【摘要】校企合作是學校和企業雙方共同參與人才培養的過程,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課堂教學與學生參加實際工作有機結合,以培養適合企業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的辦學模式。但目前政策法規與管理機制不完善、適應企業需求能力低下、企業參與動力不足、教育經費嚴重不足等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和制約了校企合作的發展。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校企合作問題發展決策經費投入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8-0003-02
發展職業教育是我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經濟的迫切需要。現階段職業教育不僅要規模性地發展,更要結構性地優化和質量化地提升,而校企合作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唯一途徑。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實施校企合作的職業學校與企業的數量正逐漸增加,但合作質量依舊很低,校企合作還不夠深入,合作還只是淺層次的合作,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
一 當前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政策法規與管理機制不完善
目前,政府出面統籌協調校企合作、聯合辦學、制訂人才規劃的作用缺位,沒有出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政策法規,致使未能真正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運行機制、體制和模式。各級政府在制訂區域技能型人才發展規劃等方面也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不能及時、定期發布行業企業所需技能人才信息,所以校企合作培養人才沒有針對性,造成職業學校設置專業與人才培養是“瞎子摸象”。
2.適應企業需求的能力低下
許多職業學校還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追求理論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但缺乏針對性,使教學內容與實踐相分離,不注重生產實際,學生的技能訓練水平低,學生的動手能力更弱,從而導致職業學校的畢業生不能達到頂崗實習的要求。目前,大多職業學校校企合作僅僅停留在企業接收學生實習的淺層次上,沒有從培養目標、專業設置標準、實訓基地建設、課程開發、實踐教學體系、人才培養與評價等方面進行深層次合作。
3.企業參與動力不足
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以盈利為主要經營目標,其參與職業教育發展的動力源自其經營目標。是否參與職業教育的發展,對于企業的投入和收益均不能產生多大影響,另外職業學校的科研是弱項,大部分職業學校的科研課題集中在教育方面而不是企業生產,基本沒有能力幫助企業開發新產品,無法實現產品升級換代,這樣合作不能使企業受益,企業也就沒有合作的動力。所以,企業合作意識淡薄,沒有把培養人才納入企業價值鏈中。
4.教育經費嚴重不足
當前的教育投入整體向高等教育傾斜,在中等教育經費投入又以普通教育為主。根據發達國家對教育成本的研究表明,職業教育的辦學成本是普通教育成本的2.64倍,而我國職業教育經費的絕對數是遠遠不夠的。在生均經費方面,近幾年普通高中和中職生教育經費都在逐年增長,但對于很多專業來說,還遠遠達不到培養成本,特別是職業學校焊接和數控等機電專業中級工的培養,僅材料費就大約是10000元,培養成本太高使很多學校缺乏實訓材料和實訓設備,難以有效開展實訓教學。
二 職業學校發展決策和經費投入
1.市場為導向,加強專業建設
職業學校能否辦出特色關鍵是專業,學校應根據當地經濟發展和企業發展趨勢,以“面向企業、適度超前”為原則,在學校自身條件的基礎上,相應地成立一批新專業,對一些企業需求量小,就業質量低的專業要及時調整并壓縮規模。在專業課程開設上,在不減少專業基礎課程的同時多開一些與企業聯系廣、應用性強的課程。在教學方法上,應強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多采用項目式教學,并以實踐為主,注重技能的培養。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不能以理論性為主,應以實用生產應用為主,教學內容的難度要降低,對現行教材中不切合實際或生產中淘汰的教學內容應刪除,教學內容應結合學生實際以能用會用為原則。
2.企業參與,共同培養“雙師型”教師
師資是職業學校發展的核心,所以要采取多種方式提高師資素質,著力培養“雙師型”教師。(1)建立教師輪訓制度,使其真正制度化,鼓勵教師定期到企業工作實踐,提高教師理論水平和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2)打破部門界限,加強師資隊伍流動性,打破企業和學校之間界限,聘任企業中的技能人才到學校擔任技能或理論教師,對一些技能水平低理論基礎差的教師應采用退出機制,將其調整到其他普通學校工作。(3)建立進修制度。定期選派教師到高等院校進行師資培訓,學后回校通過對其他專業教師進行“傳、幫、帶”,促使專業教師共同提高,這樣既降低了教師培訓成本又擴大了培訓面,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
3.加大投入,促進共同發展
職業教育是一項高投入高回報的教育類別,職業教育經費所占比重太低嚴重阻礙了職業學校正常發展,因此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加大經費投放力度,一般應按照職業學校學生生均培養經費為高中生生均經費2~3倍發放。經費發放除考慮培養成本及學生數量外,還要考慮學校基礎設施條件和辦學質量等因素。其中5%~10%費用可以由行業資助、學費及對外創收來補充,以此來激勵學校辦學積極性。對于辦學條件不具備、辦學質量低、聲譽差的學校應減少經費發放數
——————————————————————————
* 蘇州市教育學會“十二五”教育科研課題“校企合作模式下職業學校辦學機制創新的研究”成果
(編號:Sj0135)
額,采用調整或關閉的方式退出中等職業教育。通過靈活的經費發放方式,激勵各個學校的辦學積極性和緊迫性。另外,在教育經費的使用中應加強監管,在經費本來就很緊張的情況下確保經費用在教學和學生技能訓練上,防止出現鋪張浪費的現象。
總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并非簡簡單單的人才標準對接和訂單式培養,而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驅動校企雙方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雙贏的一種有效機制。從長期來看,隨著經濟發展越來越依賴于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職業學校校企合作的空間會越來越大,合作效果也會越來越好。它是未來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和發展的突破口之一,應該有節奏、有策略地切實加以推進。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