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環境,我國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階段,作為西部內陸地區的寧夏進入到轉型升級和“兩區”建設的攻堅階段,寧夏各高校黨委在這一新形勢下,如何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如何對高校黨員黨性進行定期分析,是擺在寧夏各高校黨委面前的重大課題。本文對寧夏高校黨員黨性定期分析制度的現狀以及寧夏高校建立健全黨員黨性定期分析制度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進行了詳細闡述。
【關鍵詞】新形勢寧夏高校黨員黨性定期分析制度現狀
【中圖分類號】D2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8-0015-02
建立黨員黨性定期分析制度,在黨的十七大、十八大報告中均有明確要求,“要大力保持黨員、干部隊伍純潔,把好黨員入口關,加強日常教育管理,建立健全黨員黨性定期分析制度”,“認真學習和遵守黨章,增強黨員意識,建立黨員黨性定期分析制度”。寧夏各高校黨委要把黨中央的要求落到實處,必須根據黨章和寧夏高校的實際情況,建立并不斷健全和創新黨員黨性定期分析制度,使其成為加強高校黨員隊伍建設的重要措施。目前,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環境,我國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階段,作為西部內陸地區的寧夏進入到轉型升級和“兩區”建設的攻堅階段,寧夏各高校黨委在這一新形勢下,如何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如何對高校黨員黨性進行定期分析,是擺在寧夏各高校黨委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一 寧夏高校及其黨員基本情況概述
目前,寧夏普通高等學校共計16所,其中本科7所(民辦高校3所),專科9所。高校在校學生由2008年的7.3萬人增加到2012年的10.02萬人,增加了2.72萬,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近4個百分點;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年增加近6個百分點,達到28.09%,基本形成了學科比較齊全、具有地方特色的高等教育體系。寧夏高校為全區乃至整個西部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做出了突出貢獻,更是為寧夏的轉型升級和“兩區”建設,輸送了大量的優秀人才,提供了人才保障。
高校是傳播和學習知識的地方,也是為黨組織輸送“新鮮血液”的主要陣地。早在2012年,寧夏就實現了高校基層黨組織全覆蓋。截至2013年7月,全區高校黨員教師比例達到52.8%,學生黨員比例達到10.83%。改革開放以來,受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襲,高校已不再是一片凈土。社會的不良風氣,在寧夏高校黨員中也存在一些,需要高校黨委通過黨性定期分析,來對黨員進行黨性教育,實現“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目的。尤其是青年教師和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最需要加強黨性修養等傳統教育。
二 寧夏高校黨員黨性定期分析制度的現狀
目前,銀川大學是寧夏16所高校中唯一建立黨員黨性定期分析制度的一所高校,其他高校正在建立或尚未建立這一重要制度。通過對銀川大學黨員黨性定期分析制度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銀川大學黨委根據《黨章》,結合寧夏和自身民辦高校的特點,在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同時,積極地探索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的路徑。
銀川大學建立黨員黨性定期分析制度的具體做法是:首先,統一思想,引導黨員同志高度重視黨性定期分析的重要性。其次,確定目標,有針對性地開展黨員黨性定期分析。學校黨委根據《黨章》規定和教職工黨員、學生黨員的不同實際,分別對教職工黨員、學生黨員黨性定期分析提出了各自具體的10個方面的目標要求。再次,嚴格程序,確保黨員黨性定期分析取得實效。最后,重視結果運用,確保黨員黨性定期分析產生良好的導向作用。
通過開展黨員“評星爭優”活動,建立黨員黨性定期分析制度,銀川大學收獲了三方面較好的實際效果:(1)建立健全了保持黨員先進性的長效機制;(2)探索形成了黨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徑;(3)切實弘揚了黨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加強了高校黨員的黨性修養。
銀川大學作為一所民辦本科院校,建立并實行黨員黨性定期分析制度的實踐與思考,走在全區高校(包括公辦院校)的前列,為寧夏其他高校建立黨員黨性定期分析制度提供了“榜樣式”的模板。目前,寧夏高校黨員已超過11000人,各高校盡快建立并實行黨員黨性定期分析制度勢在必行。
三 寧夏高校建立健全黨員黨性定期分析制度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應將入黨積極分子納入黨員黨性定期分析制度
嚴把黨員入口關,對于打牢黨的執政基礎具有重要作用。應當將入黨積極分子納入高校黨員黨性定期分析制度中,確保新黨員黨性純潔。嚴把黨員入口關的依據是《黨章》。目前,高校中仍存在為了提干、為了留校、為了好找工作而遞交入黨申請書的情況,入黨動機不純潔的問題比較突出。然而入黨動機的純潔與否,關系到新黨員黨性是否純潔。一個人是否符合入黨轉正條件,首先應考察其對我黨的認識程度,進而對其入黨動機及其表現進行深入細致的考察。黨組織應嚴格把控入黨流程,做到公開透明,對入黨積極分子必須通過黨課、入黨動機考察等流程,使真正符合入黨轉正條件的同志加入到黨組織,確保新黨員擁有純潔的黨性。
——————————————————————————
* 寧夏黨建研究會教育系統黨建研究專業委員會課題基金資助項目
2.搭建黨員學習與黨性分析網絡平臺,拓展黨性教育手段
當今社會早已進入信息化時代,高校作為知識分子和年輕人最為集中的地方,也是引領社會風尚的主陣地,互聯網早已成為教師黨員和學生黨員學習和互動交流的平臺。高校黨員黨性定期分析制度中,應搭建“黨員學習與黨性分析網絡平臺”,拓展黨性教育手段。通過建立黨員學習與黨性分析網絡平臺,用于記錄黨員的思想政治理論學習、黨員評議的結果、開展黨性大討論等。利用網絡平臺,對黨員進行黨性教育和黨性定期分析較傳統方式或手段更為有效。
3.疏通黨員隊伍的出口,積極做好教育轉化工作
不合格黨員是指違背黨的宗旨、章程,喪失理想信念,不履行黨員義務的“黨員”。準確認定、嚴肅處置不合格黨員,是從嚴治黨,保持黨員隊伍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的重要措施。對不合格黨員進行處置,是建立黨員黨性定期分析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徑。寧夏高校黨員黨性定期分析制度中,應當疏通黨員隊伍的出口,在黨性分析評議活動中,對不符合黨員條件的“黨員”,應當秉持我黨“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則,首先要立足教育,搞好幫帶,促其轉化為合格黨員。經教育仍無轉變的,需按組織程序勸其退黨或除名,并報上級黨組織批準。對不合格黨員的處理要做到“事實清楚、理由充分、處理恰當、手續完備、經得起檢驗”。
四 結束語
寧夏高校黨員黨性定期分析制度的建立始于銀川大學,但其并不是終點,增強高校黨員黨性修養,加強高校黨員隊伍建設,也是其他高校黨委共同追求的目標,寧夏各高校在探索黨員黨性定期分析制度的同時,應嚴格按照《黨章》中黨員的標準,結合寧夏和本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本學校的、切實可行的黨員黨性定期分析制度,為黨組織輸送更多的“新鮮血液”,為寧夏乃至全國培養更多的、可靠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關世春、陳曉民、陳波.評星爭優純潔黨性——銀川大學建立并實行“黨員黨性定期分析制度”的實踐與思考[J].共產黨人,2012(10):41~42
[2]李航敏、王元彬.關于建立大學生黨員黨性定期分析制度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2)
[3]謝晶瑩.建立黨性定期分析制度的思考[J].黨建研究,2010(6):29~30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