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增長,高校中經濟困難的學生人數將呈逐年上升趨勢,貧困家庭學生因得不到有效資助、不能順利入學接受高等教育等問題制約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健康發展。高等學校對于如何資助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的問題愈來愈重視。本文針對當前高校資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展開分析,重點探討解決高校資助工作所存在問題的對策,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高校資助工作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8-0016-02
當前,助貧工作是高等學校學生工作的一大重點,因其關系到學生的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社會各界及學校都非常重視此項工作。為了進一步實現我國的素質教育目標,必須不斷完善高等教育貧困家庭學生資助體系,加大對高等教育貧困家庭學生的資助力度,吸引更多的高中畢業生順利就讀高等學校,幫助貧困家庭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一 當前高校資助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國家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力度加大,資助面更廣,較好地解決了大學生的經濟困難,但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1.貧困生提供的資料真實性難以鑒別
當前,由于有些地方政府或民政部門提供的“證明”不夠嚴謹,這就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身份核實造成了困難。由于對學生的情況掌握不清,在確認被資助對象的問題上,沒有嚴格的制度和工作程序,難以做到認定工作的公平、公正、公開。
2.資助工作審核、評定機制不完善
當前學校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中的主動性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各項資助制度有待于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對于資助工作的考評機制有待完善。同時,還要進一步跟蹤調查和掌握資助對象的資助金使用情況。
3.部分貧困學生對助學金的使用安排不當
在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教育管理過程中,發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當中存在許多不良的現象,如有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揮霍、浪費現象,甚至有些學生弄虛作假騙取資助金。
——————————————————————————
* 賀州學院2013年學生工作研究課題立項項目(編號:hzxysz201303),課題組成員:蘇輝蘭、黃勝柱、鄧玉賞、賀定科、白麗、莫曉娜、張百順。
4.資助工作與人才培養結合不夠
當前的高校資助工作僅是學生的獎學金、助學金的發放,由于資助工作與人才培養結合不夠,學生的實際生存能力及工作能力得不到鍛煉,不能真正解決源頭的問題。
5.受資助學生心存自卑
個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缺失理想信念,表現為心存自卑、自我封閉、自暴自棄,這些問題制約了大學生順利成才。
二 完善高校資助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為了進一步完善高校資助工作,必須從實際出發,不斷探究資助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創新適應新形勢的資助體系與工作機制。
1.建立學生生源地中學檔案,加強貧困學生資料真實性認定
由于高職院校學生規模都在萬人以上,學校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對新生家庭真實情況的考察難度相當大。因此,必須加強學生家庭資料的真實性認定,確保學生所提供的貧困資料即家庭收入情況等資料真實。
因此,可以通過建立學生生源地中學檔案,從中學便開始建立家庭經濟情況檔案,由班主任對學生家庭經濟情況進行考察,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所提供資料的真實性。在學生進入大學后,在獎助學金工作中,學校就能根據檔案中的真實情況準確、快捷地掌握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確保國家獎助學金發放到真正困難需要資助的學生手中。
2.建立健全貧困生認定機制,提高評定的公平、公正性
第一,完善貧困生認定標準,提高標準的可彈性化。要做好貧困生的認定工作,需要制定一個具有可操作性的標準,這個標準應根據學生家庭所在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家庭成員勞動力收入水平、消費水平和高校的收費水平等來制定。在具體進行貧困生認定工作時,除了要有硬性的執行標準,還應有彈性的執行計劃。在制定上確保合理性,在情感上確保人性化,制定和完善符合國情、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切實可行的貧困生認定制度。
第二,嚴格做好評審和資金發放工作。在國家獎助學金的評審過程中,各高校要嚴格按照規范的評審程序,開展國家獎助學金評審工作。從學生申請開始,在班級、年級、院(系)、學校的各級評審過程中,都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各高等學校要按規定,把助學金發放到學生手中,一律不得以實物或服務等形式,抵頂或扣減國家助學金。要建立資助學生檔案制度,將有學生本人和班主任簽字的助學金發放憑證分年度登記造冊,保存三年備查。
3.指導學生合理安排獎助學金的使用
首先,各高校應當定期與受助學生交流,尤其應注重從助學金發放開始,由學院輔導員主動和受助學生交談并引導受助學生正確使用助學金。其次,學院可以成立相應的學生監督小組,讓學生監督受助學生的助學金的真正使用方向,并適當進行指引,同時可以有助于考察受助學生是不是真正的貧困,以及是否將助學金用在適當的地方。最后,力求通過多措并舉,讓每次的助學金都發給真正需要且有良好品德的學生。經過合理的指導,教會學生理財,便于學生將助學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將大部分助學金都用于日常的生活開支,勤儉節約以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
4.關注貧困生的心理健康
比起經濟上的困難,經濟困難學生往往更缺乏被人尊重的感覺,他們認為自己對家庭、對學校、對社會的貢獻不大,對自己的未來缺乏信心,導致生活、學習失去目標,嚴重的甚至引發心理疾病。因此,對貧困生的救助不能只停留在物質方面,必須加強心理幫扶。
因此,學校應從單純的經濟資助轉變為全方位的資助,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教育活動,舉辦各種講座、心理咨詢等,使貧困生全面客觀地認識自我,消除其自卑心理,引導他們樹立“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的人生志向,排解他們的焦慮,培育貧困大學生完整的人格與健全的心理。通過開展健康豐富的文體活動,培養自強、自尊、自信的精神和樂觀、豁達、寬容的人生態度。
5.加強學校與社會的合作與聯系,引導學生勤工助學
要有效資助貧困生,應采取多種資助方式,既要提供各類助學金、獎學金,又要積極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對大一、大二年級的學生以提供助學金、獎學金資助為主,對應屆畢業生要讓學生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使學生通過頂崗實習獲取一定的報酬,用于支付學習和生活開支。同時,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讀制度,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實踐,在勞動實踐中獲得一定報酬。
學校要幫助學生積極聯系社會企業,與相關企業合作,建立起勤工助學基地,制定人才培養機制,使社會各個企業承擔起資助貧困生的義務。在短期用工中,考慮使用勤工助學的學生,同時更要加強學生的勞動保障工作。企業對大學生的救助,應該多為他們提供勤工助學崗位,有條件的單位要利用大學生的文化優勢和時間特點,合理安排勤工助學崗位,讓他們通過勞動進行自助。
三 結束語
做好高校貧困生的資助工作,是維護高校穩定的重要保證,是黨和國家關心愛護困難群體的重要體現。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屬于艱巨且復雜的任務,需要政府、學校、新聞媒體、社會各界等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通過拓寬社會參與渠道,充分調動社會、學校參與的積極性,綜合各方力量來健全高校資助評審、管理機制,規范資助工作的執行,進而更好地促進貧困生救助工作的開展,同時進一步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黨振峰.高校貧困生認定及資助方法初探[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S2)
[2]馬勝凱.英國高校學生資助政策對我國高校資助政策的啟示[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3]王小敏.對高校資助政策實施現狀的反思[J].管理觀察,2009(35)
[4]江應中.高校貧困生資助政策的倫理性及價值躍遷[J].江蘇高教,2010(3)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