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健康是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的統一,二者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體育作為一種有效增進身體健康的手段,同樣對人們的心理健康起到良好的調節與促進作用。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不僅具有健身的教學任務,還應承擔起健心的重擔。作為體育教師,我們應在體育教學中努力尋找教學契機,創造教學環境,積極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努力成為具有良好社會適應能力、身心健康的人。
【關鍵詞】體育教學心理健康教育實施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8-0023-02
體育既是一個大課堂,又似一個小社會,學生投身于這一實踐活動中時,就像在人生的舞臺上扮演某一角色一樣,體會如何與別人合作、如何尊重對手、如何接受挑戰、如何獲勝、如何接受失敗、如何面對壓力等。體育教師應通過課堂活動對學生的心理方面進行積極誘導,以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不斷提升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一 教師自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認同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體育教師在課堂上不僅是讓學生掌握運動技能,也應在體育活動中不斷完善學生的性格,學會運用心理訓練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努力成為一名教育家和心理保健醫生。體育教師掌握了心理學的知識,就是多了一個武器、一個工具,教師可運用心理技能訓練方法和心理咨詢技巧,積極影響學生,做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提高育人質量。受傳統體育教學的影響,大多數體育教師認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應是心理老師的工作,自己不懂心理學,也不適合做心理輔導工作。其次,認為只要教會學生運動技能就完成了本職工作,學生心理是否健康與體育老師無關。其實,在體育課堂中由于體育教師和學生有很密切的接觸和交往,具有開展心理輔導的優勢,體育教師應改變陳舊的觀念,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發揮體育課所具有的優勢和運動鍛煉所具有的特殊魅力,才能培養出身心健康的人才。但體育教師只能在學科教學和體育活動中小范圍地對學生施加影響,遇見比較棘手的心理障礙而超出體育教師的能力時則必須由專門的心理輔導老師幫忙。
二 在體育課堂教學活動設計中要有運動技能的學習,還要有針對學生心理教育與心理輔導的內容
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基本上是針對學生運動技能學習進行的,在當今高校教育發展的新形勢下,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既要根據體育具有的學科特點,又要注意結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體育教師必須把心理技能訓練有機地融合在體育教學之中,使學生在學會體育鍛煉方法、提高身體素質的同時,也學會身心調節與控制的方法。另外,體育教師在安排、運用心理技能訓練時也應有意識地考慮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如團隊精神、競爭與合作意識、毅力、控制情緒的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等,使他們學會生存、學會適應社會、學會自我發展,從而使心理技能訓練發揮最大的效能。只有把心理技能訓練融入體育教學之中,才能實現育“身”育“心”為一體的學校體育的最高目標。
三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創設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
課堂心理環境是一種隱性教育,它對學生具有很大的潛在影響,而良好的課堂管理是創設優良心理環境的保障。寬容、有序、公平、公正、和諧、合作的氛圍能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心理狀態。體育教師必須掌握和熟悉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熟悉學生在各種情境下的心理狀態,以便能在經常變化的教學情境中使學生保持良好的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達到使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技能,培養健康的心理和健全體魄的目的。此外,體育教師應盡量做到精講多練,以滿足學生好動的需要,使他們保持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如在完成自身教學任務的情況下,盡量安排多種多樣的游戲、競賽活動,盡量使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產生成功感、滿意感。如果學生將體育學習看成是一種負擔和苦力活,肯定不會有積極的情緒和體驗。在體育課堂中,師生、同學之間的相互交往關系、課堂的練習氣氛、行為規范等均構成了具有人際互動和團體動力性質的課堂學習情境。這些情境中潛藏著許多性格培養的機會,如果教師能充分認識和加以利用,長期有目的地對學生加以培養,必將有效地影響學生的性格形成。
四 在體育教學中要著重對困難生進行心理輔導
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盡量讓每個學生都“露臉”,尤其是那些膽小、身體素質差、缺乏自信及性格內向、不合群的學生。這些學生因為自身條件差,在體育課堂中要在大庭廣眾之下完成各種體育活動,要在老師、同學面前展示自己的體貌特征及姿態變化,更容易使他們感到害羞、恐慌與不安。這些學生在傳統教育教學中總是扮演著陪襯的角色,對體育學習的熱情日漸低落,甚至出現了討厭體育運動等不良后果。若老師能在課堂上對這些學生多一些關注,多一些耐心和鼓勵,并進行恰當的心理輔導,引導他們改變學習態度,幫助他們克服不良心理,樹立良好的自信心并使他們充分體驗體育的快樂,收獲運動成功后的喜悅等。在此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根據問題產生的原因,創設一個輕松、寬容、沒有壓力的環境,再采取分類輔導及彈性輔導的方式對這些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
* 西安職業技術學院2013年度基金項目“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與研究”階段成果之一
(編號:XZY2013JX13)
五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時機
體育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法靈活,體育教師要把握好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最佳時機,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組織游戲和比賽時,教師在傳授技戰術配合時,要不露聲色地將“團結互助、相互配合、公平競爭”的良好心理品質傳遞給學生,并要學生做到“愿賭服輸”等。當教學內容難度較大時鼓勵學生要勇于面對困難,當學生取得進步時要從語言、細小的動作、面部表情等給予學生鼓勵。體育教學中有較多的練習時間,這時體育教師要強調同學之間要相互幫助共同提高,并對熱情幫助他人的學生及時給予表揚。在體育課中,每個學習內容結束時都要進行考核,由于學校的各項規定及學生的好勝、好強心理,使大多數學生都比較在乎自己的成績,所以在考試時由于太在乎而經常出現緊張、焦慮,體育教師要把握這個時機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讓他們在考試中學會沉著、冷靜地面對,并教會學生如何放松并用自我暗示的方式自我鼓勵。體育課中要用到體育器材,在借還體育器材的過程中也是一個很好的心理輔導時機,教育學生要有責任感,不要隨意破壞公物,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等。
在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方面,體育教師比其他學科的教師有更多的條件和機會,抓住機會把疏導學生心理的手段與技戰術及身體素質的練習融為一體,就能使體育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心理素質相得益彰地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馬昆.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及體育教學優化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1(20)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