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專升本教育不同于普通的本科教育,學生在專科教育中已經形成了固有的知識儲備和思維方式,在專升本教育階段,學生需要建立本科生的知識能力體系。這就要求教學工作者深入分析兩種教育體系在理念上的差別,認清專升本學生的特點,高質、高效地實現專升本教育的平滑過渡。
【關鍵詞】專升本教育理念學生特點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8-0043-02
總體來講,專升本教育的目標是借助有效的教育平臺,在較短的時間內通過針對性強的教學活動,確保學生畢業后在知識能力上達到統招本科生的知識水平,甚至借助其在專科階段所學,在綜合能力上超出本科生。
一 專升本教育存在的缺點
傳統專升本的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補”。認為專科階段欠缺的課程與能力,只要在本科教育階段補充一下就夠。平時教學過程中注重的是對專科階段知識的補充。這種思路失之于片面。最后的結果是,課程設置看起來合理,體系也全面,但學生反響不積極,教學效果甚至是南轅北轍。
此外,還有一種典型的專升本教學理念是“丟”。教學工作者忽視專科教育,認為專科教育屬于較低層次的教育,有別于帶有精英性的本科教育。所以,教學活動依照傳統的本科教育方式開展。在有限的兩年內完成統招本科四年的教學活動,本身就是不現實的,最后的結果必然是囫圇吞棗、力不從心。不僅本科教育沒有開花結果,可能還對學生專科原有的專業性知識造成沖擊。
筆者認為,正確的專升本教學理念應是承上啟下的思維方式,深入分析專科教育的所長和薄弱點,找出專科和本科教育的主要矛盾和本質差距再進行因材施教。同時,充分利用專科教育的階段性成果,進行有效補充和升華。從而使專升本的學生畢業后,應同時具有本科生的“全”,也具有專科生的“專”,具有統招本科生相對系統的知識結構,同時又能在專業性領域成為實用性很強的人才。
在中國專科生的生源主要是在高考選拔體系中成績相對弱一些的考生。而中國中學階段的教育注重的是理論教育,這種教學模式完全是為大學階段的教育打底子。其特點是非常重視知識的層次性和儲備量,能力上注重表述、提取、分析和歸納,思維結構上非常注重抽象化和邏輯性。
專科生在大學入校時,上述的知識能力儲備相對本科生欠缺,而入校后專業性強的培養模式,又會導致與本科生在這方面的差距逐漸拉大。專科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現場工程師”式的實用性人才,進入社會后是按照技能專業人才的模式發展的。而本科教育則是培養綜合能力強的人才,建立足夠的知識能力儲備和知識層次體系,進入社會可塑性強或繼續強化深造步入研究生教育體系。
二 專科生的特點
筆者通過調研,發現在知識技能體系和思維方式上,專科生大體具有以下特點:
對于教育的認知方面,專科生更加注重實踐性操作。相對于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他們對專業課的認知要高于本科生。
對于知識的儲備方面,大部分專科生沒有系統的知識儲備。當被問及某門專業課的課程內容設置時,受訪的73%的學生不能系統地闡述課程章節之間的關聯和邏輯性,只能表述比較具體的課程內容,欠缺宏觀性和系統性,而務實性和可操作性則強。隨著學歷的增高,對于課程體系結構的理解深度明顯增加。筆者請訪問者講述大學語文這門課程的收獲,大部分專科生只是認為該課程作為傳承傳統文化、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有一定作用。而訪談的本科生有相當的學生認為該課程除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外,還能提升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想象力,對于工科學生則是一個有效的思維和品位補充。
在思維的培養方面:專科生非常注重于“怎么做”,而本科生注重“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做最好”這樣一個思維進程。專科生面對一個問題的時候,在簡單的計劃和分析后,便開始著手解決問題;而本科生面對問題,會先進行調研、資料收集和多角度分析,然后開始解決問題,隨后進行一定的總結、歸納和改進,付諸文檔。
三 完善專升本教育模式的策略
基于以上的學生特點,筆者認為在專升本的教學心理上,應該有的放矢,抓住主要矛盾。
本科生的教學是一種“瀑布式”模式,前期會安排大量的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具有一定的理論深度,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專業基礎課打基礎。而專科生的基礎課比例大大降低,課程廣度和深度都不能與本科生相提并論。筆者曾調查某重點高校的本科計算機專業設置,發現公共基礎課程中如大學語文、法律、科學辯證法、心理學等課程都有涉及,而專業基礎課程有些甚至涉及電路、通信、材料、機械相關的專業課程。由此可見,本科教育大而全,而該校計算機專科的課程設計,不僅課程種類和數量大打折扣,很多教學內容也是泛泛而談。
作為本科教育的“瀑布式”模式,在一個課程點講解時,遵循“背景—概念—推理—法則”模式,環環相扣、緊密有序。這種模式的優點是思路清晰、結構緊湊,要求學生必須基礎扎實,一旦前面落下,后面就不知所云。這種教學模式明顯不適用于專升本的學生。首先他們的知識認知更注重實用性,本能地排斥很多的背景、概念和推理。其次,這種冗長而緊密耦合的教學設置與專科生的思維明顯相矛盾,會讓他們無所適從。
專科生側重于問題的解決方法,而不是問題本身和背景。從思維的角度來講,深入分析問題的背景、提取理論、
演繹問題,其本質也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甚至優化解決問題的方式。
因此,“瀑布式”的教學模式明顯不適用于專升本學生,而應采用一種迭代式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的核心是:不從概念背景出發,直接提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分析問題、引出概念、回溯背景。從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逐步認識到概念和背景的重要性。在提出問題時,最好是一個具體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由點到面,衍生出問題的全景圖。
綜上所述,充分認識專升本學生特點及其知識構成和思維定式,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從而建立起專升本教育的獨特理念、培養渠道和教學體系,進而實現平滑過渡和升級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蘇春年、王立群.對全日制“專升本”學歷教育的思考[J].中國醫藥指南,2007(9)
[2]王月秋等.提高全日制專升本教學質量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26)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