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外語教學改革中,外語課外學習活動為越來越多的學者和教師所重視。然而,迄今為止,國內外對外語課外學習活動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由教師組織或指導的課外學習活動上,鮮見對學生自發組織的外語課外學習活動的研究。本文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探討了大學生自主性外語課外學習活動的類型、特點以及對我國高校外語教育的啟示。
【關鍵詞】外語課外學習活動自主性外語課外學習活動類型特點啟示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8-0073-02
隨著外語教學改革,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及外語課外學習活動為越來越多的學者和教師所重視。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外語水平,許多高校及外語教師大力組織和開展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然而,筆者發現在很多大學校園中,另一種形式的課外活動,即學生自發組織的外語課外活動開始逐漸增加并深受學生歡迎。筆者通過大量文獻研究發現,目前國內外對外語課外活動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由教師組織或指導的課外學習活動上,鮮見對學生自發組織的外語課外學習活動的研究。因此,本文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礎上,探討了目前大學生自主性外語課外學習活動的類型和特點,并據此闡述了對中國高校外語教育的啟示。
一 自主性外語課外學習活動與第二課堂的區別
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第二課堂”成為一個熱門話題。然而,很多人卻誤以為所有的課外活動都可歸類為第二課堂。事實上,這是兩個并不等同的概念。本文中所探討的自主性外語課外學習活動并不等同于傳統意義上的外語類第二課堂學習活動。
1983年,中國著名教育家朱九思等在《高等教學管理》一書中率先提出了“第二課堂”的概念:第二課堂是在教學計劃之外,引導和組織學生開展的各種有意義的健康的課外活動。這個課堂的活動包括政治性的、學術性的、知識性的、健身性的、娛樂性的、公益性的(或叫服務性的)、有酬性的活動等。目前,學術界普遍認為第二課堂是相對第一課堂而言,它是指在課堂教學之外的語言習得和實際運用語言的活動,是學校在教學計劃和大綱規定的教學活動之外,引導和組織學生開展的各項活動。
自主性外語課外學習活動是指由學生自發組織的,而非學校或教師組織、指導的外語類課外學習活動。這類活動的參加人數通常是不固定的,可以少至2~3人,多至幾十人。
由此可見,自主性外語課外活動與傳統意義上的第二課堂都屬于課外活動的范疇,但兩者有一個最為顯著的區別:自主性外語課外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生,而第二課堂的組織者或指導者是教師。
二 大學生自主性外語課外學習活動的類型
筆者通過文獻研究和觀察法將大學生自主性外語課外學習活動主要劃分為四種類型:
1.外語角
外語角是自主性外語課外學習活動中最為普遍的一種形式。它們通常是由一名或幾名學生組織起來的活動,并由他們負責該英語角的時間、地點、形式、話題以及其他相關問題。其他學習者可自愿加入該外語角。有時也會邀請老師或留學生作為外語角的嘉賓。整個外語角活動過程中主要使
用外語進行交流。
2.外語興趣小組
目前,由學生自發組織的外語學習興趣小組在大學生中也很普遍。這類小組的參加人數通常是固定的,少至兩人,多至十幾人。小組通常會舉行定期活動。活動過程中使用的語言主要是外語。其活動時間、形式及內容通常由小組成員一起討論決定。如可以是以會話小組的形式圍繞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熟悉或感興趣的話題展開命題發言、即興發言、小組辯論等,也可以是以閱讀小組的形式每天或每周開展晨讀活動。總的來說,其形式和主題非常靈活。
3.外語學習社團
外語社團是課堂教學的延展和擴充,旨在培養學生的外語學習興趣、增長知識、豐富課外生活。大學生自發組織的外語學習社團是基于共同的英語學習興趣和愿望而建立的群體性組織,如話劇協會、翻譯協會等。此類社團活動擁有自己的宗旨、制度和活動方式,經常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外語交流活動,在滿足大學生外語學習需求的同時,也豐富了校園文化。
4.外語學習小組
這種學習小組通常有兩種類型:(1)以備考為目的的外語學習小組,如參加BEC口語考試的學生通常需要找一個搭檔來備考。(2)以完成教師布置任務為目的的學習小組。一般而言,這種自發組織的學習小組人數和學習內容都是固定的,目的性很強,小組活動一般要持續到考試結束或任務完成。
三 大學生自主性外語課外學習活動的特點
與教師組織的外語課外活動相比,自主性課外學習活動有很多獨特之處:
1.形式更加靈活
與教師組織或指導的課外活動相比,學生自發組織的外語學習活動形式更加靈活。它可以是有幾十人參加的外語角、外語社團,也可以是5~10人組成的興趣小組,抑或是兩人組成的學習小組,活動可以是每天、每周甚至每月進行。由此可見,自主性外語課外學習活動的規模大小、時間長短、內容選擇等都可以靈活掌握,沒有固定模式。
2.內容更加豐富、有趣
自發組織的外語學習活動內容豐富多彩,除了圍繞課本展開活動,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活動內容,可以自己閱讀趣味性強的外語小說或辭藻優美的詩歌散文,也可以觀賞精彩的外語電影,還可以與活動參與者交流感興趣的話題,這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外語學習熱情和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
3.學習氛圍更加輕松
自主性外語課外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生,這有利于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轉化為自主學習。教師不在場會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更加暢所欲言,這給學生創造了一種更加寬松、自然的語言環境,使學生在沒有壓力和負擔的情況下,靈活、有效地運用所學知識,提升語言能力。此外,輕松的學習氛圍也促進了此類活動的延續,形成了語言學習的良性循環。
4.所學內容更容易被掌握
語言學習是一個由輸入到加工再到輸出的過程,這就意味著語言知識只有在交際使用過程中才更容易被掌握。自主性外語課外活動是學生遵循自愿原則組織與參與的活動,其成員一般年齡相仿,是一種平等的關系,由于沒有教師的參與,這就減少了學生的壓力和緊張感,增加了學生的語言輸出機會。同時彌補了英語課堂上學生語言輸出機會的不足,使學生更容易練習和掌握所學外語知識,提高外語學習和教學效率。
四 對高校外語教育的啟示
1.外語學習應該以學習者為中心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過程不是學習者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教育應該以學習者為中心,為他們提供大量豐富的學習資源和良好的語言環境。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外語課外活動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它不僅能給學生提供多講多練的機會和語言環境,還能使學習者更具有學習興趣和動機。學習者們通過相互的協商和辯論,可以使自己運用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或順應學習到的新知識。由此可見,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時刻以學習者為中心,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鼓勵學生開展各種外語課外學習活動。
2.改善校園硬件條件,創造良好環境
良好的物質環境是一個完備的教育過程必不可少的條件。雖然目前很多高校都意識到課外活動的重要性,大力提倡開展各種校園學習活動,但它們卻忽視了給學生提供良好的硬件條件及學習環境,這使得很多課外活動無法持續、規律的展開。因此,高校應當根據課外活動的設置特點、性質、規模等,為學生的課外學習活動提供良好的校園硬件環境,使學生有物可用、有處可去。學校要滿足學生對成果被肯定的欲望和激發學生的潛能做好后勤保障,從而讓學生在良好的校園硬件環境中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五 結束語
大學生自主性外語課外學習活動的開展不僅彌補了“第一課堂”的不足,也拓寬了“第二課堂”。與課堂教學相比,課外活動不受教材、教學計劃和嚴肅的教學環境限制。此外,它使學生明確了學習動機,培養了積極的自我意識和輕松的學習心態,使學生主動去獲取最大限度的語言信息,形成了外語學習的良性循環,活躍了外語學習的氛圍,大大提高了外語學習效果。在今后的外語教育與學習中,應更加注重這種形式的外語學習活動,不斷培養學生的外語學習興趣和提高外語水平。
參考文獻
[1]李小煥.精彩的第二課堂,提高學生綜合素質[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2(9)
[2]董玲.英語課外活動:學習者的主動建構[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0(5)
[3]蘇會娜.大學生自主性外語課外學習活動對外語學習成績影響調查[D].海南大學,2012
[4]史運雷.“新課改”背景下中學英語第二課堂調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
[5]伍安春、尕峰.國外大學生課外活動對我國開展素質教育的啟示[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5)
[6]姚潔.課外活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