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使學生對寫作產生興趣,就要讓學生寫自己喜歡的東西。“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學生創作的“源頭”,有了“源頭”學生寫起來才會有“靈感”,才會把內心深處的寫作欲望通過筆尖噴涌而出,不吐不快,自然寫起來得心應手,真情流露。葉圣陶說:“學生的作文離不開生活,要設法讓學生找到源頭,有了源頭,才會有不斷地傾倒出真實的文思之水來。”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思考,談談如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寫作靈感。
【關鍵詞】小學生作文指導技巧興趣積累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8-0129-01
一 開端——先聲奪人
俗話說:“好的開頭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一篇好的作文往往有一個讓人眼前一亮、非常精彩的開頭。作文的開頭要達到古人所說的“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奪目,使之不敢棄去”的效果,它要求開頭一段一定要細心經營、錘煉詞句,獲取讀者的好感。一篇文章的開頭能影響到一篇文章的好與次。因此,要根據文章的內容、體裁、風格來選擇合適的形式,還要切合主題,不落俗套。如在作文的題目是《……笑了》,有個小學生寫自己為媽媽做了一件事情,看到了媽媽欣慰的笑。他是這樣寫的:母親,您是早晨的太陽!我是一株剛冒出嫩芽的小草;您是一股清澈的甘泉!我是一棵綠油油的禾苗;您是湛藍的大海!我是一條小小的魚兒……媽媽呀!請接受女兒的這份愛!在開頭中使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辭直抒胸臆,贊美了媽媽,也表達了對媽媽的感恩之情,抒發了真情實感,打動讀者并引起了下文。作文的開頭并沒有固定的寫法,有些人習慣在開頭設置些懸念,有些人習慣開門見山點題……只要把作文里的各種重要的元素串聯起來,并且符合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可。
二 積累——厚積薄發
俗話說:“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在平時的作文指導中,要讓學生積累一些優美的詞匯、句子、段,因為文章是由段組成的,段是由句子組成的,句子又是由詞語組成的。如果把文章比喻成一座高樓大廈,詞匯、句子、段就是鋼筋水泥,學生的寫作像建筑工人蓋房一樣,先要準備充足的磚、瓦、沙、石、鋼筋、水泥等建筑材料,才能建造好高樓大廈。豐富多彩的生活,為寫作提供了豐富的材料,但我們往往熟視無睹,或見而不記,所以時間一長就淡忘了,只能有些模糊的印象。由于生活不可能每天都有驚天動地的事,大多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小事,但這些事都是我們親身經歷、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感同身受。指導學生有選擇地、真實地記錄下來,有助于培養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我們可以利用這些小事積累知識、積累生活經驗和寫作素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以后的寫作中就不會為“無米之炊”而難了。正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因此作為教師,必須指導學生學會從生活中汲取營養,擴大寫作文的內容。
三 技巧——循序漸進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認為優秀的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的不僅是知識,同時還應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在指導學生寫作時要求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積極思考、多練多寫。寫作技巧因內容的表達不同而有所不同,寫作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根據題目的要求選定了某件生活中的事,你就要對這件事進行認真的回憶,并仔細琢磨,反復思考,挖掘出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閃光的地方。(2)寫事,注意事件的完整性表述,把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交代清楚,要抓住重點,因為任何事情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發生、發展的。環境寫好了,寫出特點來,還能渲染氣氛,表達感情,使文章更生動。(3)寫事離不開寫人,因此在記事過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活動等寫細致、寫逼真,這樣才能表達出人物的思想品質,才能更好地表達這件事所包含的意義,即文章的中心思想。(4)寫景,注重的是形狀、色彩、聲音、靜態、動態的特征和空間順序的合理安排。
四 結束——回味無窮
俗話說:“龍頭鳳尾。”文章的開頭是龍頭,結尾就是鳳尾,同樣重要。開頭、中間寫得再好,要是結尾出了問題,會讓人覺著虎頭蛇尾。好的結尾要能有力地表達文章中心,給人以警醒,能讓人回味無窮,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還有提出希望、表示祝愿、發出號召、表示決心、首尾呼應,提升文章的檔次。葉圣陶說:“使讀者好像嚼橄欖,已經咽了下去而嘴里還有余味;又好像聽音樂,已經到了末拍而耳朵里還有余音,那才是好的結尾。”如在寫作《真正的友誼》的結尾:我們終于和好了,而且通過這件事,更讓我們明白了以誠相待、寬容諒解才是友誼的基礎。朋友,您說是不是這樣啊?尾句也可以這樣說:“朋友,難道您不這樣認為嗎?”學生用問句或反問句收尾,既表白了自己的意愿,強調自己明白的道理或啟示,又能激發讀者的思考,起到強化中心的作用。
實踐證明,只有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不斷積累寫作素材,運用適當的方法,培養小學生的寫作信心,充分調動其寫作潛力,必將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