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理實驗一直不被教育者、家長所重視,學生對物理實驗的理解多是通過做題或看課件的方式完成,試卷上的標準答案,掩蓋了學生沒有探索和體驗物理之美的行為,這些“高分”恰恰說明了物理教育之痛、物理教育之傷,也是中國孩子缺少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緣由之一。本文通過揭示物理實驗背后的故事,闡述了物理實驗中蘊含的規(guī)律、哲學、人文、文化的內容,發(fā)人深省。
【關鍵詞】物理實驗哲學人文紙上談兵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8-0140-01
筆者從事物理教師已近第十個年頭,回憶起來,學生開心地享受課堂的場景歷歷在目。時常有隔壁班的學生或已升入高中的學生跑到我面前,想要“蹭”一節(jié)課,我高興之余一種傷感油然而生,中國的課堂太多的是知識的堆砌,少了知識背后的文化,不去關注孩子心理上的感受、生硬的灌輸讓學生們沒有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更多的是沉重、是負擔、是壓力,是什么讓他們失去了想象力,眼睛中失去了光彩,取而代之的是眼前不斷增加厚度的玻璃鏡片,在厚厚的一摞摞書本中間流露出的是無奈和妥協,稚嫩的肩膀上本來應該停著蜻蜓、沾著雨露和雜草的碎屑。而今天,他們過早地承載著父母沒有完成的心愿,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執(zhí)著,被迫沒有學會爬就必須要走、要跑起來。看到他們滿臉無助和茫然,我深深地感覺到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悲憤,應該讓孩子享受陽光,應該把課堂還給他們,應該讓他們獨立去探索、去發(fā)現,應該把他們放歸“自然”,而不是扔到各種類型的興趣班,請問,作為家長,你在興趣班感受到興趣了嗎?
相應的初中物理實驗,面臨著尷尬的境遇。中考的比重不斷增加,學校的投入不斷下降。大多學生只是在試卷中“完成”實驗,在背誦中“得出”結論。看到標題就能準確完成標準的實驗動作和精準的實驗數據和圖像。物理實驗之傷、物理學科之痛,請老師們少一些對分數功利的追求,還物理學科美好的本性。
物理實驗是一種載體,它真正的意義不在于驗證,而是有更深層次的文明。
物理實驗中透著哲學的光芒。
一臺調好的天平,天平的兩端各放等質量的100克的砝碼,天平再次平衡。如果在哪一端放上一個0.1克的砝碼,天平一定會向那一端傾斜,如果去掉這100克的砝碼則感受不到天平的變化,如果你是0.1克的砝碼,你如何審視自己?這就是得意時淡然、失意時坦然的道理,也許作為“小人物”,你在某一時刻影響重大時局的改變,但脫離了那些“大人物”,你的作用也就微乎其微了。
水火箭的制作和發(fā)射,已經是很多物理創(chuàng)新競賽的項目之一,但實驗中融入國家面臨的政治上的困局,試驗后對物理原理的追蹤,進一步分析武器作為人類文明的推進器也是毀滅文明的工具,是霸權主義手中的大棒,這會讓實驗背后的愛國之情、人文關懷、辯證分析的思維方式、社會與政治的審視進一步得以提升。
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是很抽象、不易理解的部分。我讓學生模仿凸透鏡、物、像,并進行動態(tài)展示,讓學生在嬉笑中體驗規(guī)律,在動態(tài)展示中記住規(guī)律。不是教師的權威逼迫,而是一種游戲的體驗,只有讓學生親身經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如果老師們能多用心創(chuàng)造實驗和游戲,課堂中在做中學、學中樂,課堂才能在師生共同漫步的歡樂和知識相融合的圓舞曲中變得生動、可愛。
一根手指的力量有多大,五根手指呢?當我讓學生們用五根手指抬起一個100多斤重的學生時,學生們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他們見證了一場奇跡,原來,真相離我們那么近;原來,人的潛力可以如此巨大;原來,我們真的可以有一些不可思議的力量。接下來讓學生們分析,是什么成就了這個實驗?為什么實驗的結果如此驚人?他們很快告訴我——團結、信念才是成功的關鍵。這就是物理實驗背后的故事。
請問,物理實驗是“背”出來的嗎?當我回首大學物理專業(yè)的學習歷程,除了幾本書的書名,我再也找不到記憶的痕跡,物理學科充溢著就像維納斯擁有的殘缺之美,我們不應將目光停留在她的斷臂上,而是她內在的精神之美。物理實驗不是應試的工具,而是探索物理本質的通道,取而代之的說教只會讓孩子關上想象的大門,越來越沉浸在題海中,“紙上談兵”已成為手中無縛雞之力的白面書生。讓孩子去沙灘上、森林中、原野上恣意奔跑吧!因為那里有知識、有文明、有生命的滋養(yǎng)和具有文化元素的點點滴滴,還有,幾十年后回憶起來的生動的、美好的、可以為之微笑的一切美好的瞬間。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