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通過對江寧區兩所典型農村幼兒園的班級活動室環境進行了全方位的觀察,并在其后與所屬教師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從而引發了筆者對農村幼兒園活動室布局的現狀和其應有的作用及變化等一系列問題的思考。
【關鍵詞】環境創設自主性發展支持性指導
【中圖分類號】G6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8-0154-01
一 問題的提出
幼兒園的環境大致可以分為室內環境和室外環境兩種。本文主要是對室內環境中的活動室環境進行觀察并做分析。班級活動室是幼兒園各年齡班幼兒進行教學和室內活動的基本場所。活動室的空間環境、區域創設、墻飾布置以及外延場地等,都是開展活動、影響幼兒的主要資源。在物質條件飛速發展的當今社會,幼兒園的競爭日趨白熱化,農村幼兒園活動室的各方面條件隨著時間的推移也都有了改觀。
筆者基于對江寧區兩所典型農村幼兒園的班級活動室環境的觀察,針對農村幼兒園各班級活動室內的硬件配備是否充足、活動室內是否缺乏空間布局以及開展活動的實際效果等問題進行分析,從而思考對農村幼兒園的現狀起到什么樣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如何進行改善。
二 研究目的及意義
1.了解農村幼兒園硬件設備是否規范化
如今,社會在飛速發展,物質條件也在不斷提高,一些農村幼兒園想要與城市幼兒園并駕齊驅,就要通過把幼兒園外觀建造得非常漂亮、購買許多優秀的物質等途徑。當然也有些農村幼兒園由于資金不充足、場地不開闊等原因,只能安于現狀。
2.教師對于環境的設置與布局起到的影響
現階段,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贏在起跑線上。基于此,就要求幼兒園里的教師在完成必須的課程教學的同時還需要有一些其他的特長,如美術、舞蹈、彈唱等。
三 研究方法
筆者主要是運用觀察法對江寧區兩所典型的農村幼兒園班級活動室環境進行了現狀調查,兩所幼兒園分別是東善橋幼兒園與清水亭幼兒園。筆者在自然狀態下對兩所幼兒園的活動室進行了實地觀察,并與園內的部分老師進行了交流與訪談,之后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記錄以及分析。
例如清水亭幼兒園,筆者先對活動室的外延場地進行了一番觀察,然后進入活動室內,完成了整體的觀察,繼而分別對空間環境、墻飾、區域創設等進行了深入的觀察,結合自身經驗對活動室的整體環境進行分析與總結。第二個觀察的是東善橋幼兒園,筆者是先觀察的活動室內的環境,與之前在清水亭幼兒園觀察的順序相反,也正好可以與之做個對比。同時,筆者也與兩所幼兒園內的老師就活動室環境方面的問題進行了簡單的交流。
四 班級活動室環境創設的建議與反思
1.因地制宜,利用各種資源,彰顯班級特色
筆者在幼兒園里發現,每個班級的劃分都是一半生活區,一半活動室。針對于此,筆者認為,在劃分出生活區和活動室后,可以根據兩者實際所需的場地大小將場地略作調整,如果生活區空間不夠,可以將部分靠近安靜活動區域的場地改為生活區;如果活動區不夠,可以在靠近生活區的地方安排一些比較安靜的區域活動,兩者互相協調,為幼兒創建一個舒適的環境。在活動室環境創設方面,教師完全可以依靠幼兒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進行大膽創新,利用農村的獨特地理優勢因地制宜,選取農村生活中的材料加入到環境的創設方面,彰顯農村幼兒園的特色。
2.活動室區域創設中滿足幼兒的游戲與活動需求
區域活動的創設必須要滿足幼兒可以更好地進行活動的想法,教師應避免設計毫無價值的游戲,這樣做不僅沒有實際意義,還會占用其他本應該存在的活動場地。在幼兒園,區域活動的設計十分重要,必須要引起幼兒園和教師的足夠重視。區域活動的創設必須要從幼兒的角度進行創設,設計出來的區角活動要方便幼兒操作和教師講解。只有滿足了幼兒對區域的想法,才能完美地體現出區域的創設價值。
3.活動室整體布局中的適宜性問題
區域的創設在整個活動室的布局中尤其重要,區域活動的創設比任何布置、任何裝飾都更能直接地體現出教學性質,幼兒可以從安排好的區域活動中提高動手動腦能力,還可以促進各自的語言交流能力等。因此,區域的創設要具備適宜性,不僅是在整體布局中具備適宜性,在游戲設計方面也要有適宜性的體現,爭取顧及每位幼兒的想法。
參考文獻
[1]楊楓.幼兒園教育環境創設與玩教具制作(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李全華.幼兒園環境創設[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3]江蘇省教科院幼教與特教研究所.農村幼兒園設備配置與使用指南[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
[4]沈芝蓮、郭士桓編著.農村幼兒園環境創設與玩教具制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