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對不變化的東西久而久之就不感興趣了,為了不斷激發幼兒的興趣,提高多種技能,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使活動區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在活動區的指導中,我注重從幼兒的興趣及自身的需求出發選擇活動內容。
一 豐富和滲透對布藝制作的了解,增強幼兒的審美意識
近期,我發現班里的女孩們都會從家里帶來自己心愛的小手包、娃娃、發飾,男孩子們也對這些色彩艷麗、形象可愛的物品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常圍在一起玩得不亦樂乎。我決定由此為教育契機,跟隨孩子的興趣,啟發他們發現更多有關布藝的秘密。
布藝制作活動只有通過幼兒們大膽的想象與設計,才能產生千變萬化的造型,而多變的造型,又來自豐富多彩的生活,布藝制作活動可以有效地促進幼兒智能的提高和小肌肉的發展,增強幼兒的審美意識,同時還能提高幼兒耐心、認真仔細做事情的良好習慣。這正符合了《綱要》中指出的“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求,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的教育目標。
于是,我組織幼兒們先到工藝品店欣賞布藝制作藝術品,了解布藝作品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然后又帶幼兒參觀了民間的布藝制作、鉤織活動,鼓勵他們大膽參與,幼兒們在布藝制作藝人的指導下,學習幾種簡單的制作技能。幼兒們在欣賞與操作過程中,體驗和感受到了民間藝術的豐富多樣及其獨具的魅力,他們對布藝制作的興趣更加濃厚了。
二 巧妙運用豐富多樣的布藝制作材料,發掘幼兒的創新意識
塑造的最好工具是雕塑家自己靈巧的雙手,因為它能表現出自己心靈中最美好的感受,使靈感得到充分發揮。而輔助材料的使用是培養幼兒創造力、想象力的物質基礎,是保證幼兒不斷完善作品的前提,在布藝制作活動中,輔助材料的利用是必不可少的。
我為幼兒們提供了絲帶、彩紙、彩珠、亮片、廢舊的首飾等輔助材料,幼兒們利用這些不起眼的小東西制作出蛋糕、裙子、小手包、水果、餅干、發飾、項鏈、手鏈等精美的作品。這些輔助材料在幼兒眼中具有“再生”的潛力,無論提供何種工具、材料,孩子們都能夠大膽發揮想象,用于嘗試,做到“一物多用,以物代物”,而我只是給予適當的鼓勵和引導,如顏色的搭配、造型是否生動形象等。有時我還從幼兒那里得到啟發,對材料特點與功能的認識,多樣性的組合搭配有了新的感知,這樣就能更有效地指導幼兒們開展活動。
三 注重幼兒的創造與合作,豐富內容與玩法
良好的心理環境可以促使幼兒積極探索、大膽構思,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促進創造性的重要條件,因此在布藝制作活動中,根據幼兒已有的經驗,我沒有按照以往的活動區規則去約束他們,以免幼兒們失去興趣,壓制了他們自由發揮的能力,而是在活動中,善于發現獨特、新穎的想法、玩法,對其及時展示與表揚,因勢利導,讓幼兒帶動幼兒,鼓勵幼兒之間互相學習,勇于創新。
如請幼兒介紹自己穿線成功的過程,鼓勵他們講解、示范,使其他幼兒明白穿線的幾個步驟:先把線的一端弄尖,再一手拿線一手拿針把線對準針孔穿進去,最后在下面打結。幼兒們找到了竅門又有了信心,在下次的制作中他們更加專注,認真地完成每一個步驟,很快地掌握了穿針、打結的方法。
通過幾次的觀察,在活動區點評環節,我啟發幼兒們根據自己的布藝制作情況進行交流、相互探討:什么樣的圖案比較容易縫,什么樣的圖案縫起來較難。經過討論后,能力弱的幼兒選擇了較為簡單的水果造型,而能力強的幼兒因為有了成功的經驗就直接挑戰難度大、比較復雜的造型了。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和認真的制作,一個個逼真的水果、蛋糕,可愛的小動物、布包、飾品等出現在大家的眼前,幼兒們相互欣賞著,臉上的笑容顯得那么的燦爛,他們成功了!
合作能力的培養,是發展幼兒社會性的基礎,是未來人適應社會、發展社會應具備的能力。因此,我鼓勵幼兒將各區角之間銜接起來,將布藝制作活動分為三步:美工區設計——制作坊加工——精品店拍賣,這樣一來,不僅豐富了幼兒的區角活動內容,又增強了他們的合作意識與交往能力。活動區活動早已成為幼兒們自我表現、自我創造的展示平臺,幼兒們的互相學習和幫助更是彼此共同進步的有效方法,在不經意間成為活動區的真正主人。
這是一個由幼兒引發的活動。由于對布藝制作感興趣,幼兒們在整個活動中都充滿熱情。從材料的選擇、收集到布藝的制作,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從失敗到成功,他們始終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在主動的學習中探索,在自由的探索中發現。布藝制作的無窮魅力吸引著幼兒們積極地參與、創造,手部肌肉動作、手眼協調的能力及運用色彩的能力在整個過程中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時,布藝制作活動也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體驗到了從失敗到成功的滿足,在布藝制作活動中發揮自己無窮的想象力,創造出自己心中美好的新事物、新生活。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