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少數民族地區農村經濟落后,外出打工青壯年規模很大,留守兒童的數量龐大。通過調查發現貴州省銅仁市留守兒童的總體情況尚可,但是在監護、學習、心理、品德、安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在城鄉二元結構及城鄉、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實情況下,建議構建減量機制,減少留守兒童數量;進一步完善監護制度;構建政府牽頭,社會各界有序參與的全方位關愛網絡。
【關鍵詞】銅仁市 留守兒童 生存現狀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C9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5-0031-02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剩余勞動力逐漸向城市和東部發達地區轉移。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農村留守兒童。根據《中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樣本數據推算,全國有農村留守兒童6102.55萬,占農村兒童的37.7%,占全國兒童的21.88%①。近年來,留守兒童問題引起了政府和全社會的關注,相關研究逐年增多,各地也出臺了關愛留守兒童的有關措施,但留守兒童數量仍然不斷增加,留守兒童問題依然突出。
為了解少數民族地區農村留守兒童的生存現狀,為相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本課題組對銅仁市②農村留守兒童的生存現狀從監護、學習、心理、品德、安全五個方面進行了調查和分析。
一 銅仁市農村留守兒童概況
銅仁市位于貴州省東北部,行政區域總面積18003平方千米,少數民族區域占全市總面積的77.16%,工業發展薄弱,經濟欠發達。截至2011年,全市總人口427.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約占88.05%,城鎮化率為33.53%;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64.21%③。作為西部少數民族地區,銅仁市農村經濟落后,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的規模較大,留守兒童的問題亦非常突出。
據原銅仁地區婦聯2008年的不完全統計,銅仁地區約有農村留守兒童121250人,約占全區7~15歲兒童的23.3%④,比全國平均比例略高。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大部分留守兒童經濟較為富足,學習尚屬優良,能夠與同學和睦相處,能夠體諒父母外出打工的艱辛;但是在監護、學習、心理、品德、安全等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二 銅仁市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現狀分析
1.監護問題
監護缺失與不力是農村留守兒童面臨的第一個難題。調查表明,銅仁市僅有約30.7%的農村留守兒童處于父親或母親的監護之下⑤。而接近70%的農村留守兒童或是與祖父母、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或是與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甚至還有極少數是單獨生活?!睹穹ㄍ▌t》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薄段闯赡耆吮Wo法》從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四個方面規定了對未成年人的保護。但是,大量留守兒童無法與父母一起生活的現實狀況,使得父母對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和以家庭為核心的保護無法落到實處。留守兒童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在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特別是出現了部分留守兒童遭受不法侵害和走上違反犯罪道路的現象。在很多留守兒童身上,家庭的親情教育、情感交流和關愛保護功能幾乎喪失。可以說,監護不力和親情缺失是很多留守兒童在學習、心理、品德和安全等方面產生問題的重要原因。
2.學習問題
在調查中發現,由于在學習上缺乏父母的指導、督促和幫助,部分留守兒童學習目的不端正,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自制力較差,學習成績偏低,遲到、曠課、厭學、輟學的現象時有發生。在調查中,有近70%的孩子表示,如果父母在身邊,自己的學習會更好些。對于這種現象,學校也很無奈,校方表示,教育不只是學校的工作,留守兒童的父母工作流動性較大,校方在工作中發現學生的不良行為,無法與家長及時溝通,而家長幾乎不主動了解學生的在校情況。照顧留守兒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及其他親屬或者沒有能力管教孩子,或只關心孩子的生活,對孩子的學習問題漠不關心。
3.心理問題
父母與孩子的交流與溝通,對孩子的正常成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外出打工,對留守兒童產生的直接影響就是親情的缺失,這種缺失對于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有著重大的影響。照顧留守兒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屬,往往無法及時顧及孩子的心理和情緒方面的變化。留守兒童處于身心發展的時期,對自己的身心變化、人際交往與溝通等有著自己的認識與理解,也存在著種種困惑與煩惱。調查中,約有40%的孩子表示自己經常感到孤單,約有50%的孩子表示有心事的時候找不到合適的傾訴對象,寧愿悶在心里。留守兒童缺乏與父母溝通交流的機會,長期處于缺乏親情呵護和家庭交流的環境,容易養成冷漠、自卑、封閉或驕縱、隨意、任性等不好的性格。
4.品德問題
在調查中,品德問題也是學校提及較多的一個問題。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教育和管束,往往容易產生品德問題。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般文化水平較低,對孫輩存有“隔代親”的現象,往往對孩子較為溺愛縱容,重視物質上的給予,輕視道德和精神上的引導和教育,放任自流;而其他親屬通常對寄養在自己家的留守兒童只求平安無事即可,對孩子的道德品質、生活習慣的養成則關心不夠。生活在這種環境下的留守兒童往往由于缺乏教育、引導和管束,出現品德偏差和懶惰、撒謊、小偷小摸、抽煙喝酒、打架斗毆等不良行為。
5.安全問題
人身安全,在農村留守兒童身上也是較為突出的問題,如思南縣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這一年中共有8名兒童意外死亡,其中留守兒童就有6名⑥。從其他地區的情況來看,留守兒童的人身安全問題也令人擔憂。留守兒童本身缺乏對危險的認識能力和自救能力,時常會發生諸如車禍、觸電、溺水、墜崖等意外,也容易遭受同學或鄰居的欺負。
三 思考與建議
留守兒童問題已成為中國廣大農村地區普遍存在的突出社會問題,事關未成年人健康成長、農村社會穩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村留守兒童問題不是一個孤立的問題,是涉及三農問題、勞動力轉移、用工制度、戶籍制度、教育制度等多方面問題的綜合性問題。由于長期以來形成的城鄉二元結構以及由此而衍生的政策、法規、制度和社會心理不可能在短期內發生根本性改變,因此留守兒童問題將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各地已經采取了很多措施,努力改善農村留守兒童的生存生活環境,但是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從銅仁市來看,各級黨委政府、婦聯、教育部門和學校都采取了各種措施關愛留守兒童,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留守兒童的成長環境。針對本次調研中發現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1.加快構建減量機制
構建減量機制,減少留守兒童數量,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有效途徑。一是盡快出臺相關政策,支持、鼓勵和幫助有條件的務工人員舉家進城,讓子女與父母一起生活在城市;二是進一步加快小城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創造條件吸引更多的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創業,解決子女與父母不能共同生活的問題。
2.進一步完善監護制度
首先要對涉及兒童權益保護的法律法規進行修訂,完善監護制度,強化父母對子女的法定監護職責,積極探索有償委托監護,逐步解決留守兒童監護缺位問題;二是設立監護監督人員,通過立法賦予其對監護人監護情況的監督權,切實保護留守兒童的權益。
3.逐步構建全方位關愛網絡
要加大寄宿制學校建設力度,按適當比例將生活及心理輔導教師納入學校編制,加強對留守兒童的保護;在村里設立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園,為留守兒童提供生活托管、心理輔導、教育指導,為留守兒童提供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加強政府干預,構建留守兒童安全保護預警與應急機制,在縣、鄉兩級設專崗負責留守兒童保護,在村一級設留守兒童信息報告員,確保一旦發生問題,相關人員能夠迅速介入并妥善處理。
注 釋
①全國婦聯課題組.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EB/OL].http://acwf.people.com.cn/n/2013/0510/
c99013-21437965.html
②2011年10月22日,國務院國函〔2011〕131號文件批復同意撤銷銅仁地區設立地級銅仁市,同時撤銷縣級銅仁市。本文中,銅仁市均指地級銅仁市
③《銅仁年鑒》編輯部編.銅仁年鑒(2012)[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
④⑤⑥銅仁婦女網:http://www.trfl.gov.cn/news/etgz/2008/8/ 0887214459612.html。銅仁地區婦聯對農村留守兒童年齡的界定與全國婦聯的界定不同,如根據全國婦聯“17周歲及以下的未成年人”的界定,銅仁地區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及比例可能會更高。另外,據筆者了解,在城區也存在一定數量的留守兒童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