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財經大學
【摘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深化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豐富了育人手段,拓寬了發展空間。課程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網絡文化建設和校園環境建設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5-0038-02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思想觀念、文化傳統、語言習慣、情感認同的集中體現,凝聚著中華民族普遍認同和廣泛接受的價值取向、思想品格和道德規范。它既以有關物化的經典文獻、文化物品等客體形式存在和延續,又廣泛地以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倫理道德、性格特征、審美趣味、知識結構、行為規范、風尚習俗等主體形式存在和延續。①大學生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質,肩負著傳承、弘揚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崇高使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對提高大學生的傳統文化修養、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豐富的精神資源,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
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化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歷史是不能割斷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離不開歷史傳統和文化背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務是保證學生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理想信念,養成優良的道德品質。完成這一艱巨的任務除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還需要借助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孔子“仁者愛人”的儒家思想,孟子“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人格追求,老子“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等,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財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方法永遠比知識更重要。現階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著手段單一、說教味濃、單向傳播等弊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很多修身、治學的好方法,應該在大學生中得到傳承。南宋理學家朱熹“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治學方法,古代“重學、自省、克己、慎獨、存養”的修身方法等②,都是有效的育人手段。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拓展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書本、課堂和校園,應該走向社會,走向自然。校外的博物館、檔案館、紀念館、歷史遺跡和名勝古跡等,蘊藏了豐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利用好這一寶藏,可以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端午節、清明節等傳統文化節日蘊藏著豐富的教育因素,也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時機。
二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現路徑
加強課程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是教育的第一載體,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離不開完備的課程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需要精心挑選,系統編排,形成傳統文化必修課,在所有學生中打下傳統文化的共同基礎。開設門類多樣、內容豐富的傳統文化通識選修課,滿足不同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要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緊密結合。在專業課教學中,要找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點,達到教書與育人的高度統一。
激活校園文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校園文化活動內容豐富、形式活潑,廣受歡迎,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通過開展主題教育、社會實踐、文藝體育、志愿服務等活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設立集中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化節,通過主題鮮明、豐富多彩的內容,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大學生思維活躍,接受能力強,富于創新精神,在校園文化活動中善于將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將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相結合,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大的生命力。
重視網絡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網絡、手機等新媒體已成為大學生生活、學習的重要的一部分,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有著重要的影響。占領網絡這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興陣地,讓學生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最大限度地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積極學習優秀傳統文化,承擔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對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十分重要的意義。③要積極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網絡傳播,打造適合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傳播的傳統文化精品佳作。重點建設一批有廣泛影響的傳統文化特色網站,引導學校網站開設傳統文化專欄。加強校園網絡建設,依托高校網絡文化示范中心、大學生網絡文化工作室等,完善適合大學生學習特點的線上教育平臺。
美化校園環境,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校園環境包括教學樓、圖書館、廣場、操場等建筑和空間,是大學生的主要活動空間,對大學生的思想認識和行為選擇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校園環境的設計和布置,應該充分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元素,讓學生在充滿文化氣息的環境中,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在校園廣場、教學樓等區域樹立孔子、孟子、老子等先賢的雕塑,在教室、圖書館等場所懸掛古代名人名言和書畫作品,利用櫥窗、海報等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典故、人物等。
注 釋
①顧冠華.中國傳統文化論略[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6)
②遲成勇.論中國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8(3)
③張健.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J]中國報業,2013(14)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