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將職業指導與實訓教學模式相結合,基于行動導向開展職業指導教學,解決職業院校職業指導教學過程中的脫離實際、空洞說教等問題,實現職業教育堅持以職業崗位和就業為本位,大力培養技能型實用人才,有效地服務于社會的目標和需求。
【關鍵詞】職業指導 實訓教學 行動導向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5-0053-02
職業院校以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專門人才為己任,職業教育的職業性是區別于普通教育的重要特征,職業指導課程將職業教育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投入生產實踐,具有獨特的功能和價值,也應獨具職業教育的特色。然而目前大多數職業院校的職業指導課程存在內容單一、針對性不強、單向灌輸等問題。這種理論層面的、畢業前短期的職業指導課程很難真正使學生受益,做到學以致用。因此針對職業教育的特點,創新職業指導課程勢在必行。
一 現階段職業院校職業指導教學的主要問題
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是為國家經濟建設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職校畢業生合格與否,必須由市場來評判。在職業院校開設的職業指導課程是對學生的求職意向、職業能力等方面進行引導與培養,其根本目的是掌握社會勞動力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狀況,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職業,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勞動者。提升職業院校畢業生在校學習與職業生涯相銜接的能力,這是一項具有長期性、連續性和針對性的專業輔導工作。由于我國高職院校的職業指導工作起步較晚,因此在教學工作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我國職業教育領域中職業指導課程目前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1.對職業指導課程缺乏全方位、連續性的指導
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何體現職校生的市場競爭力,轉變職校生“無業可救”與“有業不就”的局面,除了專業的知識結構和實踐技能培養外,培養學生正確的擇業心態、職業素養和心理調適能力等綜合素質的職業指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促使職校生接受最適合自己特點的職業教育,找到適合自己的社會崗位,為他們能夠適應將來發展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礎。
然而就業前畢業生的臨時“包裝”好比考前的突擊復習,是臨時抱佛腳和一些外在因素的體現,它忽略了社會對人才需求的不斷變化的真正趨勢和行業職業發展前景以及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等內容的研究,這樣的職業指導課程又何嘗不是臨時抱佛腳,無法突出職校生的專業技能特點。因此職業院校應深化對職業指導的重視程度,認識到職業指導不僅僅是畢業前期的工作,而是整個職業教育全過程循序漸進的連續性活動,需要學校、家庭、合作企業乃至整個社會的全方位的有效的合力和支持。
2.對職業指導的開展缺乏實踐性和操作性
職業指導課程的目標是學生掌握并且落實實際操作,只有真正實現知識技能的培養,態度觀念的轉變,才能使職校生認清就業形勢,找準定位,實現高質量的職業規劃和就業創業,最終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現階段職業指導課堂上大多采用“填鴨式”、“照本宣科”的說教方式,缺乏聯系實際和具有針對性的職業指導,這與了解自我、認識自我的職業指導本質相悖,并不能切實幫助學生設計適合其自身特點并促進其自身潛能發展的職業規劃,缺乏實踐性,學生對職業指導課程所學知識的操作性低,畢業生的技能構建與市場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3.職業教育領域中的職業指導缺乏針對性
職業指導缺乏針對性,即職業院校的職業指導與普通院校的職業指導無差異性。市面上的職業指導教材鮮有專門針對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指導的教材,大部分教師采用的都是一般的職業指導教材和教法,并沒有針對職業教育和職校生的特點和需求進行職業指導,無法從根本上區別于其他教育,從而無法找出自身的優勢和不足以提高職校學生的職業技能、道德品質和社會競爭力。同時不同專業不同特
點的職校學生所接受的職業指導也缺乏針對性,如何真正做到企業需要什么,教師傳授什么,學生就練會什么,從而增強教與學的崗位針對性、技術先進性也是職業指導所面臨的問題。
二 職業教育領域中實訓教學的特點
實訓教學作為高職院校最具特色的一種實踐性教學,是促進學生形成高技能的重要環節。有研究者對實訓教學定義為:實訓教學是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為培養學習者的綜合職業能力而選擇的教學和訓練活動的總稱。它一方面體現了“在學校能控制的狀態”,另一方面體現了“職業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實訓教學是培養高技能人才必不可少的環節。實訓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需教師基于一定的條件,對于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組織,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用實際任務訓練學生的能力。職業院校的實訓教學流程就是要圍繞應用技能培養和職業素質教育的核心建立與理論教學相互滲透的實訓教學。因此,要想實訓教學發揮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作用,職業院校必須建立自己獨特的實訓教學體系,突出實訓教學的地位,提高學生對實訓教學的認識,完善管理制度,完善實訓基地建設,提高實訓教師的素質,造就“雙師型”實訓教學師資隊伍,加強校企合作,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
三 基于行動導向構建與實訓教學相結合的職業指導課程
行動導向教學法作為一種以職業行動為導向,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本位的教學模式,是世界職業教育教學理論中的一種思潮。行動導向在職業教育教學中意味著:知識的傳授和應用取決于行動導向的學習組合,注重學生手、腦并用和興趣養成,同時也是一種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形成學生關鍵能力的教學方法。
基于此,將職業指導滲透到專業性的實訓教學中。實訓教師在實訓教學中不僅傳授具體的實訓課程理論知識和實訓技能,而且闡明這些知識與技能在職業領域中的應用,以及應用中所應遵循的各種規則,使學生在學到專門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了解這些知識和技能的運用價值和運用方法。將職業指導融入實訓教學過程中,使職業指導具體化,根據專業及崗位特點進行職業指導,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過程性與階段性統一,普遍需求和個性差異均注重,專業化職業指導與一般性職業指導相融合,校企合作共發展的教學模式。
1.增強學生課堂參與性,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基于行動導向法,將職業院校實訓教學課程與職業指導課程相結合,將教學過程設置成一個包括獲取分析信息、指定任務計劃、實施任務計劃、控制任務質量、評估任務業績等環節的“完整的行為模式”。一方面學生從接觸技能學習開始就加強正視自己的生涯發展,另一方面更加注重知識技能學習以及專業最新前沿動態,職業指導還可以具體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將學生關注的問題補充到實訓教學中,激發學生對理論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課堂參與性,并積極探索自覺主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2.更具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指導工作
基于行動導向法,將職業院校實訓教學課程與職業指導課程相結合,開設立足于職校生未來的就業發展,促進學生職業意識的養成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以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的職業指導課程。行動導向教學法強調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使職業指導教學過程更加人性化,更多地使學習與生活世界緊密相關,使通過實訓教學課堂行動中獲得的經驗更多地與職業工作過程緊密相關。行動導向的教學更加注重案例性、生成性、發現性的學習原則,在實訓教學中更多地采取項目學習、合作學習等方式,使學生始終全方位地處于學習行動的優先地位,從而學會反思以逐步合理設定就業目標,提升求職能力。將職業指導課程中學生的活動方式由填鴨式“受教”的個體,轉變為在實踐中學習的行動著的主體,凸顯實訓教學的針對性,同時也能突出職業指導在職業教育中的針對性。
3.開展校企合作,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職業院校的職業指導教育要充分了解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以及地方經濟發展的特點,應主動邀請行業企業參與到職業指導課程設置的改革中來,充分激發他們參與發展職業教育的積極性。在實踐中,即使條件有限,不能安排學生去企業頂崗實習,也要爭取定期選派一線教師到企業去學習,培養真正的“雙師型”人才,了解和掌握地方經濟發展和人才需求的變化趨勢,并將最新最前沿的就業知識傳授給學生。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職業認同感,使其能夠真正契合市場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這種職業指導師和專業教師相結合進行培訓的方式,同樣也改變了以往職業指導師孤掌難鳴的狀態,促進了職業指導教育的發展,并突出了職業教育領域內職業指導的特色化教學。另外,將企業骨干引入教學活動,開展講座專題研究,向學生傳授規劃經驗,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和意志品質。通過榜樣教學導向,使學生產生對職業的向往和追求進而更加努力學習實踐。
總之,我們應立足職業教育的實際,積極探索,有針對性地進行職業教育中的職業指導教學改革,不斷創新。既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建立清晰的職業目標和規劃,做出正確的就業擇業判斷,又能夠使學生接受最適合自己特點的職業教育,使他們能夠適應將來的發展需要。切實增強職校生應用型人才的綜合素養和就業競爭力,從而從根本上提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我國應用型人才的數量。
參考文獻
[1]陳云蔚.職業學校職業指導現狀及對策研究——以旅游職業學校為例[D].西北師范大學,2006
[2]周璇.高職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實訓教學改革探討[J].廣西教育,2011(24)
[3]李建奇.關于發揮職業學校實訓教學效能的思考[J].中國科技信息,2006(23)
[4]王曉靜.高校就業指導課運用行動導向法的實踐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4(2)
[5]邵長榮.英國職業教育中的行動導向法及啟示[J].教育與職業,2011(6)
[6]謝鑫.實訓教學與職業生涯銜接的探索研究——以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8)
[7]務新超.構建實訓教學體系,突出高等職業教育特色[J].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3)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