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場教學法是運用現場教學基地進行教學培訓的一種方法,具有直觀性、參與性、互動性和趣味性等特點,深受學員的歡迎。在黨校教學中運用現場教學法,可以有效克服傳統灌輸式教學方式的不足,較好地解決教學中理論與實際脫節的現實問題,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現場教學 黨校教育 理論聯系實際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5-0077-02
中國有關政策指出,“黨校是培養黨員領導干部和理論干部的學校,是培訓輪訓黨員領導干部的主渠道”,我們要把黨校變成培養黨員領導干部隊伍,學習和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的重要陣地,同時這一政策也著重強調“黨校的工作要理論聯系實際,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所以在黨校實行的現場教學法,是指運用現場教學場地對學生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它也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最佳教學形式。它打破了“滿堂灌”式的傳統教學模式,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參與性和互動性等特點,有利于學員直接參與教學過程,激發學習積極性和創造熱情,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黨校教學中運用現場教學法,可以促進理論灌輸與實踐工作的有效結合,使學員在實踐過程中自覺地用理論武裝頭腦,增強黨性鍛煉,提高教學效果。
一 現場教學方式的創新
隨著社會形勢的不斷發展,對黨校的教學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需要在繼承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以期它能適應黨員干部思想活躍、學歷提高、求知欲強、解決實際問題需求增大的特點。黨校教育主要是針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遇到的現實問題,開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以增強廣大干部的黨性修養,提高政策理論水平。同時,黨校的廣大學員多為黨員干部,且相當一部分是領導干部,都來自工作一線,多是帶著現實工作中的理論困惑或實際難題,試圖通過黨校學習來解困釋惑,拓展視野,開闊思路,尋求對策,因此,黨校學員對授課方式的訴求更多的是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以前在黨校都是采用以教師傳授為主、學生實踐為輔的傳統教學模式,在將所學變成所用的過程中沒有教師的跟進引導,存在著一定的弊端,教學效果不理想。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創新教學模式,做到理論與實踐結合、教育和使用同步,提高黨校教學質量。我們所使用的現場教學法打破了傳統的講授模式,把課堂挪到了教學現場,通過廣大學員切身參加實踐活動、強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這樣既提高了學員在理論方面的理解力,又促進了知識與能力的轉化,達到了教學相長的目的。
二 現場教學模式特點分析
1.直觀性的特點
現場教學主要是靠現場場地,我們選用的教學內容多是具體形象的實物或事實,無論什么情況,我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運用現場材料。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現場教學模式讓我們對社會現實的認識更直接、更全面,而且理解也更深刻。現場教學模式中,我們的學員直接走進現場能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最鮮活的材料,讓他們在接觸現場事實、獲得認識的同時,更好地把握事實的本質和規律。這樣做不僅有助于提高學員的觀察力和形象思維能力,而且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正確而深刻地理解所學的理論知識。
2.參與性的特點
在“以學習主體為中心,以活動為主,共同參與”的理念指導下,現場教學能使學員廣泛參與全過程,現場即課堂,老師和學生走出教室,進入教學現場,學生通過在社會實踐中親自考察、獨立思考,進一步地深入分析、熱烈討論,并結合自己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增強學員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自覺意識,拓展學員們認識和分析矛盾的思路,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3.互動性的特點
現場教學模式是集講解和討論于一體的,它以學員為主,教師為輔,全員共同參與,這就讓學院和老師得到充分的互動。在現場教學中,學員在現場一線既聽又看,既想又問,既咨詢又討論,在一番的商討后,得出一定的結論,在教師精心的點評和指導下,升華學員對事物的認知,并最終達到統一的認知,讓學員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把握事物規律,解決實際問題,充分實現了學與思、教與研、動與靜的完美結合。
4.趣味性的特點
在運用現場教學模式時,我們可以讓事件的當事人在現場親自介紹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還有他們的經驗和體會。實踐者變成教師,繪聲繪色的切身講解加上現場真實的內容材料,相對于教師單純的課堂講授而言,這種授課方式顯得更加真切、生動、可信。學員也可以在看、聽和問的基礎上,對事實進行展開討論,這種情況學員可以更好地交流,再加上教師的親身指導,當事者的答疑。運用活潑多樣的教與學形式。在拓寬思維空間的同時,用現實的實踐作借鑒參考,激發學員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傳統教學模式的單調乏味相比,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對學員的吸引力也大大增強。
三 現場教學模式在黨校教學中的運用
現場教學應用在黨校教學中,主要分為三個環節:教學準備、教學實施和教學總結。這三個環節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1.進行現場教學前的具體準備工作
教師和學員做好充分的前期準備是現場教學達到預期效果的重要基礎。現場教學前的準備主要包括選擇教學基地、確定教學主題、設計教學實施方案和提前輔導動員學員等工作。
第一,遴選現場教學基地。學習主題、教學計劃、課程安排等是選擇現場教學基地時主要考慮的因素,現場教學基地的選取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因為它是理論和現場實踐的結合點,必須具有很強的代表性、現實性、指導性和自愿性。總之,現場教學基地要有示范意義,如中國革命紀念館、瓊山中國工農紅軍改編遺址、林州紅旗渠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總結反面教訓時要有警示作用,如新中國反腐敗第一大案展覽館、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正氣乾坤”廉政教育館等。在現場教學基地所展示的材料要能代表這個時代的發展方向,同時蘊含著非常深刻的歷史規律,具有一定的分析空間,它所選取的事件要在發展思路和處理實際問題方面表現出很強的創新性和前瞻性。與此同時,現場教學基地愿意付出一定的精力、人力和物力給予最大程度的配合,提高教學效果。黨校還可以與教學基地進行一系列的洽談和溝通,達成正式協議并在教學基地掛牌,通過形成制度來保證長期的教育效果。如中央紀委監察部于2008年7月啟動第一批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命名工作,50個主題鮮明、特色突出、社會知名度高、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的廉政教育基地入選。這些基地中有反映中國共產黨革命斗爭和建設歷程的紀念場館;有反映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革命先烈和全國重大先進典型崇高風范的紀念設施,以及一些各地新建廉政教育主題場館。此后,各級各地黨校在現場教學中利用廉政教育基地舉辦了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增強了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第二,必須圍繞教學主題準備教學材料。對現場教學的主題選定也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因為主題不但要讓學員感興趣,還要和整個教學計劃相銜接。確定主題以后,教師必須開始認真調研,既要整理出與教學基地有關的資料又要充分準備相關理論知識。根據這個主題所選取的材料一要“實”,確定現場事實和材料的真實性的描述;二要“準”,選用的材料必須緊貼教學主題;三要“廣”,選用的材料要有廣闊的分析空間;四要“深”,還要準備思考題便于學員進行思考。
第三,要提供周密的設計方案。在實施現場教學模式時,教師要充分了解教學現場、熟悉現場的詳細情況。根據教學主題,設計出操作性強的現場教學實施方案,所以教師必須認真準備,具體就是:一方面對事實材料的意義進行挖掘和概括,做到精心準備,反復斟酌,為了使教學效果更好,教師必須事前寫好提綱和講稿;另一方面要對教學實施過程做出合理安排,各個環節的準備工作都要細致、周密,確保教學過程井然有序。
第四,我們必須提前對學員進行輔導。現場教學實施前,教師要對學員進行輔導和動員,具體方法如下:(1)講清楚現場教學的特點、要求,引導學生把現場教學與案例教學區分開來;(2)給學生分發材料并講解相關的理論知識,要求學員做好理論儲備;(3)講明教學基地的基本情況、明確此次教學任務和目標,并申明教學紀律;(4)提出需要學員思考、討論和解決的現實問題,讓學生提前準備,以防現場教學流于形式。
2.需要認真組織和實施現場教學活動
這個環節是幾個環節中最重要的一個,也是整個模式的核心,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老師必須到現場進行察看。考察現場是現場教學的首要環節,因為在教學現場展示著真實直觀、不可替代的事實材料。教師要帶領和引導學員在教學基地認真參觀、考察,學生要以虛心的態度和高度負責的精神觀察和審視現場,并要邊看邊思考。
第二,老師還要聽取現場介紹。在進行現場活動時,老師要聽取有關人員對現場教學基地情況系統、詳細的講解。講解人員要是教學基地的管理者、專職講解人員或知情人士;同時,介紹者要有敬業精神和耐心,能不厭其煩地深入講解和回答學員提問,與學員進行廣泛交流。教師要配合教學基地的講解人員做好現場講解。如在組織黨校學員到浙江長興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進行現場教學時,學員們參觀了陳列館內蘇南抗日革命根據地以粟裕為軍長的新四軍英勇作戰的場景再現,大量的歷史資料和圖片生動地再現了歷史情景,加上講解人員繪聲繪色的講解和黨校教師深入的點評,給人一種強烈的震撼。通過現場教學,更加堅定了學員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為人民服務的意識。
第三,老師還要組織學生進行現場答疑。在教學過程中,對于與教學主題有關的尚不清楚的問題,可以組織讓學員對相關組織管理者、講解人員或教師進行提問,以便學員解除疑惑,客觀、深入、全面地掌握事實材料。
第四,老師還可以組織現場討論。現場教學活動中,要組織學員充分討論,讓學員自己去總結經驗,提煉規律。在組織討論時,教師要充分調動學員激情,激活學員思維,啟發他們打開思路。同時,也要做好引導工作,使討論既熱烈深入,不走過場,又圍繞主題,不夸夸其談。通過討論環節的開展,使學員更深刻地理解現場教學的主旨,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所看和所聽的現場資料。
第五,我們還要讓主持教師進行點評。現場教學的關鍵性環節就是教師點評,所以教師應高度重視并認真準備,達到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實際指導意義的目的。教師要使理論觀點系統化、規范化,從事實材料和學生零星的觀點中歸納、總結,提煉出一定深度和層次的系統理論觀點,使現場教學得到升華。要找到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點,以便學員用總結出來的理論觀點和經驗去指導以后的實際工作。
3.進行現場教學的全面總結
通過黨校教育要著力提升領導干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宗旨意識、政治堅定性、崗位知識和領導素養以及解決改革發展中重大問題的能力。針對這樣的要求,黨校教學中現場教學法的落腳點在于學員修養的提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現場教學結束之后,要本著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原則進行認真總結。總結分為教師和學員兩個層面進行。對教師而言,要針對現場教學過程進行全面總結,既要總結其成功經驗,又要總結過程中的失誤與不足。其中,主要包括教學基地如何更好地選擇、現場講解者或實踐者怎樣深入地介紹和交流、組織和激發學員討論的經驗以及本次現場教學整體的收獲和不足。對學員而言,要對現場教學全過程進行回顧思考,總結收獲和不足,并形成書面材料。主要包括自己如何客觀看待現場教學的事件或事實(包括現狀、成因和結果)、從中得到的有益經驗或深刻教訓、自己的心理感受和受到的啟發、設想自己遇到類似情況怎樣處理、把感性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得出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規律性結論,以便指導今后的實際工作,做到學以致用。通過學員和老師的總結,最終收到實踐為基礎、理論做指導、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良好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唐日光.現場教學法在專業課教學中的運用[J].新職教,2000(3)
[2]劉振華.現場教學法研究[J].干部教育研究,2009(1)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