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概述了現代數碼網絡顯微互動系統在臨床血液學檢驗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和未來趨勢的發展傳承。在教學拓展中,不斷探索和運用數碼網絡顯微互動系統指導開展實驗教學,綜合利用臨床血液病病例標本開展血液學疾病標本觀察,并通過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關鍵詞】現代數碼網絡顯微互動系統 實驗教學 臨床血液學檢驗 發展與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5-0089-02
臨床血液學檢驗是醫學檢驗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之一,是一門實踐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強的學科。隨著基礎醫學的發展和新技術不斷的問世及其在醫學檢驗中的應用,使血液學檢驗在深度和廣度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臨床血液學檢驗的基本內容之一就是對各種血液病骨髓標本進行形態學觀察,在以往的教學大綱或者實驗課程上基本是利用“教師講解內容——學生動手制作后觀察——教師總結本節課程”的固定不變的教學行動模式,不足相對大于優勝。而江西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現在使用的數字網絡顯微互動系統是可以利用當前最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和音頻效果處理技術與不同的教學方案相互結合利用,當下已經有許多大學課堂上可以見到它們的影子,并得到了較好的信息回饋和教學效果。為進一步拓展在校大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江西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已為檢驗專業配備了現代數碼網絡顯微互動系統。為進一步探索數碼網絡顯微互動系統在血液學檢驗實驗課教學活動中的良好效果,特進行了針對此次課題的調查研究報告,有利于更好的應用與發展。
一 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選取本校醫學檢驗專業2011級(1)班、(2)班,2012級(1)班、(2)班學生作為此次調查的活動對象。
2.研究方法
對2011級(1)班、2012級(1)班各50名學生采用一般傳統式的教學方法。先讓代課教師使用畫圖、多媒體或示教顯微鏡講解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等,然后自行讓學生使用顯微鏡在鏡下觀察結果,學生可舉手提問,教師逐一解答。2011級(2)班、2012級(2)班各50名學生采用的是現代數碼網絡顯微互動系統教學法。教師利用顯示屏上的互動系統的廣播和遙控模式,對學生進行實時、準確無誤的講解,假設學生有疑問便可通過學生端的舉手功能進行實時提問,或者通過打字的方式提出疑問,通過現代化數碼網絡顯微互動系統,上課的教師可以對每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指導。教學完畢后,進行以匿名的問卷調查形式調查學生對現代化數碼網
絡顯微互動系統和傳統式教學模式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并比較這兩種不同模式教學方法的實驗成績效果如何。
3.對傳統式教學方法的看法
對醫學檢驗專業2011級(1)班、2012級(1)班共100名學生發出問卷100份,收回的有效問卷95份,回收率95%。調查結果顯示,80%被調查的學生不喜歡該模式,10%被調查的學生對這個模式保持中立意見,5%的被調查學生喜歡這一學習模式。
4.對現代化數碼網絡顯微互動系統的看法
對醫學檢驗專業2011級(2)班、2012級(2)班醫學檢驗專業共100名學生發出問卷100份,收回有效問卷98份,回收率98%。調查結果顯示,95%的被調查的學生喜歡該新模式,61%的被調查學生認為在現代化數碼網絡顯微互動系統的實驗室內進行實驗課學習比一般的傳統實驗課教學的效果質量更好,81%的學生表示實驗課的考核新模式比一般的傳統式考核模式更公平、更公正、更公開,98%的學生表示比較喜歡電腦中有著不同意義的、有形象的、有代表性的圖片或課件。
5.實踐意義與討論
第一,傳統的實驗課教學缺點與不足:(1)教師不能對所有的學生進行實時監控:由于實驗課學生都在自己操作,教師忙于回答學生的提問,很難掌控學生的學習情況,導致課堂秩序差、學習效率低。(2)信息資源不能共享:傳統實驗教學時,課堂上有的學生找到了典型的細胞,但不能做到讓全體學生資源共享,典型圖像不能及時拍照保存,不便于日后進行復習。(3)教師的勞動強度大、效率低:傳統實驗課一個實驗室一般有30名左右的學生,一般同時開兩個實驗室,需要2名教師同時上課,工作量大。課堂上,學生有疑問,教師要走過去解答,一堂課教師要不停地穿梭于學生之間,有時提問的學生數量多,部分學生等待時間長,又不能挪動顯微鏡視野,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有的學生因此就放棄咨詢老師。有時相似的問題多位學生提問,教師一一作答,浪費了時間與精力。
第二,數字顯微互動教學系統由微圖像分析單元(1個)、學生端顯微圖像處理單元(60個)及網絡交換單元組成。其功能有廣播教學、語音教學、語音對講、學生演示、監控轉播、遙控輔導、任意分組教學/討論、屏幕錄制/回放、網絡影院、文件分發、作業提交、電子教鞭、遠程控制開關機等。該系統有以下優勢:(1)加強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互動,提高了教與學的效率:使用數字網絡顯微互動系統教師和學生可以適時進行交流,形式多樣。教師可以與單個、部分或全體學生交流,也可安排部分學生之間交流。(2)利用圖像采集功能,豐富教學資源:數字顯微網絡教學系統為每臺顯微鏡都配備了攝像,可以隨時將鏡下典型圖像拍照保存,方便了學生日后復習,教師可以選擇好的圖片錄入圖片庫,用于后續教學。利用計算機網絡,還可以進行遠程圖像共享、遠程教學等。(3)教師能對所有學生進行實時監控:課堂中教師可以監控學生的學習情況,若發現有學生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時,可給予黑屏肅靜或語音提示警告,保證了教學秩序井然。(4)降低了教師的工作強度,提高了教學水平:若有學生提問,教師可運用系統的監控轉播及語音對講功能講解,省時、省力。此外,數字顯微互動教室可容納60名學生上課,緩解了教研室教師資源緊缺的問題。(5)實驗報告可以用電子版的形式來完成:數字顯微網絡教學系統具備上交作業功能,學生可以在電腦上完成實驗報告,并可截取典型圖像復制到實驗報告中,使實驗報告更形象,通過局域網絡提交到教師機上,便于實驗報告保存和查閱。(6)可進行細胞形態測量:數字顯微網絡教學系統配備的軟件功能強大,安裝了測量系統,可對觀察的細胞進行半徑、周長、面積等的測定,使學生對血細胞形態的學習更加具體、形象。(7)改革考試模式:數字顯微網絡教學系統具有向學生分發相同或不同文件的功能,據此可以制作多套習題,根據座位號發給學生,避免座位鄰近的學生抄襲和討論,也可以將血細胞圖片制作成幻燈片,考試時,通過屏幕自動播放,避免了傳統用顯微鏡考試時,學生輪流耗費時間,有時前面的學生挪動了顯微鏡視野,造成后面的學生找不到細胞的局面。
二 現代數碼網絡顯微互動系統在臨床血液學檢驗實驗教學指導中的應用與發展
現代化數碼網絡顯微互動系統是21世紀顯微教學的產物,它的出現向傳統形態學教學提出了挑戰,時間證明本教學系統的建立和使用提高了形態學實驗教學的效果和效率。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化數碼網絡顯微互動系統的優勢,通過不斷改革教學方法,進一步提高臨床實驗課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盡量將部分理論課程的學習安排到數字顯微互動教室進行,使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合,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該系統將文字、聲音、圖像融為一體,使理論與實際、正常與異常、動態與靜態、基礎與臨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實驗教學中起到了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起到的作用。如此,教師可以利用便利的網絡技術對學生開放現代數碼網絡顯微互動系統的教學資源,使教學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障礙,學生可以隨時調取本專業的學習資料進行學習。總而言之,現代化數碼網絡顯微互動系統相對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細胞微觀形態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避免了以往傳統實驗教學枯燥乏味、被動的局面,使教學質量大大提高。現代化數碼網絡顯微互動系統,已被越來越多的高校所選擇,我們應該發揮其所存在的優勢,不斷完善和改革教育教學方法,并不斷提高教師各方面素質,提高血液學檢驗實驗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楊勇琴、楊開明、張靈等.Motic顯微數碼互動實驗室胚胎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大理學院學報,2008(4):54~56
[2]閆曉華.數字網絡顯微互動教學系統在血液學檢驗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2)
[3]馬思敏、張秉義、成少利等.數碼互動教室在組胚實驗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5(2):105~107
[4]胡娜.顯微數碼互動系統在形態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6(6):656~657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