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一線的美術教師對常態課與公開課的爭論比較激烈。不少人認為新課標下的美術課堂,特別是公開課,十分花哨、做作,假得讓人反感,不應該倡導,而應引起教師的反思:教師不是演員,上課不是為了演戲?;貧w到常態課,但需要反思“常態”是否太過頭。別讓常態成為“隨意”的代名詞。本文對當下公開課的優缺點做了評述,對常態課的回歸的不現實做了淺析,同時倡導原生態的公開課:既有常態課的正式,又有公開課的常態。
【關鍵詞】爭論 花哨 常態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5-0157-02
在幾次研討會上,筆者注意到教學一線的美術教師對常態課與公開課的爭論比較激烈。因此,本文就筆者聽到及想到有關常態課與公開課的爭論和看法做一個淺析。
一 花哨的公開課
2003年我參加了深圳市龍崗區美術新課程標準學習,期間龍崗區教研室在龍崗區某學校安排了幾節探索新課程標準的美術公開課。那個時候,美術課能上成那樣讓我驚訝,因為它與以前的美術課有很大的不同。這幾節美術課以美術新課標為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提倡模糊學科門類界線,提倡融美術各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和“欣賞·評述”)為一體,美術與其他學科相綜合,美術與現實社會相聯系,提倡小組合作學習,提倡探究性學習,重過程輕結果等。同時新課標對不同階段的小學生提出了不同標準,并且明確地寫在課程標準里。這些理念的貫徹使得新課標下的美術課一片生機,好不熱鬧。
在新課標實行了近十年的今天,開始有許多不同聲音質疑新課標引導下的小學美術課堂。首先,不少人認為新課標下的美術課堂,特別是公開課,十分花哨、做作。很多美術老師在上公開課的時候美術功底并沒有表現出什么,反倒是盛行美術教師又唱又演。也有很多老師反映,公開課聽多了,就不想再看了。我看這里有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假”,假得讓人反感。偶爾在一個家長的博客空間里看到:看得出老師對這個公開課是用了心的,每個小朋友什么時候應回答什么都是提前經過演習了的。不過這種感覺很明顯是為了應付家長的檢查。當然其他老師的公開課也都是提前演習過了的——看,家長都知道公開課是假的。課前,美其名曰是觀摩課——教師把該說的每一句話,該做的每一個小動作和表情都導演好了,連學生背的臺詞也一齊教好了。課堂上,教師十八般武藝全搬上了講臺,學生的學習看似積極主動,具有合作與探究學習的影子,但實際上是走馬觀花,沒學到什么東西。誰都知道這么“變態”的課是“演”給“同行們”看的。公開課欣賞的主體是聽課的教師。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公開課是教師為實現自己的一個夢而設置的一個擂臺——追求教學過程完美的自我陶醉。公開課上得好不好就看誰的“演”功好不好。
其實教師的“演”,對于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段的小學生,是很難或者說根本無法感知教師“演”的良苦用心的。私下與一個美術教師探討時,他舉了一個很好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我也深有體會):在平時上課甚至在上公開課時,低年級的學生對老師前面的導入根本沒耐心傾聽,他們已經坐在下面嘮叨:“老師怎么還不開始畫畫呢?”“你講那么多干什么!”,真的,學生根本沒有在傾聽,根本沒心思去傾聽,他們的心早已直接飛到了課本畫畫的主題,他們早已被期待已久的“畫畫”占據了整個心靈。他們的想法就是老師你快點發紙讓我們早點開始畫畫吧,這時任何的導入都顯得多余。學生期望直接獲得知識、獲得體驗,而我們的老師卻生怕學生獲得的知識與經驗不全面、不具體、不開放,繞了一個圈“設計”一個又一個新奇的導入。而偏偏低年級段的美術課堂這個“引子”顯得尤為長而花哨。這個“導入”是教師按照“新課標下的教案思維”給學生強加的一個規范化的程序,是對“新課標”的定勢思維。
另外,值得質疑的還有,教師花了幾個星期準備,累得“半死”,終于把公開課上完了,但平時的美術課堂教學又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公開課成了表演課,它對平時的美術課堂并沒有改善和提高。這樣的公開課對老師是一種壓力、一種負擔。
花哨的公開課應給小學教師一個反思:教師不是演員,上課不是為了演戲。課堂具有一次生成的性質,并不像拍戲,可以“咔嚓”重來一遍。我們應尊重教師職業的特性,多做些真正有利于教師的教、學生的學的公開課探索,而不是為了同行們看得“過癮”而上的假課。當然我們不能一下子否定教師的“演”功,“演”功在當下的小學階段還是很重要。但不是為了表演而演,而應是為了更好地傳授知識而作的一個有意義的、真實的情感傳遞。
二 回歸常態課
在這么多“高投入低收入”的對比下,有許多老師開始喜歡常態課、實在課、樸實課。他們認為不完美才是一堂真正的課,完美了就是表演。因而,2011年3月初,東莞市美術骨干班學員在廣州市海珠區參加同課異構的觀摩研討活動觀摩金碧小學朱學賢的三年級設計應用課“汽車博覽會”時,朱老師上課的樸實得到了不少同學的贊同。有些同學直接說:“看到自己上課的影子。雖然有很多的不足,但是看得出來這是一堂原生態的、樸實的課?!迸紶柕綆X南少兒美術網頁看看,發現尹少淳教授寫的《美術“好課”之我見(摘要)》里面提到一堂好課要達到的一個要求,即常態性??梢姟熬帉懶抡n標的高層”對公開課的常態性也是持贊同意見的。但什么原因導致公開課偏離常態呢?本人認為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中國什么都講究示范性,美術(藝術)課也不例外?;驘o數的新課標下的美術示范課給大家形成了一個新的定勢思維:這樣才是新課標下的美術課。公開課的最大的好處是讓來聽課的老師很快就懂得新課標下的美術課應怎么上
它具有很強的示范傳遞性,這是公開課的優點,也是公開課給美術課堂帶來的“毒瘤”。
回歸常態美術課,教師們應反思:原來“不常態”的課現在看來可能是新的常態課。常態的概念也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那么什么樣的常態,才是教師應該追求的呢?現在的常態哪些是值得教師們繼續發揚,哪些需要摒棄的呢?哪些公認的常態的不好成分應該得到抑制呢?這是教師們應注意和思考的,別讓常態成為隨意的代名詞。
譬如,有同學提出朱老師的示范太隨意,沒有起到示范作用。這其實是說,常態過了頭。公開課畢竟是有很多老師來聽的課,教師應對教學過程及教具等有一定的設計,美術課教師基本功的示范等常規項目應重視,不能太隨意,要起到示范的目的。
三 原生態的公開課
我想表演性的公開課在今天,應有一個共同的心聲,那就是盡量少上。對那些花哨的課堂行為應該逐漸減少,用真實的情感感動學生、感動同行。當然,為了促進自己專業的成長——主要是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技能的提高,如通過公開課提煉教師的語言、動作,教師示范的有效性、對課堂紀律的調控等在小學階段帶有“演”性質的行為,以及那些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行為應繼續做好、做扎實。看來,想不上那種“假”課,教師應具備扎實的教育基本功才行。否則,公開課將很難打動“專家”。上美術課,美術教師(尤其是在經濟發達地區)往往缺的不是美術專業基本功,而是教學的技能技巧。
通過這幾次的研討,本人認為常態的、原生態的公開課將會是新課改下形成的那種花哨的、做作的公開課的又一個改進過程,是今后美術課改的又一個新臺階。它將會給美術教師提出一個新的、更高的、更符合課堂實際的美術課改方向。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