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受到的關注和重視程度日益提高,關于幼兒園健康教育內容的選擇一直是該領域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然而,在認識上,人們對幼兒心理健康概念的認識較為模糊;在實踐中,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零散、認識偏差等問題依然懸而未決。本文力圖從實踐需要出發,從概念探析、現有問題分析角度著手,提出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選擇的原則,以期獲得關于這一問題更清晰的認識。
【關鍵詞】心理健康 幼兒園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5-0170-02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觀念的更新,心理健康受到的關注與日俱增。然而我國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探索和實踐研究均起步較晚,發展緩慢。尤其是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面臨諸多困惑和問題,內容選擇就是其中核心問題之一。
一 從“幼兒心理健康”概念的界定來看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當前,我國尚未對“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做出準確界定。因此,對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探析將以對其核心概念,即“幼兒心理健康”的考察為切入點。關于健康的定義,普遍為人們所認可的是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于1947年提出的:“健康是人的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完善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現象。”我國2012年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使用了相似的定義:“健康是指人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但究竟什么是心理健康,眾多學者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至今尚未有定論。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研究者普遍認為不能將關于成人心理健康的界定直接推廣到嬰幼兒身上,嬰幼兒心理健康有其獨特性。
國外對幼兒心理健康的界定相對清晰。如美國0~3歲任務聯合機構(Zero To Three Task Force)把幼兒心理健康定義為:在家庭、社區和文化背景下,兒童從出生到5歲才形成親密、安全的人際關系,體驗、調節和表達情緒,探索環境和學習方面一直發展的能力。總之,國外研究者普遍認同幼兒心理健康基本等同于健康的社會性和情緒發展。甚至有研究者認為幼兒心理健康(early childhood mental health)與早期社會—情緒發展(early social-emotional development)可互換使用。因此,國外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也以促進幼兒情緒和社會性的健康發展為主。從內容來分析,《指南》中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涉及社會適應、情緒的表達和調控兩方面。這與幼兒心理健康的定義也是相吻合的。
二 當前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存在的問題
第一,對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認識不清,存在概念混淆。不管是在理論研究中,還是幼兒園教育實踐中,均存在對“幼兒心理健康”與“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界定模糊的現象,表現為:在當前少量的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等著作中,大多偏重心理學,側重對幼兒異常心理和常見的行為問題的介紹、診斷和治療,這些內容對于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選擇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但筆者認為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問題預防為主要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應與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等概念做出區分。此外,在教育實踐中,不少教師片面地將專業化程度較高的幼兒心理與行為問題的診斷、個別心理輔導與治療當作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以至于時常覺得力不從心或無從下手。
第二,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零散,缺乏有機整合。具體表現為:首先,在對幼兒教師的職前培養中,開設專門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高校少之又少,相關知識零散見于學前衛生學、幼兒園健康教育等課程。致使幼兒教師普遍對于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認識不清,常常出現重身體保健輕心理保健的現象,有關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門教育活動或在其他領域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活動數量十分有限;其次,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凌亂分散,除健康領域課程之外,大多體現在其他領域課程內容之中,如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引導幼兒個性的健康發展等。這些內容之間沒有一個內在的聯系和統一的觀念,而且還有許多有關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沒有納入到幼兒園教育之中(如性教育的缺失),或沒有引起教育者的足夠重視,這導致幼兒園在實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時,大多只能借鑒其他相鄰學科或中小學、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經驗,而且整合不夠。
三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選擇的原則
第一,以促進幼兒情緒和社會性發展的內容為主線,適當擴展。我們已經明確,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以情緒和社會性發展為主。如張輝娟建構的幼兒園心育體驗課程內容包括自我適應和社會適應兩項主要內容。此外,研究者普遍對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擴展,內容涵蓋了幼兒自我意識、意志品質、情緒情感、性教育、人際交往訓練等方面。一項在上海實施的國際性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比比和朋友”課程包括了感情、溝通、建立和破壞關系、消解沖突、面對改變和失去、面對新環境的策略六個單元。毋庸置疑,這些內容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作為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第二,側重于預防幼兒可能在未來生活和學習中出現的心理行為問題,而非解決幼兒已產生的心理或行為問題。需要明確的是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應主要針對全體幼兒,側重于預防。對于個別化的心理和行為問題予以個別輔導,而對于較為嚴重的心理和行為障礙,教師不應也難以承擔相應的治療任務。及時識別并通過家園合作、尋求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的幫助來解決這一問題才是更好的選擇。
第三,具有共性的、時代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更值得學習。雖然各種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都有其價值,但是價值大小不同。如針對兒童遇到的共性問題 “我是從哪兒來的”、“不開心怎么辦”等內容開展的健康教育活動就比以僅僅發生在少數幼兒身上的“攻擊性行為”為內容的活動顯得更有價值。還有在當前社會發展背景下出現的新問題,如過度依賴電視、電腦而出現的“電視孤獨癥”,大多數獨生子女自私自利、耐挫折能力差等都可以納入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疇中來。
第四,同一主題的教育內容可以在拓展教育內容的深度與廣度的背景下反復開展。很多教師在找尋適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方面存在困難。事實上,為廣大學者所認可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如情緒情感教育可以在幼兒的不同年齡階段反復開展,但是在組織內容的時候要注意把握內容的層次性和系統性。如情緒方面的教育內容大概應遵循情緒識別—情緒表達—情緒調節這樣的順序。
參考文獻
[1]鄭曉邊.幼兒園健康教育與活動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張建人.當前幼兒園健康教育的主要問題[J].學前教育研究,1998(3):12~13
[3]張輝娟.讓體驗成為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靈魂——《建構幼兒園心育體驗課程的實踐研究》結題報告[J].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2006
[4]張婕.一項國際性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上海的實施效果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