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根據社區護理所涉及的內容和中專生的心理特點發掘培養其學習興趣的方法,并通過實踐使學生自覺探索知識,達到教學目的。
【關鍵詞】社區護理 護理教學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5-0176-02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一種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意向,是引起和維持人的注意力的一個重要內部因素。而調動興趣是調動智力和能力的必要前提和條件,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如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一直是教師所探索的問題之一。為了使學生想學習、愛學習,筆者做了以下調查,并根據不同情況制定了相應措施,得到較為滿意的效果。
一 相關調查
1.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
隨著中職學校招生方式的改變,學生的素質發生了很大變化,不主動學習,自我控制力差,甚至一些學生會出現放任的心理,家長對其學習成績的不重視更造成了他們不愿意學習的消極思想,對學習提不起興趣,以至于成績越來越差。有幾種情況是最常出現的:一問三不知;屢做屢錯;走神;貪玩;惰性。
2.了解學生的聽課興趣
經過對2012級護理1、2、3班的提問式調查,發現學生年齡基本是16~20歲,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思維活躍,比較叛逆,他們不喜歡死板的教學方式,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喜歡挑戰,對網絡上的信息感興趣,卻很少查閱。
3.了解學生的就業需要
作為護理專業的學生,要想取得從業資格,必須參加護士資格考試,通過后經過注冊才能拿到護士資格證,才能真正融入護理的一線工作中去。所以他們最擔心的問題是能否通過護士資格考試、能否就業。這就造成他們只重視有關護士資格考試的科目,對其他學科抱著學之無用的態度,還有一些學生是擔心自己學歷不夠,醫院門檻高,競爭激烈。他們希望擁有更多的就業機會。
二 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采取的措施
1.提高學生對社區護理的認識
在進行正式講課之前,先詢問學生對社區護理的理解,再給予糾正,講解社區護理的真正含義。告知他們社區護理涵蓋了整個社區的內容,包括社區的環境、衛生、飲食、健康教育、預防保健、家庭護理等內容,實現了以護理疾病為中心向以人群整體健康為中心的轉變,使服務從醫院走向社會、走向家庭。由于服務對象是整個社區人群,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社區護士,除了要有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還要具備一定的臨床醫學知識、邊緣學科知識、文化基礎知識及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協作能力和決策能力。讓學生對社區護理有了重新認識和深入了解,使他們有一種探索性的學習欲望。
2.從發展前景談就業
根據文字資料和數據來看我國社區護理的發展現狀和發展前景,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醫療模式的改變,人們的健康觀念也逐步轉變。人口的老齡化、疾病譜的改變、醫療費用的增加等,要求醫療機制必須進行相應的改革。雖然我國社區護理的發展還不夠全面,在經濟發展程度不同的地區其普及程度存在較大差異。但發展社區護理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尤其是WHO(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口號,我國一些發達城市相繼成立了社區護理服務機構,各地在制定和出臺了相關文件,高等護理教育已設立社區護理課程,但護理人員還是大量流向醫院,社區護理人員短缺是現在社區護理發展的一個制約性問題,而作為中專學歷或大專學歷的護理人員,就可以把目光轉向社區。讓學生意識到社區護理學的學習可以多給他們提供一次就業的機會。
3.改變傳統教學模式
由于我校所在城市還是發展中的城市,社區護理體制不完善,各社區衛生服務站還不能承擔相關護理教育工作,無法讓學生在其中受到正規的教育,所以,教學工作還是以理論教學為主。
第一,教學環境的作用。因為學習興趣的產生和培養與環境的刺激有著密切的關系。豐富多彩的環境是激發和培養學習興趣的必要條件,所以創設適宜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問題情境、情緒氣氛)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1)設計適當的問題。在講解社區環境時,我給學生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大家每天學習,生活在校園里,對它的環境應該非常了解,那么,你們覺得我們的校園環境怎么樣?”學生對校園的衛生、綠化、交通、宿舍環境、人際關系都做出了評價,這不僅給了他們一個思維空間,讓他們獨立思考、各抒己見,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2)制造真實氛圍。給他們安排一個情景劇,在上課之前自行分組排練,找準主要人物(社區護士)的工作方式,了解家庭訪視的程序并掌握其技巧。而且每組演繹完,其他組可以找出其優缺點,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糾正方案。這樣可以讓學生經過討論達成共識,最終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
第二,抓住學生心理。因為社區護理學所涉及的內容多而廣,其中也包含了內、外、婦、兒護理學中的一些知識,而這些學科學校都有開設,學生不愿意重復學習,我就把講課的重點放在學生沒有接觸過的內容上。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根據不同內容,采用不同的講課方式:(1)鼓勵學生發表意見。在講述我國社區護理和國外社區護理的現狀時,我利用一些圖片、視頻、故事,讓學生對其有了形象的理解,讓他們針對我國國情制定改善社區護理現狀的措施,即使學生有的想法不切合實際,我也沒有否定他們,只是讓他們自己思考在我國能否實施。如果在課堂上直接給予否定,他們將不愿再主動發言,也不愿再動腦。(2)詼諧的語言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很難兩節課的時間都集中注意力,我會盡量尋找他們感興趣的內容做引子,促使他們往下聽。如在講社區健康教育時,我會說:“大家想不想也過把當老師的癮,讓所有同學都聽你的,讓老師也做你的學生啊?想的話就要知道健康教育的程序步驟,這樣等下次課的時候你才能把你知道的健康知識有條理地講給大家?!边@個年齡的學生都希望被人關注,那么他們就會因為想做老師而愿意接受比較枯燥的社區健康教育程序的內容。(3)貼近生活,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學生不愿意聽課,有時是因為覺得老師講的內容很抽象,他們會覺得老師高高在上,很難駕馭,我在講課期間就很少用除專業課以外的學術性詞匯,把書本內容融入生活。在講述行為生活方式與健康的時候,我會把我生活中的一些行為習慣作為例子,以親身經歷來說明不良行為生活方式帶來的危害,還會發掘學生生活中的小習慣,如他們過度使用手機,白天有時會出現幻聽感覺手機在響,晚上不關機,整夜不停地做夢等,通過自身感受讓他們提高重視。(4)隨時提問可以提醒學生。我使用的教材是人民衛生出版社的《社區護理學》,其中最后一章內容基本是內、外、婦、兒護理學中都已經講過的內容,我主要采用提問的方式,很多學生懶得翻書,不但不會,連所提問的知識點在哪都不知道,我不會讓他馬上坐下或提問學習好的學生,我會告訴他讓他翻開課本,自己去找答案,并要求他大聲讀出來,讓學生養成動手翻書的習慣。
三 教學效果
教學計劃順利完成,學生了解了社區護理的真正含義和發展前景,表示愿意接受社區護理學這門課,部分學生產生了主動學習的意識,希望在實習前學到更多的知識。也有部分學生希望我國政府能加速社區護理的發展步伐,他們也愿意為社區護理事業出一份力,成為一名優秀的社區護理人員。
參考文獻
[1]殷慧、王慧敏.從社區護理論文分析社區護理的開展情況[J].護理學雜志,2002(5)
[2]董方虹、蔡碧娥、徐建美.山東省本??谱o生社區就業意向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5(20)
[3]陳長香、田喜風、李建民.“互動式”教學方法在《護理倫理學》教學中的運用[J].護理研究,2005(12)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