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心理素質是學生綜合素質重要的一部分,高職學院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目前,高職院校大學生在自我意識、學習問題、人際交往、情緒情感、意志力及抗挫折能力等方面存在問題。因此,高職院校需要改變學生觀念,維護自身心理健康,加強學校心理咨詢三級網(wǎng)絡的建設,開展各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協(xié)調發(fā)展。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高職學生;心理咨詢
大學生心理素質是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部分,對學生的發(fā)展至關重要。特別是高職院校的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承受著來自社會各方面的競爭和壓力,暴露出的心理問題相對于普通高校來說更為嚴重,值得全社會的重視和關注。如何提高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挫折耐受力以及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成為高職院校面臨的重要課題。
那么,怎樣才算是心理健康呢? 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大體可歸納以下五條:一是智力正常,能正確客觀地認識自然和社會,頭腦清醒,能進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學習;二是和諧的人際關系,能夠接受、悅納他人,尊重、信任、寬容、理解友愛他人,能被他人和團體所接納,從中獲得安全感、自信心;三是情緒積極穩(wěn)定,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靜的心境,在生活學習中愉快、樂觀、開朗,有適度控制和調節(jié)情緒的能力;四是良好的自我意識,能客觀恰當?shù)卦u價自己,能制定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和理想,自信而不自卑;五是個性結構健全,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理想和信念,注重自身的修養(yǎng),具備良好的人格品質;六是意志品質良好,健全的意志品質表現(xiàn)為意志行動的自覺性、果斷性、堅韌性、自制性;七是環(huán)境適應良好;八是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
一、高職院校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高職學生年齡一般處于18—20歲,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青春期發(fā)育大體完成,自我意識比較強烈,對外界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思想比較開放,個性比較活躍,進取心和自尊心較強,精力旺盛,思維活躍,情感豐富,具有較強的學習和生活的獨立個性,心理和行為符合年齡特征。學生心理由不成熟向成熟的過度,穩(wěn)定的人格正在形成當中,心理障礙現(xiàn)象也表現(xiàn)得較有共性,有明顯的兩面性,積極心理和消極心理并存。
2013年11月,對我校2012級、2013級在校學生進行了網(wǎng)上心理測驗,共收集數(shù)據(jù)5648份,實際人數(shù)6226,參測率是91%。通過網(wǎng)上心理測驗、團體輔導和個體咨詢三種方式進行評估,我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自我意識問題。目前大眾媒體及新媒體的廣泛傳播,各種網(wǎng)絡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學生正在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并且將學校學習到的、自己看到的、社會傳播的社會評價內化成自己的價值評價體系,對于學生來講,如何正確看待社會發(fā)生的種種變革,如何正確地評價撲面而來的各種信息,如何看待社會的競爭和壓力,對學生的心理都是一個不小的沖擊。另外,學生的年齡階段正處于自我意識膨脹的時期,容易自我認識不足,自我評價不準確,缺乏自信心,產(chǎn)生自卑情緒。
二是學習問題。高職高專學生大多數(shù)是沒能考上高校本科才報讀高職高專院校的,因而較有失落感,學習興趣不濃,學習動機不強。有部分學生在填報高職高專志愿時,對各專業(yè)情況不了解,聽父母的安排填報志愿,被錄取到校就讀后,認為實際情況與自己當初的想法相去甚遠,到校就讀后認為所學的專業(yè)沒有發(fā)展前途,畢業(yè)后的方向不明確,感到茫然,因而缺乏學習熱情;有部分學生對本專業(yè)學習的艱苦性估計不足,以前是文科生,現(xiàn)在學習的很多都是理科類的課程,部分同學不習慣大學的學習方式,大學的學習主要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老師主要起引導作用,上課時教學量比較大,跟不上老師的節(jié)奏,因此遇到困難就喪失了信心。正是因為以上這些因素的影響,使一部分學生對大學期間的學習,產(chǎn)生了厭煩和抵觸情緒,從而造成心理上的壓力。
三是人際交往問題。進入大學以后,面對的是陌生的環(huán)境,無論是宿舍還是班級同學,都需要重新去磨合,特別是宿舍同學,大學三年大部分時間都在一起,每位同學家庭環(huán)境、思想觀念、生活行為習慣等都不同,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異,如果同學之間相處得不好,容易導致氣氛緊張,甚至會影響到學習生活等方方面面。人際關系的不協(xié)調是大學生最常見的心理問題。
四是情緒情感問題。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由于生理的成熟,渴望接觸異性,渴望談戀愛,對于愛情也有自己的想法,但由于他們心理上不很成熟,經(jīng)驗不足,閱歷淺,往往在感情問題上容易沖動,比較盲目。大學生的心理具有兩極性,情緒起伏波動較大,有的大學生失戀時出現(xiàn)極度情緒低落,悲觀抑郁,甚至痛不欲生,有的因為感情問題甚至會做出極端的行為。
五是意志力薄弱,挫折抵抗力不高。現(xiàn)在的大學生在家里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很少經(jīng)受挫折,遇到困難就容易退縮。特別是我校護理專業(yè)學生較多,大部分都是女生,以后面對的就業(yè)環(huán)境會經(jīng)歷生老病死,倒班制等等各種困難,需要鍛煉學生的意志力及耐受挫折的能力。
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問題是多方面的。針對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需要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在學校不僅應該接受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還應該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品質和和諧健康的心理品質。
二、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分析
(一)改變學生觀念,積極看待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在學生當中很多人對心理健康教育,特別是心理咨詢還存在誤解,認為如果找老師做心理咨詢,那么就會被別人誤解為“有病”。很多學生在環(huán)境適應或者人際交往方面有問題,都不愿意找老師咨詢輔導,又找不到合適的方法緩解心理的消極情緒,就會陷入心理困境。因此,需要在學生中做好宣傳工作,讓學生們明白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含義,避免讓學生們走入誤區(qū),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如果出現(xiàn)了心理適應不良的問題,就可以尋求心理援助,與心理咨詢老師一起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
不僅如此,還應該教會學生學會心理健康的自我維護。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評價自己,對自己的能力、行為和特點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要了解自己的優(yōu)勢和劣勢,學會接納自己的缺點,對于能夠克服的問題,一定要努力改正,這樣才能促進心理和諧發(fā)展。學生對內發(fā)展自我的同時,需要對外拓展交往范圍,在交往的過程中實現(xiàn)同情與被同情、幫助與被幫助,共享快樂和分擔痛苦,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煩惱,可以向朋友傾訴,在朋友的幫助下可以很快走出困境,重新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可以在利用課余時間,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參加學校的社團活動,以此來調節(jié)心理的消極情緒,增進心理健康。
(二)加強學校心理咨詢輔導三級網(wǎng)絡的建設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幾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事情,是全校教職員工和全體學生的共同的課題。因此,要有全員參與的意識,需要積極促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師——班級輔導員——班級心理委員的三級網(wǎng)絡建設。
首先,班級心理委員在學生心理危機的預警和干預、心理健康的普及宣傳教育、提升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平時的日常學生生活中,班級心理委員常常都跟班級同學呆在一起,更容易及時發(fā)現(xiàn)身邊同學心理不適應的相關信息以及一些異常情況。班級心理委員有雙重身份,一個是作為班級的同班同學,一些對老師說不出口的話,同學之間會比較容易沒有距離感,更容易拉近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更容易貼近事情及問題的本質,另一方面作為班上的心理委員,對班級同學進行朋輩心理輔導,積極引導勸解心理不適應的同學,幫助他們走出困境,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質。因此,對于心理委員的選擇,需要他們在同學中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喜歡心理學并對心理學感興趣,具有服務意識,積極熱心幫助同學,為人樂觀、開朗,心理健康狀況良好,善于與人溝通,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師要定期對班級心理委員進行培訓,學習一些相關的心理學基礎知識,危機干預的基本知識和技巧,發(fā)現(xiàn)異常行為及時報告;學習作為心理委員的一些基本職責,如做好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和宣傳,協(xié)助心理健康教育老師做好學生班級心理檔案的建立和管理,在工作中要嚴格遵守保密原則等。
第二,做好班級輔導員的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工作。班級輔導員在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的引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1世紀是信息膨脹的時代,學生正在形成自身的價值評價體系,極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響,需要輔導員在這方面進行積極正面的引導,引導學生正確的判斷身邊發(fā)生的事件,正確的評價自己,正視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接納自己,悅納自己。大學生在整個大學學習生活過程中,會出現(xiàn)新生適應問題、人際交往問題、學習問題、就業(yè)擇業(yè)問題等,輔導員需要提高自身發(fā)現(xiàn)問題的敏感性和危機處理能力,促進班級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
第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師需要具備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心理測量與評估等方面的知識,做好學校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研究工作,建立并管理學生心理檔案,對于班級心理委員及輔導員反映的需要關注的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準確的判斷,并采取恰當并有效的方式輔導幫助學生走出困境。除此之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師還需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參加學術交流及專業(yè)知識方法的學習,維護自身心理健康,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
(三)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采用單一的心理咨詢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該采用多種形式,針對不同的問題,采用不同的方法。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立必修課或者選修課,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列入課程計劃之中,如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心理健康教育、職業(yè)指導與就業(yè)等等,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智育、美育等課程有機結合起來,實現(xiàn)功能互補,全面發(fā)展。
2、定期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的情況,舉辦如大學新生適應性講座、如何提高學習效能感、大學生戀愛指導、畢業(yè)生就業(yè)指導講座等等,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講座最后還應該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提問,進行分析琢磨,巧妙的回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心理問題,使講座更具有新穎性和活躍性,使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收到良好的效果。
3、開展個別咨詢與輔導。設立學生心理健康咨詢中心,咨詢中心指定富有心理教育工作經(jīng)驗的專任教師為心理咨詢老師,負責學生的心理咨詢工作。對學生學習和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給予直接的指導,排除其心理的困擾,對其有關的心理和行為問題進行有效的咨詢和指導,對個別有嚴重精神的問題轉介到醫(yī)院精神科進行治療。除了定期定時接待學生的心理咨詢外,還采取“走出去”的辦法主動對學生進行咨詢、訪談或進行問卷調查。有些學生不愿意面對面的進行交流,還可以采取電話、網(wǎng)絡等個體咨詢方式。
4、開展團體輔導與咨詢。團體輔導是在團體情境下提供心理幫助與指導的一種咨詢形式,學校可以有計劃、有針對性、有專題的開展學生心理素質團體輔導活動,這些活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實際活動中,能夠使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提高。團體輔導的內容如自信心訓練、語言表達訓練、人際交往訓練、情緒控制訓練、潛能拓展訓練等等,通過角色扮演、情景設計、心理游戲等團體輔導方式,進行行為干預、行為強化,提高學生耐受挫折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5、充分利用宣傳媒體,做好學生心理健康宣傳教育工作。利用廣播、校園網(wǎng)、院刊、院報、黑板報等宣傳媒體,多渠道、多形式作正面宣傳,普及心理學的相關知識,通過這些媒體建立心理援助平臺,通過心理休閑、心理疏導熱線、留言板等形式,讓學生明白在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學會尋求心理援助,緩解內心的心理沖突,營造積極、健康的校園氛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和諧校園的建設。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于改善并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適應環(huán)境、調節(jié)情緒、建立良好人際關系、形成良好意志品質的能力。對于高職院校來說,需要根據(jù)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及特殊性,有針對性地采取心理輔導的方式,思考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新思路新方法,促進學生心理協(xié)調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紫石.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途徑與方法[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4,19(25):56-58.
[2]宋建軍.淺析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與職業(yè),2010,2(6):64-66.
[3]周艷榮.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教育對策分析[J].教育與職業(yè),2010,4(12):84-85.
[4]張國萍,楊阿麗.淺析構建高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需要注意的問題[J].遼寧師專學報,2009,1(6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