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面均衡的發展是企業做強做大的必經之路,因此必須堅持兩條腿走路,在外拓市場的同時,更多地考慮如何改革和完善內部管理,使管理更加規范并不斷提升。
【關鍵詞】經濟效益;管理措施;企業戰略
一、企業管理主要戰略
以戰略管理引領企業發展方向戰略管理是企業形成競爭優勢和參與市場競爭的關鍵因素,它決定著企業未來發展的命運。特別是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競爭異常激烈,企業生存環境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大大增加,要求得生存并實現長遠發展,就必須立足全局高瞻遠矚,才能實現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
1讓“一切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理念成為共識意識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要規范人的行為首先要解決思想意識層面的問題。通過宣傳、引導和強化員工的效益觀念,使全體員工在生產經營活動的任何時候都能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營造人人關注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使企業內部各系統能自覺以公司的整體經濟效益為中心開展各項工作。只有全體員工都樹立起效益的觀念,并在日常工作中自覺認真的執行,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使公司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2加強管理的關鍵在于創新管理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企業只有不斷推進管理創新,提高內部管理水平,保證市場競爭力,是企業提高經營效益的主要手段。必須根據企業發展階段的具體情況和生產經營等條件的變化,加強實物資源和有形資產管理的同時,不斷采用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只有把管理和創新緊密結合起來,才能發揮管理的神奇力量,使企業步入健康持續發展的快車道。
二、制定企業作業模式
1 始終以戰略為導向統領指導全局工作要始終以發展戰略為導向開展各項工作。通過開展戰略研討,根據企業內外部環境和形勢的變化適時調整完善,并加大戰略的執行力度。一方面將長期戰略目標分解落實到每個產品市場,由專人負責;另一方面,將目標細化分解到年度、直至月度工作計劃,制定具體的保證措施。企業要始終把戰略管理作為企業第一位的管理來組織、來實施,堅定不移地朝著既定的方向前行,使戰略目標真正落到實處。
2 完善成本內控機制加強制度建設和完善,并充分發揮內部監督作用,加強內部成本控制,提高資產運營效率和毛利率水平。1)要建立起降本增效的長效運行機制,對物資采購、設備基建等大宗項目實施招議標,避免獨家供貨,同時對資產管理、物資采購等開展效能監察。2)是實施目標毛利率管理。根據市場戰略需要、行業毛利率及產品成熟與否、批量大小等情況,分別設定目標毛利率,要求在簽訂銷售合同時就要確保必要的利潤空間。3)是從產品設計源頭入手,實施全壽命周期的產品成本控制。
3 實施管理創新根據企業特點,重點從質量管理、供應鏈管理、精益生產和物流管理等3個方面推進管理創新。
創新質量管理“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沒有產品質量的保障,企業勢必會失去競爭力,被市場所淘汰。1)要建立完善的質保體系,制定激勵機制,提高員工質量意識,激勵員工變被動為主動,由“要我干好”向“我要干好”轉變,2)實施生產質量一體化管理,加強生產管理人員質量知識培訓,并將質量生產掛鉤考核,牢固樹立“沒有質量的生產進度等于零”的管理理念,解決生產質量兩層皮的問題。3)建立領導干部質量問責制度,進一步增強領導干部的質量責任意識,要將質量的好壞與領導干部的業績考核相掛鉤。4)加強供應商管理。完善供應商管理制度、程序和標準。制定供應商質量責任考核辦法,簽訂供應商質量承諾書,提高合同履約率,保證其質量狀態處于受控水平。
創新供應鏈管理當前市場競爭不僅是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更是供應鏈之間的競爭。要重點對上游原材料和外協供應商進行培育和管理,結成利益共同體,共同抵御市場風險。1)對關鍵供方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在產品研發、價格、服務等方面展開廣泛合作。2)與供應商簽署大宗材料直供協議,確保供貨進度,并享受優惠的加工費。對價格進行動態監測并分析鎖定。3)建立供應商選擇、評價體系和供應商數據庫,對供應商實行分級管理,對關鍵供方的管理延伸到其生產制造環節,培養更多的戰略合作伙伴。
創新生產組織方式和物流管理探索實施拉動式準時化生產方式,以物流配送為中心實施精益生產管理,促進企業生產效率、現場管理水平及質量控制水平的全面提升。根據企業自身特點,全面設計推進生產過程的精益管理,實施“5S管理”、“紅牌作戰”戰略。生產計劃按銷售合同編制,物料需求計劃按生產進度編制,并將作業計劃細化到天。按作業計劃在生產車間實施物流配送,減少原材料在產品及庫存資金占用,提高生產的正點率和均衡率,確保按時兌現訂單及新產品推出進程。建立現代化配送中心,構建適應工序和工位需求的配送信息平臺,形成現代化的物流管理體系。實現物料轉序的查詢追蹤,使信息化擴展到每個零部件。
三、提高透視部分現行企業的管理措施
在企業管理中,行政管理是企業組織指揮生產的一種常用手段,對于集中管理,上傳下達的確能夠起到有效的作用。但是,行政管理的局限性只能是讓管理者被動的去完成某項任務,而不能夠解決被管理者的勞動態度問題,不能夠從根本上調動職工的勞動積極性,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二是依靠規章制度。在企業管理中,規章制度是規范職工工作行為的準則。對于建立良好的生產工作秩序的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作為企業管理,依靠規章制度規范職工的行為不是目的,重要的目的應該是千方百計充分發揮職工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不斷積極主動的去解決生產經營中出現的種種問題。三是依靠物質激勵。在企業管理中,運用物質刺激來調動職工的生產積極性也確實能夠激發人們的勞動熱情。但僅靠物質刺激,只能換來一時的勞動熱情,明顯的缺乏長期性和持久性。特別是在現今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的影響,容易在職工思想上產生金錢至上思想傾向,以至于偏離企業的精神文明建設方向,最終影響職工積極性的發揮。因此,依靠物質激勵出來的積極性是短暫的、不穩定的。綜上所述,這些以行政命令、規章制度、物質刺激為主要內容構成的企業管理機制,在企業生產實踐中雖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這均屬于外在力量的控制與約束,僅僅依靠這種外因力量,不可能從根本上自覺的產生自我激勵和規范作用,真正激發和調動廣大職工的內在積極性和創造性。
四、結束語
總之,加強企業管理是企業永無止境的追求,只有在企業管理中不斷實施創新,健全體制機制,挖潛增效,不斷強化自身的管理水平,企業經濟效益才能得到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黃津孚,謝進強.中國企業現代化的現狀分析[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