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形勢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教學應以“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為導向,要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特殊性,要求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學應該堅持貫徹以“職業素質”教育為主線,通過對“思政課”教學內容的分解,堅持理論教學和理論體驗教學相結合,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增強“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和藝術性。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政課”;實效性;教學改革
引言
為了更好貫徹落實中央關于高校兩課教學的“十六號”文件精神,充分發揮“思政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根據《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概論”和“思修”)《形勢與政策》和《三生教育》等幾門課程的不同教學特點,在改革中要突破以課堂教學為主要載體的“思政課”教學模式,從封閉教學走向開放教學,由靜態講授走向了動態實踐。
一、以德育教育為根本,提高“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
進入21世紀,“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已成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理念和發展趨勢。為適應“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環境下“思政課”教學的需要,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和藝術性,為了有效發揮“思政課”教學對高職學生的培養和教育作用,在我國高職院校進行“思政課”教學改革是勢在必行。
1、落實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位,規范“思政課”程設置;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在以“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應該把德育教育擺在首位,發揮“思政課”對學生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要嚴格按中宣部、教育部[2005]5號、9號等文件精神開設“概論”、“思修”、“形勢與政策”、“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專業課程。
2、形勢政策課是對“思政課”教學的有效補充,是實踐中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是一門宣傳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解決大學生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黨和國家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的課程,也是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條有效途徑。學院選配精干的任課教師隊伍,統一組織講稿,組織集體備課。在教學內容上,堅持 “要精”、“要管用”的原則,提取出最適合當前形勢發展、學生最想了解的問題作為講課的內容及時提供給學生。“三生教育”課程近年來進行了“走出生命的孤島”、“就業形勢”、“快樂生活”等專題講座,體現“快”與“活”的特點,靈活多樣、深入淺出、清新活潑,使學生喜聞樂見,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時事快餐”。
二、培養職業能力,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
1、與企業文化緊密結合
“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落腳點。我們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實現了和企業的深度合作。“走出去”就是和企業簽訂訂單培養協議。學院先后和昆明機床股份有限公司,玉溪佰銳富數控機床有限公司,昆明瑞建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優力克樓宇控制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培養人才。合作企業免費提供實習設備建立實訓基地。有的還設立獎學金,鼓勵訂單班的學生努力學習。“請進來”就是建立“校中廠”,目前已和云南西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成年產60萬支汽車連桿生產線,已于今年五月開始投產。在和這些企業合作的時候,我們就注意引進企業文化,包括企業的理念,口號,規章,標志等,讓訂單班的學生一開始就接觸了解企業的文化狀況,實現了和企業的“零對接。”
2、與社會服務緊密結合
學院每周星期六和星期天都要輪流組織各系的學生參與志愿者活動,并使這一活動常態化。志愿者要么進入社區,為小學生舉辦科普講座;向社區出版報宣傳,慰問孤寡老人。要么走上街頭,宣傳交通安全,維護交通秩序。活動內容豐富,服務對象實在,使參加志愿者活動的學生受到熱愛生活,關心別人的教育。
3、和學生自我完善緊密結合
學院全面貫徹黨員的教育方針,以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充分調動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積極性。堅持建設和管理并重,促進學生社團的發展。目前學院的21個社團,涵蓋了理論學習,學術科技,文化娛樂,社會實踐,素質發展,創業就業,態度服務,體育競技等領域。學生社團的發展,為豐富校園文化,服務學生,維護校園穩定,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都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三、發揮日常管理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基礎性作用
1、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緊緊圍繞學生全面發展和成才的育人目標,把握工作的大局,注重宏觀調控、微觀搞活,突出了學生工作的系統性、科學性,通過不斷深化管理體制改革,改進和完善學生管理工作運行機制,建立有效激勵機制,推動優良學風建設和良好校風的形成。
發揮組織優勢,推動各項學生工作的扎實開展。學生處、團委和各系、部領導負責學生工作的計劃安排和組織落實,發揮各級各類學生組織的積極作用。
2、認真把握工作重點,開展各種針對性的工作。一是針對新生的教育。新生入校后,進行為期三天的入學教育。教育內容主要包括教務教學工作、團學工作、后勤服務工作、安全工作。二是國防教育。新生入校后的第一課,是為期兩周的軍訓,我校的軍訓列入教學計劃,計入學分。軍訓包括基本軍事技能和基礎軍事理論。軍訓結束后,學校還要組織鞏固軍訓成果的系列活動,使同學們能夠把軍訓期間養成的良好作風和良好生活習慣長期保持下來。
3、學校充分利用現代化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積極探索網絡背景下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借助網絡拓展教育的時空。通過各種途徑搶占網絡陣地,關注網絡條件下的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學校的校園網,各職能部門、各教學部的網頁,是網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陣地。開辦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課程、心理咨詢等各種欄目為學生提供理論學習、交流心得、發布信息的平臺,在學生中產生良好反響。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思政課”所采用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很多,但不論哪種方法與手段的運用都必須遵循教學規律,依據教學大綱,結合教學內容,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探索“思政課”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的過程中引導和幫助學生增強分辨是非和適應社會發展變化的能力,使“思政課”理論內化為學生的共識,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以求每屆高職畢業生都能引導健康社會風氣。
參考文獻:
[1]羅廣,淺談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創新[J].大眾科學,2007(7)。
[2]何飛龍,試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創新[J].廣西社會科學,2002(4)。
[3]蘇振芳,當代國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較[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92。
[4]中國論文網,《以“職業素質”培養為導向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研究》,http://www.xzbu.com/5/view-37511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