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網絡文化是利用計算機網絡所進行的教育、宣傳、娛樂、學習等各種文化活動,隨著我國信息化發展,大學生網民不斷增多,網絡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大學校園里傳播,形成獨特的大學生網絡文化現象,以網絡文化為內容去分析當前大學生的網絡文化現狀。
【關鍵詞】大學生;互聯網;網絡文化;網絡審計
網絡文化,是隨著電子計算機和互聯網的發展而興起的一種新形式的文化。網絡文化迅速融入到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之中,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產生巨大的影響。是一種蘊含特殊內容和表現手段的文化形式,是人們在社會活動中依賴于以信息、網絡技術及網絡資源為支點的網絡活動而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一、網絡文化的特征
網絡文化具有作為物質層面和制度層面的網絡文化的基礎性特征,同時又具有作為精神層面的網絡文化的本質特征。
(一)網絡文化的基礎特征
1.存在的虛報性?;ヂ摼W與現實環境差異很大,互聯網是一個“虛擬世界”。是一個看不透,摸不著的東西。每個人都可以在網上匿名發布信息,使虛假和不負責任的信息在互聯網上大大地增加,然而,真實與虛擬性已經變的很模糊了。使得網民不知道互聯網上相關信息到底是否真實。
2.操作的交互性。據統計,現今我國網民規模高達6.18億多人,大學生均為網民。網民可以是網絡文化的接受者,也可以是傳播者,大家都可以在互聯網上進行交流,沒有任何限制,都是網絡文化的參與者,所以文化的單向傳播已經被信息的多向互動所取代。
3.管理的自主性。網絡文化的運作、創造、交流是在自愿和自我管理的基礎上進行的,自己可以沒有計劃和目標,也可以沒有人控制,管理。它的自主性使得用戶的個性得到盡情的發揮。不受任何限制,從而推動網絡文化創造性的發展。
4.交流的開放性。互聯網上的所有文化交流不受限制,供應的文化產品也不受限制,所以可以將全球不同社會、不同種族的文化信息實現全球化。大大加強全球文化信息的交流性,在虛擬的網絡里,每個人都可以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可見,文化的開放性在網絡中得到了最深刻而具體的表現。
(二)網絡文化的本質特征
網絡文化的本質特征主要表現于一系列新的價值取向,新的社會精神正在形成,這些新的價值取向和社會精神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社會交往從更深層次上體現為心靈的溝通;文化共享;個性化精神與群體意識相礪相長。
(三)網絡文化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雙重影響
現在,互聯網在人們生活中非常普遍,基于網絡文化的特征,網絡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它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造了很好的機遇,也給思想教育工作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嚴重的挑戰。
(四)網絡文化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探討
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急需解決的時代課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抓住機遇,更新觀念,主動應對網絡文化帶來的挑戰,大膽探索有效措施,構建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策。
(一)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網絡建設中的引領作用,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工作機制。
(二)堅持以人為本,積極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相結合的教育模式。
(三)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創新機制,加強對對學生的社會教育,提高他們適應現代社會的能力。
(四)與時俱進,努力建設一支政治覺悟高,熟悉和了解網絡文化的專業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充分發揮網絡文化的引導功能。
二、加強網絡管理機制
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日益普及,在當今21世紀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存在很多錯誤信息、虛假信息等等,高等學校應該加強網絡管理,使網絡新技術應用到前沿陣地,校園網絡應用繁多,流量巨大,上網行為防控難度很大。為了提高校園網絡管理人員對網絡管理的效率,為了防止對敏感信息的發布所引發的極端狀況,防止學生沉迷于網絡,使學生提供健康等方面的使用導向,在高校校園網推廣實施上網行為管理與網絡審計迫在眉睫,依據高校校園網的一些現狀,結合市場上流行的上網行為管理與網絡審計產品,有以下看法。高校的管理者在經歷了校園網所帶來的靈活性和制約困難,面對這些困難,各高校都成立了互聯網的應用專職管理部門,例如教育技術中心,網絡中心等等,網絡媒體的敏感性成為了牽動各高校主管的神經,為此,通過相關部門可以對高校校園網的監控,控制,管理。下面將分析困擾高校校園互聯網應用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其應對策略:
(1)敏感信息發布審核機制有待完善
高校學生業余時間充裕,大部分業余時間都在網絡上度過,所以很容易受到一些網絡敏感事件的誘惑,而學生世界觀的有待完善使得青年學生缺乏自我約束和判定能力,很容易受到一些虛假信息的蠱惑而采取相對極端和冒險的網上行為,所以我們的各大媒體網絡、上網行為開發商等相關機構與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各大高校采取更為緊密的合作,這樣更能有效地限制網絡虛假信息,對一些容易形成社會危害的群體型網絡信息傳播事件采取跟蹤、分析,防止一些不法之徒利用網絡資源危害社會。從而影響青年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2)防沉迷保護技術任重而道遠
自從教育部開展高等教育大眾化計劃實施以來,我國普通高校在校生規模不斷地擴大,面對如些多的學生,網絡技術的發展也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挑戰,他們就是一些具有自我思維能力、決斷能力的青年群體,也成為了網絡媒體信息瀏覽和發布最大群體的組織,據教育部透露,目前各大高校都有不同程度感受了來自學生上網管理方面的壓力,這種壓力不僅表現在如此眾多的人群同時上網所帶來的信息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壓力。網絡技術日益更新,高校的網絡設備也在隨著增加,通過網絡設備來加強管理學生上網行為。
(3)應加強對于網絡使用者的健康上網導向
目前,一個上網者去享受網絡服務的目的不是要達到日后沉迷其中的狀態,人類目前對于成癮的機制尚不完全知曉,每個人對于成癮的忍耐力存在明顯的差異,我們應該對還沒有成癮者實施有效的健康網絡體驗指導,使未成癮者正確地認識成癮后帶來的后果,這是一項迫在眉睫的事情,且全社會、全人類都應該關心影響人類未來健康發展的大事。如果有一個健康的引導機制發揮作用的話,可能會很大程度上阻其成癮事件的發生。
三、總結
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當今大學生在網絡中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意識和能力,面對網絡具有相當的文化判斷力和自控能力,能較好地發揮網絡的各種功能(娛樂、學習、信息獲取等)。但同時,部分大學生的網絡行為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在如何合理發揮網絡的功能方面需進一步發掘和引導。因此我們應進一步拓展大學生的網絡表達能力、增強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樹立大學生的健康網絡心態,使得大學生網絡文化更加健康良好地發展,為構建和諧校園文化、構建和諧社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夏學鑾.網絡社會學建構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1).
[2]閆利雅 高職院校辦學特色的文化維度研究 A.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