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幽默言語是言語交際中的一種普遍的語言現象,作為一種交際行為,它常有些“言外之意”,如果僅從語言層面對幽默言語進行翻譯,可能會失去幽默言語本身的魅力。同時由于幽默有其特殊的文化性和民族性使得幽默言語的翻譯工作更是難上加難,本文在關聯理論的框架下分析和解決幽默言語翻譯中的許多重要問題。
【關鍵詞】關聯理論;幽默言語;最佳關聯;翻譯策略
幽默言語自進入翻譯領域,引起廣泛關注,但少有系統研究和實踐指導,而關聯理論的提出,為幽默言語的翻譯提供了充分、強有力的理論解釋,其出現為幽默言語的翻譯提供了嶄新的視角。
一、關聯理論在幽默言語翻譯中的應用
1986年,法國認知科學家D.Sperber和英國語言學家D.Wilson首次提出了關聯理論。關聯理論為翻譯的研究帶來了全新的視角,幽默作為一種特殊類型的翻譯是雙重明示推理的交際過程。第一次明示推理的過程中,譯者要推理出所有蘊含在幽默話語中的信息。在第二次明示推理過程中,譯者要考慮目標語讀者的認知語境。
例1:Workman:“Mr.Brown,I should like to ask a small rise in my wages.I have just been married.”
Employer:“Very sorry,my dear man,but I can’t help you.For accidents which happen to our workmen outside the factory we are not responsible”.
工人:“布朗先生,我想請您給我加一點工資。我剛剛結婚。”
雇主:“非常抱歉,老兄,但我無能為力。對工人在場外發生的事故我們概不負責?!?/p>
這段幽默產生于marriage和accident的關聯,雇主對工人提出漲工資的要求置之不理,認為工人在場外發生的“事故”與公司無關。第一次明示推理的過程中,譯者推理出了所蘊含在幽默話語中的信息。在第二次明示推理過程中,譯者考慮了目標語讀者的認知語境。在漢語中,我們也有“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樣的說法。因此譯者可直接將推理出的信息明示給讀者,到幽默的效果。
二、幽默言語翻譯的策略
根據關聯理論,幽默言語翻譯較為靈活。Gutt從關聯的角度提出了“直接翻譯”和“間接翻譯”這兩個翻譯策略。“直接翻譯”指譯文努力保留原文的語言信息,以保留原文的風格。反之,當譯文只求保留原文的認知效果,保留原文的基本意義,對原文的表現形式有較大改動時,就是間接翻譯。
1.直接翻譯
在翻譯幽默言語時,根據直接翻譯的策略,我們可以采用對等轉換法、巧合雙關法等。
(1)對等轉換法
對等轉換法即在幽默言語翻譯的過程中,在譯文語言里找到同原文功能意義對等的表達。
例2:“What are you drawing?”
“A picture of heaven.”
“But you can’t do that.No one knows what heaven looks like.”
“They will after I am finished.”
“你在畫什么? ”
“天堂?!?/p>
“但是你畫不出天堂,沒有人知道天堂是什么樣子。”
“等我畫完了,大家不就知道了?!?/p>
在這則幽默言語中,語言本身并沒有達到幽默的效果,其幽默是通過語境體現出來的,通過運用對等轉換法即可實現譯文的最佳關聯。
(2)巧合雙關法
雙關語是幽默的主要載體,許多幽默言語是建立在雙關語的基礎上。巧合雙關法是根據關聯原則在譯文中努力尋找最佳關聯,保留原文的雙關含義,使譯文與原文意義相符、功能相似。
例3:First Gentleman:Thou are always figuring disease in me,but thou art full of error,I am sound.
Lucio:Nay,not as one would say,healthy,but so sound as things that are hollow,impiety made a feast of thee.
紳士甲:你總認為我有哪種病,其實你大錯特錯,我的身體響當當。
路奇奧:響當當的,可并不結實,就像空心的東西那樣響當當的,你的骨頭都掏空了,好色的毛病把你掏空了。
英文sound是雙關語,一層意思是“結實的”,另一層意思是“空洞發響的”。而漢語中譯文“響當當的”一詞也具有兩層意思。譯文中體現了譯者的才華,從而使譯文達到幽默制笑的目的。
2.間接翻譯
由于各民族語言具有明顯的差異,一些幽默言語的翻譯不可能達到與原文完全相似的闡釋,因此根據間接翻譯的策略使譯文在相關方面充分相似于原文。譯幽默言語時,我們可采用補充法、功能翻譯法等。
(1)補充法
在翻譯幽默言語時,有時需要補出目的語讀者認知語境里缺少的對理解幽默言語所必須的內容,此種方法即補充法。
例4:這真是啞巴吃黃連。
This is really like the dumb man eating the bitter herb,he had to suffer the bitterness of it in silence.
原語讀者自然知道這句歇后語的下文:有苦說不出。如果把該句直譯為:“This is really like the dumb man eating the bitter herb”,目的語讀者不會明白此比喻的真正含義,譯時需要明示歇后語的下文“he had to suffer the bitterness of it in silence”,補充法使譯文讀者無需花費不必要的處理努力而獲得足夠的語境效果。
(2)功能翻譯法
幽默言語的翻譯目的是傳遞交際意圖,達到幽默效果。當傳達原文的信息意圖和交際意圖不可兩全時,依據關聯理論取其交際意圖。功能翻譯法要求譯者必須考慮譯文的目的,此時譯者不得不舍棄或改變原文的內容形式等。
例5:A:What makes a road broad? B:The letter “B”.
甲:什么使門變闊? 乙:“活”字唄!
由于忠實于原文的信息,在目的語中就達不到交際效果,為此譯者突破原文的內容,根據目的語讀者的認知語境,進行適當的語用調整靈活翻譯,達到了幽默言語翻譯的目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幽默言語翻譯重在譯出其風格,體現其幽默效果,力求其功能對等。關聯理論為幽默言語翻譯提供了最充分、最強有力的理論解釋,在關聯翻譯理論下,幽默是雙重的明示推理過程,譯者需要承擔聽話人和發話人的雙重身份。
參考文獻:
[1]Gutt.Ernst August.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郭潔.從關聯理論看英語幽默言語的漢譯[J].東南亞縱橫,2006,(3).
[3]蔣學軍.論英語幽默言語的翻譯[J].南華大學學報,2001,(1).
[4]劉勵、劉珊.語用視角下的幽默翻譯[J].科技教育創新,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