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河北醫科大學臨床學院在校學生進行大學生感恩程度的調查,了解大學生在學校中的感恩程度。結果表明:從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方面來看,大學生對于學校和社會的感恩程度比較高,對于家人的感恩程度比較弱一些,但是絕大多數的人懂得感恩,不否認一些人不懂得感恩,對此,我們做出了分析與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感恩;建議
一、研究背景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道德素質缺失,精神文明程度在逐漸下降,現在感恩正在走在世界的懸崖,俗話說:“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感恩這個簡單的字眼就折射出了社會的不良風氣,某些人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名譽,金錢,竟然忘了“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諺語。看重外在的而不注重內心品質,盡管再怎么有地位,終究是一張被眾人踩在腳下的廢紙。我們以大學生感恩為課題進行調查,為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社會道德素質和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提供一個更好的發展空間。
二、調查工具
根據《大學生文明校園調查問卷》,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對河北醫科大學臨床學院一年級的部分同學進行了調查。本次調查實際發放問卷630份,有效問卷600份,有效回收率95.24%。
三、調查人群
河北醫科大學臨床學院一年級的同學
四、統計方法
使用 Word表格以及動手計算
五、調查結果
1.家庭
結果表明:根據表中數據分析,在公交車上多數人能主動給老、幼、病、殘、孕者讓座。多數人都懂得感恩社會,畢竟從社會中得到許多。
六、提高大學生感恩程度的方法與建議
綜合以上數據分析,出于大學生的環境因素等各方面的考慮,我們給出以下五點方法。
1.精神感恩 懷有一顆感恩的心,以真誠的愛心去相互交換,比如時常走動,簡短的問候。
2.物質感恩 這是最直接的感恩方式,回家給家人買些禮物。
3.電話感恩 電話是連接情感的橋梁。
4.短信感恩 最簡單的一句話發給對方,也能使對方感到欣慰。
5.培養感恩 感恩來自于生活的各個方面。
在當代社會國際化、信息化、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全世界都在關注世界的變化、重視自身的發展,正在前進中的中國更是如此,而感恩是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的基本道德原則。在家庭中,可以體驗角色轉變的方法,讓孩子站在家長的角色上,讓孩子學會感恩,另外,老師,家長要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古今中外,感恩是人類社會中普遍存在的行為規范,在任何文化中都備受褒揚的美德,所以感恩教育也是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感恩教育是培養大學生責任感的重要基礎,有利于提高德育實效,實現德育目標;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感恩還需要堅持不懈,不能因為一時的感恩就忘了一世的感恩。
參考文獻:
[1]陳秀蘭;感恩的缺失與感恩教育的策略[D];華東師范大學;2007
[2]胡虹霞;關于大學生感恩意識培養的幾點思考[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3]劉娜;當代大學生感恩教育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2
[4]陳軍蓮;加強大學生感恩教育的意義及途徑[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9年01期
[5]齊芹芹;當代大學生感恩教育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