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從2001年加入WTO,我國的改革開放不斷深化,與國際間的交流和貿易往來越來越頻繁,英語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作為一種語言交流工具,英語日益彰顯其強大的生命力,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英語已經成為一門必修課,走進教學課堂。傳統模式下的英語教學,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嚴重影響了英語學習效果。任務型教學法應用于大學綜合英語課堂教學具有深遠的意義。本文主要探討傳統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學習中存在問題,然后引出新的教學方法——任務型教學法。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大學;綜合英語教學;問題
教育部2004年1月頒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中特別指出:“大學生學習英語要重點加強自身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和學習,尤其是聽說能力,能夠在以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熟練地使用英語這種語言交流工具,進行信息的交流和傳遞,同時增強自身學習能力,提高文化修養和素質,適應社會發展和國際交往的需要。”[1]這就要求大學英語教學不僅要傳授詞匯、語法等英語基礎知識,還要培養大學生口語表達及運用等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使學生能有效地交際溝通。
傳統的英語教學法,已不適應國家對人才的發展要求,改進傳統英語教學方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使用任務型教學法,是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
一、任務型教學法的基本內涵
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是一種強調“在做中學”的語言教學方法,是交際教學法的發展,逐漸引起世界語言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近年來,這種“用語言做事”的教學理論逐漸引入我國基礎英語課堂教學,與我國的教學實際和規律相結合,形成“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廣泛應用。任務型教學法強調學生的中心地位,教師起主導作用,以任務組織課堂教學,在任務的履行過程中,以參與、體驗、互動、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情。簡而言之,就是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學中用,學了就用。任務型教學法的基本模式是:“以任務為中心,以話題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為宗旨”。[2]
整體來看,任務型教學法與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相適應,是一致的,有利于為大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和氛圍,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任務型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任務,創造一種貼近學生生活的場景,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場景中學習知識、運用知識,演練技能、提高口語表達和交流能力。實踐證明:無論是學習語言知識,還是訓練語言技能,通過語言實踐活動來學習語言,效果更佳。
二、傳統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陳舊的英語教學方法
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英語教學,教師處于中心地位,以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學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不能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沒有興趣。而教師教學過程中,過分重視單詞、詞匯和語句的分析講解,忽視對整篇文章的把握和文意的理解,學生閱讀速度慢,學生缺少創新實踐的空間,感到英語學習枯燥無味,不能形成良好的語言交際能力,嚴重影響大學英語的教學質量,學生學習效果不佳。
2.2應試教育的導向作用
一些人對應試教育存在認識誤區,導致教師把主要精力放在四六級過級考試上,教學內容也與考試緊密相連。有些學校更把學生的英語四六級考試成績與畢業證、學位證、獎學金等掛鉤,規定四級成績達到一定的水平才能拿到畢業證書等。在激烈的競爭壓力和環境下,學生更習慣“教師教,學生學”的英語教學模式,希望老師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做習題和模擬試題,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不到發揮,為了四六級考試而忽略英語的綜合運用。
三、任務型教學法的設計原則
任務型教學法改進了傳統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弊端,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性,增強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大學英語選取的教材多以話題、任務為主線,一切教學活動的設計以“學生為中心”,其教學原則、教學步驟和活動的設計充分體現了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3]但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還應堅持一定的原則。
3.1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性原則
完整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應該是學生與教師的互動學習,相互影響,是一種教學相長的學習過程。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師的課堂教學中。在任務型英語教學中,教學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學習過程,教師是任務的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通過設計相應的交際情景傳授新句型、新詞匯,指導學生練習,鍛煉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學生是任務的完成者,在教師的引導下,結合自身已學知識,通過對話、交流等學習活動,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新知識,并能將所學的語言融會貫通,進而擴展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創設任務情景,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和主體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全面健康地發展。
3.2貼近大學生生活的原則
英語的學習應既來源于生活,又要回歸生活。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新的語言知識,而且還要注重英語的交流和運用。教學任務的設計應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置身自己熟悉的情境中,產生親切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將英語學習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3.3民主和諧的原則
民主和諧的課堂學習環境和氛圍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自我形象都會產生積極影響。教學過程不僅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也是師生感情和思想的交流過程。因此,教師應公平、平等地尊重信任每一位學生,給予學生適當地鼓勵和表揚,是每位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形成良好的心理傾向。這樣,和諧的課堂氛圍不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4 合作學習的原則
合作學習是非常有效的一種學習方法。在英語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能激發每個學生潛能,形成交互的思維網絡,師生相互影響,學生互動和諧,充分發揮優化組合的整體優勢,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總之,任務型教學法改變了傳統英語教學中的學生被動學習,沒有激情,課堂氣氛沉悶的狀況,給大學英語教學注入一股新鮮血液。任務型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任務為導向,根據學生需求設計一系列教學任務,在真實的情景中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解決問題,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既提高學生英語運用能力,又提高了英語教學水平和質量。
參考文獻:
[1]冼昌艷.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1:97-98.
[2]侯艷.任務型教學在大學綜合英語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3,03:118-119.
[3]杜國輝.探究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青春歲月,2013,06: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