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環節,也是高職教育的特色之一。如何合理的建設校內實訓基地,提高其利用率,有效的發揮其功能,為學生學習、研究、生產所服務,這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校內生產性實訓是高等職業院校重要的辦學手段和環節,是評判一所高職院校辦學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教高文件[2006]14、16號中都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是高等職業院校改善辦學條件、彰顯辦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點。”“省級有關部門和院校舉辦者,要努力提高示范院校基本建設和教學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改善教學、實訓條件;建設一批融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和技術研發功能于一體的實訓基地或車間”。
1.校內實訓工廠存在的一些問題
我院也建設了一些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是也呈現出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利用率不夠。造成利用率不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本身專業課設置的問題。在實訓基地進行的學生的實踐需求量不大。第二,產品市場推廣不足,沒有形成規模化的生產需求。第三,教師的生產實踐經驗不足,不能有效發揮實訓基地生產和科研服務功能。
在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上,國內也有一些很成功的例子,比如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建立的咸陽機床廠,既承擔教學實習又進行產品的生產。其產品有幾十個品種,年產600多臺工具磨床。而且其產品在全球20多個國家銷售。另外其校廠聯合開發的幾種精密數控工具磨床處于國內的領先地位。可以說其校內實訓基地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生產基地和科研基地,這也提高了其人才培養的質量。再比如如溫州職業技術學院把校內基地拓展成為了融中職教師培訓、人才培養、技能鑒定和技術研發為一體的區域共享型實訓中心,這些都是很成功的例子。
縱觀那些成功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一般都遵從了一些原則。第一個原則就是生產性。因為真實的工廠必然要真實的生產產品;第二是開放性,因為實訓基地要為學生提供實訓,特別是項目化課程服務,還需要完成生產和一定的研究項目,實訓基地要提供多方面的服務;第三是市場性,要以市場為導向,降低成本,提高技術和利潤,還要增加職工的收入。
所以,我們需要在一些方面進行改革和提高。
2.提高校內實訓室管理水平的舉措
第一,在實訓基地投入建設之前必須做更充分的調研。這是實訓室建設最關鍵和重要的一環。很多實訓室利用率不高,不能發揮有效的作用,關鍵就是沒有做好更充分的前期調研。實訓室建成之后能發揮哪些功能,這個必須很詳細,比如,哪些具體的學生實訓項目可以開展,有多少學生,課時量是多少,能生產什么產品,有沒有市場,生產的產品能否達到市場需求的水準等等。要避免實訓室建成之后成為擺設,每年就只有一門專業課,課時量也不多。這是對本來就很緊缺的資源的極大浪費。由于實訓基地的建設都急于求成,往往忽略了前期的調研和市場的前景發展,所以造成了實訓室建成之后卻沒有規模化的市場產品需求,學生專業實訓課時又不高。
在前期做好了充分的調研之后,才有后期實訓室有效的利用和管理。所以,第二才是實訓基地的管理問題,實訓基地管理的重要原則就是開放性。實訓基地既然要為生產服務,又要為教學服務,其多方面的功能要求實訓基地要具有開放性。但同時不能造成管理的混亂,生產性實訓基地須有專人管理(可以又專任教師兼任),特別要做好生產記錄和教學使用記錄,特別是貴重設備,必須有運行記錄。運行記錄內容主要應包括:使用日期、使用人、試驗的內容、主要參數的設定、試驗前檢查確認設備的狀態、試驗中設備的運行狀態、試驗后設備狀態的確認。還要拓寬思路,開發軟件。對于很難實現實際生產的化工的、危險的、制約類專業的校內實訓教學,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開發軟件,在校內建立虛擬的車間、虛擬的工藝和仿真軟件等,為學生實際操作提供仿真操作的練習機會,并且通過實地考察企業來解決與實際生產的對接問題。考核與評估是教學系統中最敏感和關鍵的環節,在教學起著指揮棒作用,影響教學的整個過程。對于實訓教學考核來說,它和理論考核有相通的地方,也有自身的特點。實訓考核一方面要涉及到理論知識部分,但更多的是核心專業技術、職業技能中的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盡可能要把行業標準、國際標準導入教學內容中,職業技能鑒定納入教學計劃中,列入考核內容當中。所以,高職教育實訓教學考核的重點要放在專業核心技術、職業技能水平的考核和職業資格證書獲取上,既要考出實際能力,又要避免敷衍了事走過場,考核管理要切合自身特點,適合實訓教學的實際情況,所以實訓的考核方式需要更具體和標準化。
另外,校內的生產性實訓基地也可以使用以企業為主的管理模式,在這種管理模式中,學生以企業準員工的方式進行管理。有兩種情況適合這種管理模式:一種是企業全方位介入的訂單式的合作教育形式,這種合作方一般是大型企業。這種企業參與到學校合作的主要目的是按其要求培養所需要的人才。企業會全方位參與到教學工作中,有些甚至主導教育過程,有些教育模式是學生入學后就直接到企業實習成為企業的準員工,并獲得企業支付的生活費,企業成立專門的機構,負責學生的教學和日常管理。而學校的專業教學團隊的主要作用是承擔理論的教學。總之,是以企業為主導的;第二種是在合作教育中以企業接受工廠產品為主,學生也是企業的準員工,這種以市場為主導的方式進行管理,這種企業一般為中小型企業,生產任務比較單一,企業的目的一是在合作教育中挑選適合企業需要的人才,另外也是為了獲取廉價的勞動力。在企業為主的管理模式中,校方也需要專人負責管理實訓室,教師可以以車間主任或者經理的角色參與管理。教師要監控整個教學過程,同時也要對實訓工廠的設備使用做好記錄。
除此之外,在實訓室教學管理中還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強教學體系的管理,包括實訓的教學計劃、實施過程、考核和評價。落實好實訓計劃,確保實訓質量,在編制實訓計劃時要優化實訓項目,體現實訓內容的典型性、遞進性和系統性。選擇的實訓項目要有典型性。要讓學生通過二、三個實訓項目的工作,掌握相應技能,具備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遷移能力.可以獨立完成相同或相近的生產工作任務;
二是師資隊伍建設管理,引進兼職教師,并加強在職教師的培訓,逐步擴大兼職教師的比例,建立相應的獎懲機制以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
三是加強實訓基地學生的管理,鼓勵學生努力學習職業技能和知識,爭取早日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并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職業道德;四是加強設備和器材的計劃管理,特別在儀器設備購置前需要加強計劃,設備能發揮怎樣的作用,前期要進行更詳細的調研,避免設備儀器購置后利用率過低,不能發揮出投資效應。造成對本來就很緊缺的資源的浪費。
四是加強企業化的管理,應首先滿足生產任務,按市場的需求進行產品的生產。在生產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能力。五是要加強技術開發,建立相應的獎勵機制來鼓勵技術創新,并提供展示產品以及新技術的平臺,為企業做好技術服務與咨詢。使“產學研”有機結合,更好地培養人才和為社會服務。
總而言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不能閉門造車,要在建立之前就找準合作伙伴,特別是找準市場需求,行為要符合市場規律,使校內實訓工廠具有市場競爭力,以開放性的管理來培養具有競爭力的學生,生產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這樣校內實訓基地進入良性的發展軌道,使生產的產品和培養的學生都越來越好。
3.展望
目前我國院校也有很多實訓室開放的經驗,較早在2007年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就制定了開放式管理的制度,其他同類院校也進行了管理模式的創新,比如天津職業大學、安徽國防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等都制定了相應的開放式管理制度,這些院校一部分是自由開放管理,有一些則是以課題為載體進行申報開放管理。在我院項目化教學實施時,要求學生在課前和課后要利用實訓室完成一些任務,這不同于自由開放管理、也不同于一些高校的課題申報開放管理。如何制定一套適合我院項目化課程的實訓室開放制度,怎樣讓實訓室(實訓工廠)更好的為項目化的教學服務,使課余時間實訓室對學生的開放更安全、高效,這些都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教司.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教高[2006]16號,2006-11-16.
[2]葉向燕,實驗室建設與人才培養創新(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2):5--7
[3]翟轟.校廠一體,產教結合——前校后廠辦學模式的案例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23).
樂山職業技術學院教改項目:基于高職項目化課程實施的實訓室開放式管理模式研究(JG201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