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建應用電子人才職業培訓示范基地,是鞍山市經濟社會形勢發展的需要。鞍山師范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具備良好的辦學基礎,應該采取廣泛調研加強校企合作、加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開發應用電子專業人才技能培訓的配套教學內容等措施大力加強建設,確保基地建設有效實施并促進學院取得長足發展。
【關鍵詞】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建設;應用電子人才
鞍山師范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是鞍山師范學院所屬的二級分院,坐落在國家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國家教育部直接指導的職教園區——鞍山市職教城內。在遼寧省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示范基地項目的過程中,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應根據自身辦學基礎,結合鞍山市經濟社會發展形勢,順勢而為,大力開展應用電子人才職業培訓示范基地建設。
一、鞍山市應用電子人才的大量需求是應用電子人才職業培訓示范基地建設的前提條件
鞍山市地處遼寧中部城市群、遼東半島經濟區、遼西經濟區三大板塊交匯處,是遼寧中部城市群經濟圈和遼東半島開放型經濟之間的重要連接帶。近年來隨著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規模的不斷擴張,鞍山地區電子產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目前,鞍山市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企業已經發展到80余家,日趨形成的產業鏈包括:一是數字信息傳媒產業鏈,二是工業自動化系統集成產業鏈,三是電子設備產品及元器件產業鏈。以清華同方、愛科集團、電訊器材廠、聚龍集團為主體的鞍山電子信息產業科技園,推動了鞍山電子信息產業的迅速發展。未來鞍山市將培育壯大以主導產品為龍頭,集數字信息傳媒、工業自動化系統集成和電子設備產品及元器件產業鏈為核心的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積極發揮高新技術產業在老工業基地調整和振興中的示范帶頭作用。毫無疑義,鞍山市電子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需要大量的應用電子人才,而且現有的企業員工也需要進行培訓,需求市場巨大。
二、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良好的辦學態勢是應用電子人才職業培訓示范基地建設的良好基礎
學院是遼寧省高職教學改革試點院校,是國家職業資格培訓和考試中心,是國家工信部、人保部電子行業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省信息產業廳、省旅游局技能鑒定分站、國家攝影師與電子商務師培訓基地,鞍山市再就業培訓基地、科技擁軍基地、校園文化藝術基地。多年老。學院主動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發展壯大電子信息專業群,著力做大做強應用電子、計算機網絡、計算機控制等電子信息產業。學院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技能培養為定位,不斷推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電子信息業互動、與行業企業共贏的辦學特色。學院對社會企業開辦應用電子技術人才培訓最早是2005年,曾經先后為公司、鞍山地區電子行業培訓了千余名電子類相關專業的技術人員。多年來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實踐,使學院積累了豐富的高技能人才培養經驗,從師資、教學設施到教學模式、教學管理形成了完整的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體系,為學院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起到了良好作用。
三、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創建應用電子人才職業培訓示范基地的目標措施
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創建應用電子人才職業培訓示范基地,要不斷深化校企合作,擴展培訓能力,使學院在技能人才的培訓方向、能力和水平上更加適應鞍山地區經濟發展需要,全面提升學院為鞍山電子信息業培訓急用緊缺技能人才的水平能力,使學院成為國內一流應用電子人才技能培訓示范基地,成為職業院校中改革創新、特色辦學的典范。
一是廣泛調研加強校企合作。本著“校企共建、資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則,以培養應用電子專業相關職業崗位的職業能力為主線,與企業深度開展合作。深化校企合作內涵,為鞍山現有電子信息業的在崗職工提供專業培訓,使更多的應用電子人才在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能力上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更加適應鞍山地區經濟發展需要。
二是加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在校企合作中,通過掛職鍛煉、教學科研、實訓基地建設、職業培訓等方式,培訓應用電子專業的骨干雙師素質師資,最終形成與機電技術相適應的高素質師資力量。
三是開發應用電子專業人才技能培訓的配套教學內容。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技能人才培訓模式,通過校企合作開發與實訓基地能力配套的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方案及教學項目,形成內容豐富、層次分明、適應性強的模塊化培訓課程體系,突出技能人才培訓的針對性、使用性。
總之,鞍山師范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創建應用電子人才職業技能培訓示范基地,具有良好的辦學基礎,符合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形勢,應該鎖定目標,明確方向,抓實抓好,確保項目有效實施并促進學院取得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丁如芷.高職院校面向社會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的研究與探討[J].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第2期
[2]高燦.高職院校開展社會職業技能培訓之現狀分析[J].華章,2011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