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課程體系的改革出發,探索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的整合和創新,并根據計算機的特點,提出專業課程改革的看法。
在現在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的設置中,有的課程開設明顯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求,在我國已加入WTO、經濟體制轉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逐步深入的新形勢下,中職教育肩負著為我國培養大量應用型人才的重任,在計算機專業教學中,課程設置處于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課程設置是否合理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好壞,從而影響到中職教育教學整體的發展。
從目前的狀況來看,計算機專業的課程主要存在問題:
一、課程設置不合理。太多、太泛,重點不突出。中職學校的計算機類專業
課程設置追求多而全,如計算機應用礎基、文字輸入、多媒體制作、網絡技術、網絡安全、數據庫開發、程序設計,組裝與維修、網頁設計、動畫設計等等。只要與計算機相關,計算機專業就設置這些課程。這樣其實是沒有把握中職計算機類學生的定位。中職計算機教育應該從市場的實際需要出發,以經濟結構調整和IT行業人力資源需求分析為基本依據,堅持培養服務一線的具有專門技術能力的勞動者。
二、中等職業教育主要通過對具體操作的訓練,使學生提高實際應用能力
培養適合崗位群所需要的實用人才。理論過重,操作技能重點不突出。國內傳統的教育體系存在著偏重理論、忽視實操性的弊端,部分畢業生“會說些道理,但動手做事情不熟不精”。以Flash動畫制作為例,絕大多數學生都明白動畫制作的原理,卻不懂得如何進行實際動畫制作。衡量一個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是否合格,關鍵看他是否具備了從事相關職業所必需的技能,能否解決相行業的實際應用問題。由于“不專、不深,動手能力差”,離IT企業用人要求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三、超過了學生的承受力。某些課程內容的深度及容量都超過了學生的承受
能力,不但學生普遍感到吃力。學生被迫去學習自己以后不常用的知識,而對自己以后工作中十分需要的知識又學得很少。例如目前計算機專業學生使用的《微機原理》難度很大。這樣不僅加重了學生的負擔,甚至造成部分學生的厭學情緒,而且與我們的培養目標也是大相徑庭的。
對中職計算機課程設置的思考、對策
一、按照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以及就業市場需求變化來設置。職業教育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大部分從事計算機銷售與技術支持、數據錄入、辦公文秘等崗位的工作。這樣可以打造崗位群課程,讓學生人人都能精一門技術,打造具有真正一技之長的計算機專業畢業生。那么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應該打造成崗位群課程設置,即核心課程設置應是圍繞著崗位需求來進行。突出實用性,不必過多強調理論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對一些偏深、偏難的理論應簡化,甚至刪除,設置多一些實踐技能課,強調實際操作能力的訓練。根據崗位需求,學校可以開設廣告設計崗位課程、組裝機崗位群課程,局域網組建崗位群課程、多媒體崗位群課程、專業排版崗位群課程等。讓學生真正學到一技之長。
二、與“就業準入”機制接軌,推行“雙證”辦學模式。中職應為市場培養一畢業就能上崗的實用型人才,我國目前已實行就業準入制度,勞動者必須經過培訓并職得職業資格證后方能上崗就業。這樣,學校在課程設置可以作相應的調整,推行“雙證”辦學模式,一些課程可以直接選用相應的培訓教材。如計算機應用礎基課程,完全就可以采用《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教程》,這門課以是否通過一級考試為考核標準。這樣可以節約了教師更新教材的人力、物力、,又能讓學生學到新技術,并節約時間在畢業前拿到“雙證”或“多證”,避免學生畢業后又去忙著考證。
三、通過校企合作共同開發專業課程和實訓教材。建立職教課程體系改進和更新的機制,使課程開發成為職教發展的發動機,行業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的發展離不開行業企業,要關注行業企業的最新發展,通過校企合作等形式,及時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突出本專業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流程和新方法;引進行業來指導專業課程設置,成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聘請行業專家作為其指導委員。注重其在IT行業人力資源需求分析、行業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和專業課程建設方面發揮的作用,多聯系IT企業,和企業簽訂協議,按企業的需求培養人才,建立一種良性的合作關系,能夠實現畢業生與企業零距離就業。
四、開設課外輔導課,發揮小能手作用。“用計算機處理信息是二十一世紀的公民應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已成為人類的共識。相當一部分學生不滿足課堂所學,對計算機的許多專業知識和應用技術(尤其是電子游戲、網絡攻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學校可以開展有組織、有計劃的課外實踐活動,對這些學生的愛好給予保護,培養和正確引導,使他們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學有所長,培養優秀學生的能力,讓他們做老師的小助手,帶動全體同學共同進步。在課堂教學中,每個班至少有四五十個學生,每次練習時教師不可能全部檢查到位,此時可以讓小助手發揮作用,第一組可以安排一到二名操作熟練的學生,在教師檢查完他們的操作結果后,讓他們去為其他學生檢查,這樣既盡快糾正其他同學的操作錯誤,又進一步提高這些小能手的學習積極性。
五、考核和競賽是設置課程必不可少的內容,考核是檢查學生學科知識掌握情況的必要手段,如果在課堂上讓學生放任自流,一直是他們自己練習,沒有考核,那么訓練則沒有多大成效。考核的內容可以是本次課的教學任務,也可以根據所學的知識點出一些綜合性的題目來測試,把測試的成績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通過課堂考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利用學生的好勝心、自尊心,組織學生開展操作比賽,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參考文獻:
[1]徐楓 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改革淺析 廣西教育,2009(9c)
[2]陳陽 淺論高職計算機專業教材建設 廣西教育,2009(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