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孩子在物質上得到了充分滿足,但在精神上沒有得到相應的關注和關愛,由此幼兒園出現了一些存在心里問題的兒童。由于種種原因,這些孩子處在心里障礙的邊緣,有可能恢復正常,也有可能偏離常態,因此作為教師應盡早發現孩子的異常以便早發現早干預。
一、問題的發生
小班剛入園,我花了不少時間熟悉班上的孩子、和他們交流。一個星期以后,我發現一個叫洲洲的小朋友很少和同伴交流,也不愿和我交流,喜歡一個人獨處,并且伴有自言自語回想起去他家家訪時他也是不愿和我們打招呼一直抱著一個枕頭趴在地上,當時也沒在意因為他媽媽說他比較害羞怕生。不知道真的是性格如此或是別的什么?針對這種情況,我對洲洲進行了重點觀察:
觀察一:自主活動時小朋友都在玩具角中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可洲洲沒有去拿玩具,并且坐在椅子上看著地板發呆,我問他你為什么不去拿玩具呢?他看看我后就離開去拿玩具,但自始至終都是自己一個人在擺弄玩具沒有找同伴玩。
觀察二:戶外活動時間小朋友再玩拍球,洲洲的手腳協調能力很差,往往沒拍幾下球就逃跑了,我走過去試圖幫助他并且告訴他拍球的方法,他只是看看我也沒作聲。由此可見他只是不愿和我交流但也未排除我。
觀察三:吃午飯時,我一貫的在旁提醒孩子如果吃完還想要的就舉手老師會來幫你盛,這次洲洲第一個吃完一碗飯,拿著空碗站在了我的面前,我問他“你是不是還想要啊?”他看看我低下了頭,我讓他說一句“老師我還要”結果他臉漲的通紅只是點點頭沒說話。
觀察四:一次計算活動后杜請小朋友幫忙收拾一下操作過的玩具,許多孩子多紛紛舉手搶著要幫忙,我看只有洲洲沒舉手,我讓杜老師請洲洲也幫忙一起整理,可他看了看就離開了。
通過在園我對洲洲的觀察,初步斷定有一定的自閉心理,可是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二、問題的癥結
通過家訪,我們幾位老師了解到洲洲的父親是一位出租車司機平時工作很忙白天多要上班只有在晚上才和孩子有點交流,母親沒有工作,性格比較內向,專門在家帶孩子,對孩子的生活照顧很周到但平時很少和孩子進行語言交流。在家里洲洲只是一個人玩玩具,很少有同年齡的玩伴。時間久了,振揚變的很膽小,性格也很孤僻,語言表達有一定的障礙,因此與同齡的孩子和陌生人產生了一種排斥心理,現在洲洲五歲了,他的爸爸媽媽把他送進了幼兒園就是想讓他改掉膽小自卑的性格。
三、解決問題的嘗試:
找出洲洲這種自閉心理的原因,我便想了一些對策,對洲洲教育:
1.縮短和洲洲的距離,讓洲洲開心起來。
我首先給洲洲的關心,想辦法接近他,在自選活動時,看見他獨自玩玩具,我便邀請他和小朋友一起玩,逐漸的讓他學會和小朋友交往,慢慢的他能主動的參加游戲了,當小朋友開懷大笑時,他也能羞羞答答的笑了。
2.創造條件讓洲洲開口說笑。
針對洲洲小時候說話很少,到幼兒園又顯得很自卑、膽怯,我便通過講故事,看電視等活動,讓他將看過的節目與老師,小朋友交流,當他能主動的表達自己的見解時,我便發動小朋友鼓勵他,讓他從中體驗到一種快樂的情緒,給他形成一種心理:小朋友很喜歡聽我說。
3.增強洲洲的自信心,讓他感到我行
每天早上來到幼兒園,我會主動向他問好,他也高興的問我好,我請他當小助手,為小朋友服務,這樣一來,洲洲說話的機會多了,在為小朋友服務中,也拉近了和小朋友之間的距離,使他從中體會到了自己能為他人服務的成功感。
4.與家長進行溝通,幫助家長共同教育洲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在家訪時,我們建議父母多抽出時間來與孩子交流,多問一些孩子在幼兒園的事情,讓孩子知道父母很關心自己在幼兒園的生活,來園接他時多陪他在公園里玩一玩,增進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交流,培養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使洲洲能夠逐漸愛講話,愛與成人交流,表達自己的見解。
四、成效
一個多月以來,在我們老師和家長的共同關懷幫助下,逐漸喚起了洲洲的被愛意識,洲洲逐漸性格樂觀起來,口語表達能力有所增強。早上來園時,總能在班級門口就聽到他響亮的一聲:“老師早上好!”;各種游戲活動時也總能看見他和小朋友開懷的笑;上課,他開始嘗試著舉手回答了;繪畫活動時,他也試著將自己的作品自豪地遞給我欣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