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PEP小學英語教材使學習變得更加有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有效提高了英語學習興趣。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教材中的“敏感話題”,什么類型的詞可能成為“敏感話題”,又如何讓學生“抗過敏”,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敏感話題;教材;方法
當今小學教育對人性化要求很高,而現在的英語PEP教材,則成為了插圖豐富,內容充實,強調視覺美感的圖書。小學生對當今PEP教材評價很高,非常喜愛這本英語教材,甚至在非學習時間都喜歡反復瀏覽,無形中讓英語教育變得更加深入人心,提高了小學英語教育整體水平。在插圖方面,形式卡通的水果、小動物以及各種衣服文具讓這套新教材增色不少,教育者對該書也有很高的評價,它充分結合了新課改理念,讓課程與生活更加緊密聯系在一起。可以說英語教育翻開了嶄新的一章。但與此同時,PEP教材同樣存在著一些“敏感話題”,這些相對敏感的內容需要教育者結合實際情況去判斷,并且運用好的教學方式去展現給學生,如果操作不得當,很可能適得其反,讓英語課堂陷入困境,進而影響學生英語成績。
一、教材“敏感話題”現狀
小學生對教材上形式特別、內容新穎的東西會產生濃厚興趣,而興趣恰恰是學習的前提,這會促使他們多動腦筋,最大程度上發揮思考,提高學習的主動性,教材編寫者也發現了這一問題,所以在編寫教材時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令他們主動投入到學習中來。不過,在當今PEP教材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相對敏感的話題,這類話題形式不定,對可能影響到的群體也不盡相同。兒童時期的成長是人生重要階段,對此教育者必須有充分的認識。過去許多學校忽略了這一點,針對“敏感話題”的處理方法不得當,讓一些心靈被“敏感話題”所觸及的學生“很受傷”,而且這種情緒難以被及時發現,它時常會潛伏在學生心靈深處,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扭曲價值觀,并且造成學生自卑、孤僻、不善交際等嚴重問題,對于處理“敏感話題”的辦法,要注意從細節入手,第一步便是理解何為“敏感話題”,本文接下來將舉出幾個相對典型的例子。
(一)家庭“敏感話題”
PEP英語教材通常以話題為中心,圍繞著話題設立綱要,在不同的教學單元中由話題引入學習內容,使之更像是我們的日常生活。在插圖話題當中,內容時常以學校或家庭為背景,參與對話的主要是幾個年齡相仿的學生,以及學生家長和老師。教材所反映出的對話內容和動作表情,讓人覺得這些孩子生動有趣,小學生在看到這種插圖時會在年齡層面產生共鳴,而且會有模仿的行為,進而促進了英語學習。但是,插圖上孩子們所交流的話題,都是在城市中相對經濟條件較好的生活背景下,這不免讓人覺有些“敏感”。實際上,我國大多數學生仍在經濟落后、條件艱苦的環境中學習,即便是城市中的孩子,生活居住條件差得也大有人在。教材上的插圖非但無法讓他們引起共鳴,反而會隨著教育進展而心生厭惡,雖然演變成為惡劣情況的可能性很低,但可以確定的是,如果任其發展,必將對英語這門課程漸漸失去興趣。
此外,教材中一些特殊的詞匯也可能影響到學生,比如family、mother、father等單詞,父母婚姻破裂的單親家庭孩子,family是殘缺的,更或者他(她)得生活中根本沒有mother或者father,試想一下,這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什么影響。
(二)個人類“敏感話題”
以fat為例,小學同學正處于長身體的階段,會因為飲食等原因導致不同程度肥胖,在PEP英語教材上會學到fat這個詞,有些同學會指出誰是班級力的fatty,用fat為前綴給同學起外號等等,造成體態略胖的同學十分尷尬,以至于開始厭學英語。Short也是一個敏感詞匯,它被一些學生利用,攻擊、諷刺身體短小的同學,讓身體尚未發育良好的矮學生造成心理壓力。
二、利于教學方法“抗過敏”
前文舉了幾個簡單的例子,而實際上我國教育事業一直在向前發展,針對教材的編寫經過了反復斟酌,其實用性、教育性以及內容編排、美術包裝等方面是無法質疑的,但是如何讓學生對難以避免的敏感話題“抗過敏”,是每一個教育者都應該思索的問題。
(一)正確引導
所謂正確引導,主要是讓教育者對教材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在備課階段將可能發生的情況記錄下來,并總結出解決辦法。在課堂中,教育者必須將工作做細,對可能造成歧義的部分事先做出鋪墊,不能發現口誤后再試圖挽回,這無益于教學。以family為例,家庭是每個人的終身歸宿,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有一個美好的家庭,同樣,也很少有人不愛自己的family。所以,教育者在講解family一詞時,要讓學生明白家庭的美好,但不是所有人都擁有美好的家庭,未來需要你們自己去創造,進而軟化家庭不幸者的神經,讓學生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并著眼于未來。同樣與family相關,在教父親、母親等家庭成員單詞上,切忌讓學生舉手,比如:“媽媽不在身邊的請舉手。”或者“有多少人的父親離開了自己?”這樣做初衷是讓那些家庭殘缺的學生得到關注,但無形中將他們的不幸暴露給了所有同學,這些同學在接下來漫長的學習生涯中都可能跟隨者他(她),你這樣一“特別關注”,反而讓學生變成了特別的存在。
(二)樹立認識
如果難以避免的遇到一些形容詞,教育者也應該及時讓學生樹立正確的認識,比如在成長過程中變成fatty的孩子很幸運,因為他們長大后還是fatty的可能性很小了,而且fat使人生命力更加頑強。在講解Short時,盡量不要拿人來舉例,選擇以物代人,讓學生了解Short這個詞的意思。
總 結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小學教材根據實際學習需求進行了多次調整,充分吸取了過去的教育成果,讓教材內容變得更為完善。對于敏感話題這一煩擾教育者的問題,本文對它進行了簡略的分析,希望教育從業者更多的思考教育方式,讓敏感話題在學生身上真正做到抗過敏。
參考文獻:
[1]王朝仙.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認知與情感共發展——小學德育教學淺析[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03)
[2]周福生. 轉化一個學生,帶動一個班級[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04)
[3]鄧兆艷. 略論小學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