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品德新課標的指導下,我認為新的課堂教學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一、激發學生內在潛能,鼓勵學生探索創新
我們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努力創造豐富體驗的教學,具體做法有:
1、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關注學生體驗的關鍵是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引導學生自己去體驗。在學習過程中,強調學生的死記硬背,忽視學生應有的自我體驗,使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之中。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成為真正的課堂主人呢?
在體驗式教學中教師要把空間讓給學生;要把機會留給學生;要把時間留給學生;要把思考留給學生。教師應學會民主教學,把思想交流和碰撞交給學生,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體驗,促使其不斷超越自我,增強創造能力。
2、在角色扮演中體驗教學知識
把學生置身于某一情景中,讓其去體驗去感受,從而獲得情感上的認同,認識上提高,它無須老師過多的語言說明,學生的感受盡在不言之中。體驗的對象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處于一種關系與情境之中,我們不能把體驗的對象從周圍事物中相對分離出來。
3、用真情實感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
體驗的形式可以是多樣的,但真正的體驗取決于教學過程是否生活化 。新課程用《思想品德》替代了《思想政治》,突出了德育生活化這一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我們只有從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達到情感共鳴,真正實現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的教育原則。
二、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積極探索教學方法
觀念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科學而先進的觀念是課程改革、教學改革取得成效的催化劑。教育教學理念的轉變對思想品德課教師來說,尤為重要。
1、教師角色意識的轉變。新課程下,教師應該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向學習的參與者、促進者、指導者;由教書匠型教師轉向科研型、創新型教師;由單一型教師轉向綜合型教師;由傳統教學方式轉向現代教學方式;由面向全體學生轉向面向全體與面向個體相結合。教師作為一個“學習的參與者”,在教學過程中要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提高;教師作為一個“促進者”要起到引導、促進學生體驗的作用;教師作為一個“指導者”,要藝術地把握課堂教學過程的走向、引領學生發展的方向;教師作為一個“合作者”,應在與學生的交往中,忘記自己是老師,而把學生視為志同道合的朋友。
2、教師學生觀的轉變。教學活動中,學生是特定的認識主體和信息交流主體。作為思想政治課教師,必須意識到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而不是“等待裝滿知識的容器”。因此,①我們應該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尊嚴,熱愛每一個學生。②我們必須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巨大的發展潛能,都是具有開放性的自我創造者。③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人的個性是多樣的,因此,我們不能用統一的尺度衡量每一個學生,用統一的模式規范每一個學生。④學生不僅是教育的對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資源,是動力之源、能量之庫;學生思想上的困惑和生活中面臨的問題,本身就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重要內容,而學生思想、行為中的閃光點更是思想政治課的重要資源。
三、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真正的因材施教
思想品德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思想品德,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思想品德,不同的人在思想品德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思想品德教育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即要為所有學生打好共同基礎,也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由于各種不同的因素,學生在思想品德知識、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承認這種差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兼顧學習有困難和學有余力的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發展他們的思想品德才能。
總之,我認為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能堅持利用新課程的理念來指導課堂教學,善于運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方式和教學手段,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和創新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全面的提高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