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文注重語言的錘煉,杜甫說:“語不驚人死不休。”他作詩追求佳句,沒有寫出驚人的語句決不罷休。憑著這個追求,他成了唐代最著名的大詩人。 賈島說:“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賈島憑著字斟句酌的苦吟精神也成了聞名于世的大詩人。由此可見,大詩人們創作非常重視錘煉語言,講究文采。語言是文章的外衣,好的文章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往往都是語言。 在高考語文作文評分標準的發展等級中明確地提出“有文采”的要求。如果要讓自己的作文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使閱卷老師為之眼睛一亮并慷慨解囊,打出高分,如何使自己的作文文采飛揚起來。
那么,什么叫做有文采呢?有文采就是指文章語言生動活潑,形象傳神。能把事情敘述得形象逼真,繪聲繪色;能把道理闡述得深刻透徹,發人深省;能把情感抒發得淋漓盡致,真摯感人。對于一篇作文來說,可以從標題、開頭、結構、結尾等處用心雕琢,提升作文的整體水平。筆者認為,要想使文章文采飛揚,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善用修辭,增添靈氣魅力。修辭是語言藝術的花朵,修辭之于語言,猶如華美的服飾之于人,一篇文章,巧妙地使用修辭手法,可以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生機,化腐朽為神奇,比喻用得好,則生動活潑、清新明快、意蘊豐厚。排比用得好,則氣勢如虹,一氣呵成,震人心魄;擬人用得好,則活靈活現,獨具一格。對比用得好,則美丑盡顯,相得益彰。巧用修辭可以使語言化平淡為奇崛,化陳舊為新穎,為文章增色不少。如:如果你是大海,何必讓感情束縛著你而成為小溪;如果你是雄鷹,何必因為感情的勸阻而成為一只安分守己的公雞;如果你是一片春色,何必因為感情的拖累而成為溫室里的一朵鮮花。握住真理的手吧!它將帶領我們奮勇向前,直掛云帆濟滄海!這段文字運用排比和形象的比喻,將感情對認識的阻礙作用表達得鮮明而具體。再如:挫折有如風雨,有人在挫折的風雨打擊下張皇失措,痛苦徘徊,一蹶不振;有人頂著挫折的風雨毅然前行,骨頭更硬,體格更壯,意志更堅。 挫折有如熔爐,意志薄弱的人在挫折的熔爐里融化為水,蒸化為氣;意志堅強的人在挫折的熔爐里鑄煉成鐵,純化為鋼。這段文字運用對比的手法,旗幟鮮明的亮明觀點,同時使語言有氣勢。
二、巧妙引用,使語言文采飛揚。 我們在寫作文時,為了使自己的文章文采飛揚,可以恰當的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古典詩詞,能豐富文章的內涵,營造優美的意境,增強表達效果。如寫“離別”,離別是劉蘭芝“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的哀怨不盡。離別是李清照“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凄婉不斷。離別是蘇東坡“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傷痛不絕。再如寫“書籍的作用”:挫折面前是進是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為我撥開陰霾;浮華安逸飄浮眼前,前行步伐躑躅不進,《孟子》一語將我警醒:成大事者,必要“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于是我又斗志昂揚;當我對前路迷茫困惑時,書中的無數志士與英雄的形象總會在心頭逐漸凸起,成為一座座高大而鮮明的路標,引領我披荊斬棘,奮勇向前,鑄造我事業的一個又一個輝煌。 書啊,你真是我的人生之侶!這兩段文字通過引用詩詞警句,不僅說明了道理,還增添了文章的文采和文化內涵。
三、巧變句式,使語言新穎醒目。 靈活運用句式,長句與短句相間,整句與散句交錯,行文靈動而搖曳多姿,文章處處閃耀著文采。如作文《人生的方向決定人生的高度》:雪蓮出于冰川,長于嚴寒,越冷越嬌艷,越寒越綻放,因為它的心中有一個目標,有一個方向:開出嬌艷的花朵,芬芳世間。荷花出于淤泥長于污濯,但卻亭亭玉立,芬芳遠播,因為他的心中有一個理想,有一個方向:不能同流合污,而應超越脫俗。梅花生于嚴寒,長于殘冬,但錚錚傲骨,盡顯其姿,因為他的心中有一個信念,有一個方向:不與百花爭春,只報春消息,即使零落成塵,也要香如故。雪蓮處于嚴寒,荷花身處污濯,梅花置身殘冬,他們所處的位置沒有豐沃的營養,美麗的陽光,沒有他人的呵護,沒有萬人的矚目,但他們都開出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都贏得了屬于自己的美麗。 這段話寫的是人生擁有方向的意義,讀來是那樣的富有美感。它的美就在于語言的長短交錯,排列恰當,而在總體上又不失語言的均衡美,使語言節奏感極強,讀起來韻味無窮。 作文時注意句式的變化,注意駢句和散句,長句和短句的靈活搭配,語言就會自由活潑,錯落有致.新穎醒目。
總之,學生要經常讀一些語言優美的文章,從中學習語言的運用方法,認真訓練,在詞語、詩文名句、句式、修辭等方面要有豐富的積累,寫作時,盡可能做到詞語生動,句式靈活,善于運用修辭手法,相信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你的語言一定會大有長進,你的作文一定會文采飛揚,給人一種新穎、醒目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