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理作為一門自然和人文的綜合性學科,在很多方面需要借助地理信息技術的幫助來提高教學效果。信息技術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同時,在實踐中也存在著不少的誤區。
【關鍵詞】信息技術;地理教學;讀圖能力;思維能力
伴隨著科技的飛躍發展,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它已經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中學地理涉及的內容多、范圍廣、較抽象,一些地理事物是大家沒有見過或者是根本看不到的。在教學的過程中僅僅依靠語言或圖片進行講解學生難以理解,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把一些地理事物化虛為實、化繁為簡使學生感知大量的無法實地觀察或者抽象的地理事物以便形成正確的表象,對地理事物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作為一名邊遠山區中學的地理教師,如何使學生喜歡地理并感到學習地理有用,是中學地理課堂教學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而信息技術在地理課堂中恰當使用,將成為關鍵。我從事地理教學工作好幾年了,現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多媒體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一、進行直觀教學,使學生對地理知識更感興趣
常言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該學科產生了興趣,才能有探求新知識的欲望,而這種興趣的激起,則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地圖”是地理學中的“第二語言,是地理知識的一種形象、直觀、綜合的表達。地圖及許多地理特點、規律都可以使用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利用聲、形、色等表現形式刺激感官,變靜態為動態、變抽象為形象、變虛為實,帶給學生感官上的直接刺激,使學生能眼見其形、耳聞其聲,從而使學生的大腦皮層形成興奮的優勢中心,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它能實現文字、圖形、圖像、動畫和聲音等各種信息的交互傳遞,如色彩能增加感染力,音響和動畫的結合能增加逼真效果,從而能使抽象的理論生動化、具體化,使教學內容更富吸引力,更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學生創設一種探秘情境,吸引他們走入想象的空間,把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從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如講亞洲河流的特征時,讓學生觀看“在亞洲地形圖上模擬亞洲大河如鄂畢河、葉尼塞河、長江、黃河、湄公河、印度河等河流的流向”的動畫,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很快就能說出亞洲河流的特征及原因,而且各大河的名稱、位置在學生的腦海中會流下很深的印象。再如初中地理“中國政區”的內容時,可以通過信息技術設計拼圖游戲,分組競賽,記憶落實各省區的名稱和位置。再如大多數學生對于旅游有一定的熱情,所以旅游地理的內容有一定的吸引力,但課本中涉及到的旅游景點不見得是學生曾經去過或者是熟知的景點,如果設計不當,可能反而會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這時將教材中的旅游背景以信息技術手段加以呈現,用一段導游帶領游客參觀的視頻或某旅游景觀實地的風景照片等,讓學生身臨其境,從而激發學生了解旅游、認識旅游的興趣和走出去的愿望。
二、信息技術能突破地理重點難點,提高教學質量
由于地理學研究的對象是地球和整個宇宙,它范圍廣大,又是不斷運動變化的。很多地理事物學生沒有見過,有些也根本不可能見到。在地理教學中,我們通常利用各種地圖,大量的圖片和地理模型來輔助教學,這也是地理教學突出的特點,但它們都是靜態地反映地理事物,不可能表現出地理事物發展變化的過程。而多媒體教學恰好彌補了這一不足,將靜態的地理事物還原成生動的動態變化過程,較好地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內容。
例如:在“常見天氣系統”一課中,冷暖空氣相遇,形成鋒面雨的過程,較為抽象,冷鋒和暖鋒兩種鋒面系統不容易區分,利用課本“冷鋒、暖鋒示意圖”講解,學生還是比較模糊。借助多媒體制作成動畫,將冷鋒、暖鋒兩種天氣系統形成過程中冷暖空氣的移動,暖空氣的抬升,水汽遇冷凝結、成云致雨的過程通過動畫演示出來,把生活中不可能看到的天氣變化過程展現在學生面前,把冷鋒和暖鋒兩種天氣系統形成過程的差別,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來,清晰了然。再如:在“地球的運動”一課中,產生晝夜長短變化和太陽高度角變化的直接原因是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比較抽象,但又是理解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的重點,此時,為了便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將這一運動制作成動畫效果,則直觀地反映了太陽直射點移動的方向、位置、回歸運動的過程,為更好地理解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打好了基礎。
三、信息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局限
1、部分課件華而不實,反而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不少教師在上過多媒體教學后都有同樣的困惑:課堂上的氛圍輕松愉快,學生表現得極為活躍,但課后檢測時卻發現學生該掌握的知識點沒能落到實處,教學效果與預期的大相徑庭。究其原因不難發現,這些課件的制作過分注重觀賞性,華而不實,導致學生上課時如同觀看電影或動畫片,難怪教學效果會大打折扣,有時甚至還不如傳統教學來的扎實。
2、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專注于課件的演示而忽略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一堂好課,不僅得力于好的教學設計,也必然伴隨著教師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表達及自然、得體的手勢語、表情語、目光語等,這些都是教學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有助于教師準確傳遞教學信息,并隨著教學情景與學生的感情共鳴,創造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的確,教師的言傳身教不僅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而且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但在多媒體課中,師生間這些情感的交流已被漸漸地忽略了。甚至有的教師在制作課件時,模仿電視臺綜藝類節目,將歡笑聲、掌聲都一起設計好。這不利于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例如在講解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時。地形、氣候、河流等構成了中國自然環境的概貌,是中國地理總論的基礎內容,對學習中國自然資源和中國分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此,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教材盡可能多地提供學習資源。
總之,作為一名中學地理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動機,以及個別學生成績不良的原因,改變教法,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地理多媒體教學必須注重針對性和實效性,并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只有這樣,多媒體技術才能真正服務于地理教學活動。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應不斷探索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教學方法,從而更有效地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民.初中地理教學策略[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義務教育教科書地理教師教學用書(八年級上冊)[M].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
[3]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