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不斷發展,對學困生的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做好小學學困生轉化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面向少數學生。要讓學生全面發展、全體發展。轉化學困生,就是我們每一個教師面臨的挑戰。由于我們學校處在鄉鎮地區,多數學生來自偏遠農村,父母文化不高又忙于農活,對孩子的學習不重視,再加上有些孩子直接入學,沒有一點基礎,所以出現了不少學困生,但要想成功的轉化學困生并非易事,更不容忽視。那么如何有效地轉化學困生呢?我認為應在以下幾方面狠下功夫:
一、取長補短 樹立信心
自信心是人獲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品質。一個人只有看到自己的力量,才能百折不撓,最終把不可能變為可能,把可能變為現實。“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充分證明了每個人都會有優點也會有缺點,而且在學困生身上體現更為突出,作為教師首先對學困生進行全面了解,摸清學生的性格特點,優劣品質、成績差的主要原因,從而對癥下藥。此外一定要用寬闊的胸懷容納孩子的缺點,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特長、潛能,熱情的因勢利導,并及時的加以肯定、鼓勵以及創設條件等手段來強化它、發展它,并把這種信息及時的傳遞給學生,讓他意識到在某些方面,他并不比別人差,甚至比別人強 。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困生創設能充分展示學習成功的機會,讓他們在自主學習中享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幫助他們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積極參與到自主學習的活動中來。并逐步走向成功。
二、聯系生活 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困生如果對數學學習有了興趣,就會從“厭學”轉變為“愛學”,對數學的學習情感就會油然而生。新課標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的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將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引入課堂,并從學困生已有的經驗出發,大力收集與數學有關的現實背景,讓他們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發展過程。如認識圖形教學,讓學生觀察身邊有哪些圖形是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并讓學生親自擺一擺、畫一畫、說一說,這樣親身體驗和感受物體的形狀,便于學生弄清這些圖形的特征,這種生活形成的數學,縮短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留給學生更好的思維空間,既然滿足了學生和觀察數學知識的需要,又體現了數學的價值,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持之以恒 養成習慣
教育不但是交給學生知識,還要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 對于學困生的良好習慣的培養尤其重要。而良好的計算習慣是防止計算錯誤、提高計算正確率的保證。首先培養認真審題的習慣。審題時要求做到一看、二畫、三想、四算、五查。 其次培養認真演算、檢驗的習慣。“馬虎”非一朝一夕形成,改變也不能急于求成,要和學生通力合作,從一點一滴做起,碰到數字大、步驟多的計算試題時,要做到不急、不燥、冷靜思考、耐心計算。能口算的則口算,不能口算的應注意認真進行筆算。演算時,要求書寫整潔,格式規范,方法合理,檢驗時要做到耐心細致,逐步做到:一查題目中數字是否抄錯,二查計算過程、計算結果是否有誤,發現錯誤及時糾正。再次及時訂正。作業中的錯誤,若是共性的,可集體糾正;若是個別的,要讓學生自己改正過來,并認真分析出現錯誤的原因,以免今后再出同類錯誤。此外倡導學生收集錯題,建立錯題集,經常復習察看,以防出現類似的錯誤。習慣的養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老師做個有心人,從點滴做起,要得法、要持之以恒。
四、切合實際 改進教學
課堂教學是轉化學困生的主戰場,所以在備課時,要多為“學困生”著想。上課時,要盡量給他們創造一些提問、回答問題的機會,課內練習時,對“學困生”應做到優先批注,特別是在“學困生” 練習過程中遇到困難,迫切希望有人幫助時,教師應及時給予輔導。這樣就可以在他們產生錯誤前幫助掃除障礙,其效果比課后補課、輔導要好得多。
五、運用規則 正確理解
小學階段,學生面臨各種各樣計算題。要得到計算結果,首先要考慮運用什么數學概念、運算定律、運算性質、運算法則和計算公式等等,多數學生由于運算定律或是運算法則沒有正確理解而導致計算出錯。 例如在教學乘法定律時,由于乘法結合律與乘法分配律在表現形式上十分相近,導致一些學生造成知覺上的錯誤,誤把乘法結合律當乘法分配律運用,甚至有的學生運用運算了乘法分配律后又回到了原來的算式,面對學生這樣的錯誤,我們老師不能簡單地從形式入手,而應從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入手,并通過結合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加以理解,也可以讓學生對這兩條運算定律進行比較,深入地理解乘法結合律及乘法分配律的意義,自主建構起知識體系。同時,教師可讓學生用兩種不同的思路加以練習,以區別兩種運算定律的不同之處及其運用后所產生不同的簡便程度,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這兩種運算定律的理解
六、循序漸進 加強訓練
所謂的學困生 差就差在基礎不牢。實踐表明:堅持課堂鞏固才能有效地防止“學困生”日益落后,要穩步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首先讓學生把易混淆的習題進行對比練,其次針對經常出錯的習題反復練,再次匯集相似類型的習題綜合練,
總之,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一定要摒棄對學困生的偏見,生活中多給學困生一些愛心,學習中多給一些信心,課堂上多給一些偏心,輔導上多給一些耐心,訓練上多付出苦心,從而使得學困生得到更快、更好的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