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級常規管理就是指在以班級為單位的這樣一個集體環境中,老師如何幫助和指導孩子建立一定的規則,以保證幼兒在園的日常生活、教學活動、游戲活動等的順利開展。幼兒的規則教育融合并貫穿于幼兒的一日活動之中,從而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要求,常規看似無形,但它是保障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順利進行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好的班級常規管理是保育和教育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部分。
【關鍵詞】班級常規;管理;幼兒;教師;家長;生活;學習;快樂
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是集體環境中形成的日常規矩,是幼兒必須遵守的日常生活規則,是幼兒在園日常生活、教學、游戲等活動的保障。它是幼兒園促使幼兒的生活內容豐富而有規律,調動幼兒在一日生活活動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自主性和獨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包括:生活常規、教育教學、游戲等多種多樣的活動。其中生活常規活動包括:用餐、喝水、午睡、入廁、盥洗等小的細節。
一、多法并用,培養幼兒良好的常規
幼兒年齡小、自制力差、經驗貧乏、正處于獲得感知印象的階段中,在幼兒的常規培養過程中,還需要我們從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靈活運用多種方法,持之以恒將常規進行鞏固。
1、標記法
由于幼兒年齡小,自制力差,易遺忘的特點,我們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規則繪制成形象有趣、色彩鮮艷的標記圖,以提示孩子作出相應的行為反應,促進良好行為的產生和發展。例如:為了讓幼兒知道正確的洗手方法,正確洗手的步驟拍攝成照片,把照片張貼在盥洗室的墻壁上,孩子們每天洗手時,孩子們對照圖片上正確的洗手方法來洗,在無形的教育中正確的盥洗常規養成了;為了避免孩子在喝水處推搡擁擠、在地面上貼小腳印,請孩子們踩著腳印去取水;為減少幼兒進衛生間發生碰撞,我們在進出衛生間的過道上,畫上兩對小腳丫和來回箭頭,提醒幼兒靠右行走。同時,我們在各個區角也巧妙使用各種暗記,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久而久之,培養了幼兒良好的生活常規。
2、兒歌法
在對兒童進行常規教育時,我們把一些常規要求編成短小的兒歌教給孩子,孩子在學會兒歌的同時也記住了相應的規則要求。例如:在幼兒疊衣服時候,我運們用兒歌:“衣服平平擺,關好兩扇門,左手抱一抱,右手抱一抱,鞠躬彎下腰。”使幼兒一下子掌握了疊衣服的步驟”;吃飯時,利用餐前的時間念兒歌:“小飯碗,扶扶好,小勺子,拿拿牢,一口飯,一口菜,啊嗚啊嗚吃個飽。” 有了這種瑯瑯上口的兒歌,不用刻板地說教,這些規則便印在每一位孩子的腦海里,在孩子的心里扎根,潛移默化地教育著孩子。
3 樹榜樣。
在教育管理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我們善于捕捉孩子的閃光點進行現場的常規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例如:每次在擦嘴巴或者是擦小手時,總會有一部分的幼兒不能按要求將毛巾自覺地整理好,用完之后總會隨手一丟。但有一次我發現子王洋寶寶自覺地將別的幼兒用亂的毛巾放好,我馬上表揚了她,并請她來督促其他幼兒把毛巾放好,鼓勵其他幼兒也向她學習自覺地放毛巾。孩子們看到后,受到了極大的鼓舞,都想改正自己的缺點,努力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因此當幼兒自覺地以榜樣的精神為動力,以榜樣規范行為做出良好的表現時,我會及時給予幼兒充分的表揚,使幼兒感受到學榜樣的益處,從而強化榜樣的影響力。
二、不厭其煩,引導幼兒自我管理
眾所周知,現在的家庭幾乎都是六疼一的家庭模式,有的甚至還有保姆,所以,幼兒在生活自理上很差。因此,盥洗、解便、進餐、午睡等環節就成為教師工作的難點,要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常規培養的有效途徑。
通過商量最終約定,老師不提醒小朋友現在該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管你做什么,只要在手指操音樂響起前坐在位置上就行了。當然,前提是坐到位置前應該把本來要完成的事做好。遲到的小朋友不能再搬凳子坐到集體中來,以免影響其他小朋友,且在別人做完手指操后,遲到的小朋友應該自行補做手指操,這個約定讓孩子們非常緊張興奮。經過半年的實踐,他們都學會了盡快把該做的事情做好,然后用剩下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嘗到了自己管理自己的“甜頭”。
三、家園一致,強化幼兒常規養成
幼兒園和家庭是幼兒學習生活兩個重要的環境,兩者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如果孤立某一方的教育,另一方的教育也不會成功。老師和家長是孩子最親密的教育者。如:幼兒在家里玩玩具,地上沙發上柜子上到處都扔,不想玩玩具了,又不收拾好。這時,家長不要幫他收拾玩具,引導他自己收拾玩具;家長利用接送幼兒入園、離園或電話的方式與教師溝通幼兒在家的一些不良的行為表現。同時,幼兒在園的一日活動中,表現好或有進步的幼兒,教師應與家長分享、表揚幼兒,當幼兒犯錯誤或退步時,教師應與家長交換意見。孩子的一舉一動,不論是好是壞,在家園共育的過程中,老師與家長融洽的關系、良好的溝通、默契的配合等都是促進幼兒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和有效渠道。好的習慣就是家園共育的成果。幼兒將是最大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