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贊賞是對學生的表揚、欣賞,是師生溝通的橋梁,體現了師生人格尊嚴上的平等,如果過多批評,就會傷害孩子的自尊,挫傷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產生抵觸情緒,甚至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關鍵詞】關愛;欣賞;引領
再次擔任一年級語文教學及班主任工作深感責任重大。孩子告別幼兒園后,懷著緊張、高興而好奇的心情,跨進了小學校門,嶄新的生活在他們面前展現。他們將開始參加學校集體生活,進行正規的學習,但學習任務和環境的改變很快使這些孩子興奮好奇逐漸轉變為焦慮和疲乏,于是有的孩子開始厭倦學校生活,表現為:愛搞小動作、貪玩、愛走神、作業潦草、不守紀律等。那么如何盡快幫助孩子適應學校生活呢?下面我談幾點自己的做法和體會:
一、首先是學校規章制度的適應
新的學校生活,要求孩子們樹立嚴格的集體和時間觀念,遵守學校和班級紀律,但初入學的孩子對這些道理似懂非懂,即使道理懂了也難以堅持,需要我們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并且要經過反復的訓練。譬如對怎樣上課、下課、回答問題、尊敬師長、友愛同學、上學放學路上注意安全等問題,我均一一做了詳細而明確的要求和講解,并且經常利用課前、課后、班會課及放學之前可利用的時間進行強調,讓那些做得好的學生上臺示范,對學生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教育和糾正,尤其是安全問題常掛嘴邊,放在首要,經常把學校周邊及出現的安全事故的案例 告訴孩子們,讓他們的心理引起高度重視和警惕,規范自己的日常行為。不厭其煩,多次反復訓練,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去做好,逐步做到能自覺遵守《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則》,遵守學校的紀律。逐漸適應學校的生活。
二、其次教師要學會蹲下和學生說話和學生做朋友
利用各種機會親近學生,關愛學生,一年級的班主任,首先要像孩子的媽媽一樣愛孩子,要拿出自己的愛心來疼愛他們,“哄”他們,安慰他們。教學中我一次偶然不經意的舉動得到了校領導和老師的表揚。那是在一次口語交際課上,領導和很多老師來聽我的口語交際課,授課過程中當我提出問題請一位學生回答時,這位學生回答問題聲音非常小,而且答非所謂,為了鼓勵他我輕輕走到孩子身邊,很自然的蹲下撫摸著孩子的頭,讓他再仔細聽一遍我提出的問題,并鼓勵他回答問題聲音要響亮,讓我沒想到的是孩子很快正確并聲音洪亮的回答出來。第二天孩子母親給我打電話說:孩子昨天回來很開心,書包沒放下就興奮的說,今天老師給我獎勵了一個紅五角星,老師還蹲下把麥克放我嘴邊摸著我的頭讓我回答問題,我問孩子你回答對了嗎?看著孩子喜滋滋的說:“能回答不對嗎?老師都摸我的頭了?!狈畔码娫捨腋杏|很深,沒想到我不經意很自然的一個動作,不但獲得校領導和教師的贊許,同時也給孩子一份很大的自信。自此之后我開始反省教學中的點點滴滴,盡可能多的和學生接觸。比如下課了,我和孩子們一起分享他們的所見所聞,并及時給予正確引導,發現精神萎靡者,問問情況,用手撫摩額頭,試試體溫;學生有課本或文具掉在地上,彎腰拾起放在課桌上;學生衣服不整或有灰塵,順手幫助整理,拍打一下,女孩子頭發凌亂我把他們梳理,和孩子們一起玩小游戲等等,久而久之孩子和我無話不談。我深信,愛是一種傳遞,當教師付出自己的真愛時,收獲的必定是孩子們更多更真誠的愛。所以,我班的孩子們對我挺親熱,他們很相信和依戀我的。
三、教師要善于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表率
常聽一些家長說:“我家的孩子聽不懂大人說的話?!睘榇?,我常思考,怎樣才能讓學生聽懂老師的要求并根據要求去出色地完成任務呢?我認為,首先要蹲下來,以孩子的視角觀察事物,用孩子能聽懂的話和他們交流。其次,要注重細節教育,把該做的事指導到位。比如整理班級物品,我通過觀察發現,小孩子在整理時把班級物品都堆放在一起就樂滋滋的認為完成了任務,而且感覺自己做的很不錯。為什么會這樣呢?是因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嗎?是孩子有意糊弄嗎?我認為都不是。他們很想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很想把事情做好,但是,不知道怎樣才能做好。針對這種情況,我利用班會課親自教學生如何歸類擺放物品,這樣的身教非常成功。為了培養孩子的行為意識我按不同任務分配給每個同學,如誰負責班級掃帚的擺放,誰負責水桶、水壺及洗手盆的擺放,誰負責教師講座上物品的擺放等等,讓孩子們自己管理班級,久而久之同學們同學們不僅學會了管理班級,更重要的是養成了一種好的行為習慣。一年級的學生模仿性很強,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對學生都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工作中我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表率要求學生有禮貌,我就帶頭運用禮貌語言;要求學生愛勞動,我就帶頭勞動;發現垃圾趕緊拾起來扔入垃圾箱,給學生示范并提醒學生要隨時注意保持衛生;要求學生上課不遲到,我就每節課提前趕到教室。在我的率先垂范下,學風和班風以及班級衛生大為改觀。
四、賞識教學始終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
贊賞是對學生的表揚、欣賞,是師生溝通的橋梁,體現了師生人格尊嚴上的平等,如果過多批評,就會傷害孩子的自尊,挫傷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產生抵觸情緒,甚至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如上課鈴響了,教室里大部分學生還在吵嚷,沒有做好上課準備,如果泛泛批評,收效甚微,而我卻會大聲表揚一個坐得好,不說話,書本都已準備好的學生:“瞧,同學們看某某已做好了上課準備,大家可要多學習學習他喲!”此時其他同學便會紛紛仿效,秩序井然。并且在今后孩子們都會爭先恐后的比較誰上課的準備做的最好。這樣寓批評與表揚當中,有利于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班主任老師要善待那些頑皮的甚至容易犯錯誤的孩子,循循善誘,諄諄教導。用微笑幫助學生尋找缺點中的閃光點,即使態度嚴肅,也要嚴慈相濟,嚴而有度。讓孩子感到老師既可愛,又可敬。從而建立真誠、親密、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樣良好的師生關系還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
五、尊重孩子的心理、生理特征,善于組織教學
孩子上學后,很多父母、教師抱怨孩子聽講不專心,愛做小動作。怎么判斷一二年級的孩子是否會聽講呢?對于剛上學的孩子,能夠集中注意的時間在15分鐘左右。如果我們教師滿堂灌滔滔不絕的只管自己講而忽視了學生學習行為,學生疲乏了自然不再聽講,去做自己的事。所以教師要尊重孩子的心理生理特征,在有限的15分鐘內長棗高效課堂。剩下的時間用來給孩子消化、練習、鞏固等,老師輔導兩頭的優等生和后進生。如果一個懂得孩子心理的資深教師,會知道如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邊拍手邊說“來來來,往這兒看。我們往黑板上看”;走到一個學生身邊時,看到他在玩玩具,也不批評,只是扶一下他的腦袋,讓他看黑板;或者是拍拍孩子的肩。還有就是突然喊某個孩子起來回答問題等。這些都是教師的課堂調控,把那些開小差的孩子,再給拽回課堂的方法。
總之,要想很快使孩子適應學校的生活必須從每件平凡而細小的事情做起,給孩子親切、親人似的關懷走進孩子的心田,用心血去澆灌,去引領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