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結合初中初中思想品德復習課的教學實際,從注重情境導入、建構知識框架、回歸課本基礎、精編分類演練等方面做了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復習課;情境;建構框架
在初中思想品德眾多的課型中,復習課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課型。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我不斷摸索研究,初有成效,下面是我的一些認識與看法。
1.注重情境導入 。很多教師認為復習課就是知識的重復歸類整理,學生已經學過了,不需要再情景導入。實質上這樣做會導致學生對復習毫無興趣,影響課堂效率。復習課應該針對復習的主要內容,想方設法把生活中的素材引進課堂,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使之(學生)在疑問、思考和探索中體驗尋覓真知的樂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貼近時,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 比如,在復習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權利與義務》之前,我播放了一些我平時收集的學生生活照片,有的是學生在廣場鍛煉亂丟垃圾,有的是學生旅游在文物古跡上刻字,還有的是學生唱歌影響他人休息等。學生看的很有興趣,看完之后,讓全班同學結合本專題談感受?因事例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所以學生各抒己見,自然導入課本復習內容。
2.建構知識框架。 導入復習后,回歸教材,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宏觀角度由大到小把握知識點。要求教師要從宏觀上對所有的課本知識進行分類建構,通過比較、分類、歸納、總結,將零散的知識點穿成線,連成片,條理化,形成整體的知識網絡,形成小的模塊,引導學生建構小體系。這樣可以為運用知識,理論聯系實際奠定良好基礎,實現“牽一發而動全身”,有效地防止答案不全、遺漏知識點的問題出現。實行這樣的復習有利于學生從宏觀上把握知識,有利于學生了解知識間的聯系,從整體上把握零碎的知識,提高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促使學生靈活運用知識,有效提高復習的效率。注意構建要有思路。要引導學生掌握本單元、本專題的思路,及思想品德課的一般思路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例如在復習我與他人專題時,就要引導學生依據目錄找出交往的五大領域,(我與父母、同學、老師、社會文化、網絡)。同時引導學生發現每個領域的知識都是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編寫的。這樣八年級上冊一整本書的那么多零碎的知識學生很快從整體上得到了解,后面的知識學習都建立在這個大背景下,有利于學生把厚書讀薄。
3.回歸課本基礎。有的考生以為開卷考試就是在抄書,殊不知如果對試題把握不準,對課本知識了解不清,打開書也找不到答案。中考試題綜合性強,考察學生分析、歸納、整合課本知識點及語言表述能力。所以,想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出一份滿意的答案,就必須要熟悉課本的基礎知識。在復習的過程中,我們反對死記,但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必須要加強記憶。 首先在構建出網絡的時候,教師要明確標出復習的幾個要點問題,并提出復習的要求,及哪些是識記的、哪些是理解的等,這樣學生復習的針對性強,效率高。其次是復習檢查方式應多樣化,可以是筆試、競賽、搶答等,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具體實際不斷去設計和創新。教師設計的檢查方式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果檢查范圍只針對好學生那么其他學生自然就不積極;如果復習題目沒有梯度,也不能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如果只是一種問答式,學生也會疲倦。所以方式要多樣,可以直接提問,對于需要必須識記的知識,這個方法很好;也可以讓學生說出本課的思路及要點;也可以運用多媒體出示一些漫畫、事例等讓學生用知識分析,這樣既考查了知識運用,又考查了知識本身,又增加了趣味。
如:在復習八年級上《權利和義務》時,很多權利容易混淆,為了充分激活課堂,我將全班同學分成四大組,將所有的基礎知識點編制成題,分為必答題和搶答題兩部分,答對得分,答錯不扣分,最終獲勝的小組可以得到一份小禮物。通過這種形式,全班同學基本都參與其中,在緊張的小組競賽中高效地完成了復習任務。這一環節中,最關鍵的在于教師是否能很好的把握基礎知識重難點。面面俱到是復習中常見的一種毛病,將所有知識全部再現看似內容多,但不精;看似全面,但無重點,會影響復習效果。復習時教師必須抓住重點的基礎知識,幫助學生鞏固并加深對重點知識的掌握。如果覺察到學生理解還不夠,可以再作補充講解。對于與重點相關的難點也需要多加關照,給予剖解。
4、精編分類演練。在梳理完知識框架和細節知識點之后,及時練習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環節。課堂練習不在多,而在于精,好的習題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新知、鍛煉思維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太多的練習只能陷入“題海戰術”的誤區,引起學生的反感。所以在選題方面,教師可以精選一些中考試題,題目要對準考綱,突出基礎,又要測驗能力;既要體現重點,又要緊扣熱點,幫助學生識記、理解、運用知識點,查漏補缺。拓展演練時一定要精選例題,精選一些中考原題,從題的材料和問題入手,看材料的實效性(本省本地區的實際)前沿性(本年度的熱點焦點),考查問題的設計是否符合本年度中考趨勢。同時選題應針對本節復習的要點,做到要點突出。盡量做到練習分類,每節課對中考原題進行改編,編寫一些同一類型的題,進行訓練。這樣一節課或幾節課學生專門學習一類題的做題方法,使學生集中掌握一種做題方法,避免一節課各種題型面面俱到,結果那種都不得其法。例如一段時間幾節課專門學習評析題,可以設計正確的評析,也可以設計錯誤的評析,也可以設計辯證的評析,這樣進行對比教學,練習實踐總結方法,再聯系,這樣反復練習,有利于學生熟練掌握合適的做題方法。還可以改編學生的易錯題,這些題目是學生對知識理解的誤區,同時也是教師授課的誤區,為了加強針對性,教師在評講時要從“審題——讀題——解題”的思維過程入手,講清楚容易失誤的原因、糾正辦法及今后的注意點,并引導學生對常見各種題型的解法進行歸納總結,把握各類題型的答題技巧。
總之,在思想品德的復習過程中,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從細處著手,精心設計復習流程,選擇適合多樣方法,珍視學生思維的獨立性,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