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學前教育政策引導學前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發展變化,每個時期學前教育政策的價值取向有所不同,對其進行的理論分析也各異。學前教育政策價值取向變化的研究有助于我們更好了解學前教育走向,窺探未來學前教育政策發展變化。遂在整理分析相關文獻基礎上,希冀能幫助讀者獲得關于學前教育政策價值取向的清晰認識。
【關鍵詞】學前教育政策;價值取向;分析
一、關于學前教育政策價值取向
教育政策是價值選擇的結果,在政策研究中價值是一個不可回避的重要領域。在教育政策研究中“價值中立”的論斷是不成立的,教育政策需要“價值涉入”。[1]教育政策與學前教育政策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學前教育政策作為教育政策的一個子系統,也必然涉及“價值涉入”。 劉復興在《教育政策的價值分析》一書中指出“教育政策活動中價值問題具有特殊核心地位”。[2]國家不同時期制定的教育政策都具有價值問題同時以一定的價值取向為導向。“所謂的價值取向是價值哲學的重要范疇,它指的是一定主體基于自己的價值觀在面對或處理各種矛盾、沖突、關系時所持有的基本立場、價值態度以及所表現出的基本價值傾向?!盵3]2010年《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以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都充分肯定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把學前教育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這樣就為我們研究學前教育政策的價值取向問題提供了必要條件?!皩W前教育價值即學前教育滿足人們需要的關系屬性,具體來說,即學前教育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的功用性如何。所為功用,一方面指對幼兒身心發展的功用,另一方面指對社會需要的滿足及作用?!睂W前教育本身的價值構成了研究學前教育政策價值取向的充要條件。[4]“價值取向是教育政策的基本要素,決定和影響著教育目標任務的確立、教育活動的組織實施和教育的最終成果。”[5]因此在準確認識把握學前教育政策價值取向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開展學前教育工作,有效實現學前教育的目標和任務,最終達到預期效果。
二、我國學前教育政策價值取向研究現狀
截止到2014年1月15號,在學術期刊網上以“學前教育政策”為主題搜索,找到相關文章共81篇,以 “學前教育價值取向”為主題搜索到3篇,包含在81篇中。這81篇文章從多維度(不同的角度、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國家)對學前教育政策進行研究分析。其中21篇是分析介紹國外(包括美國、英國、挪威、葡萄牙、墨西哥、俄羅斯等國以及中國臺灣、澳門、香港)的教育政策。其余文章是2003年到2014年,十幾年間學者在學前教育事業方面關注的角度。
從學者們文章中我們不難看出當代學前教育政策的角度的多元化:在廣度上的延伸(關注全國各個地區不同層次人群的學前教育問題,對比、借鑒不同國家政策走向)在深度上的深入(特殊學前兒童教育、農民工子女教育等),在相關研究上的輻射(對學前教育檢測體系、學前兒童福利的關注)。
關于學前教育政策價值取向研究的有:
1.以全局觀,整體視角(中國整體國情)看學前教育政策價值取向歷史演變邢利婭在《建國后我國學前教育政策價值取向演變》一文中對價值取向的描述就是將其劃分為初創時期(建國至文革前)停滯時期(文革期間)法制化時期(改革開放至今)。認為建國至文革前學前教育政策價值取向的表現:偏重社會需要以及強調整齊劃一。改革開放至今學前教育政策的價值取向表現:以兒童的全面和諧發展為本;尊重差異,倡導多元文化的教育路徑;關注弱勢地位兒童。[6]
2.聚焦具體時期的國家重點政策闡述學前教育價值取向
印義炯2013在《當前我國學前教育政策的價值取向分析與建議》一文中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國十條”制定的學前教育政策為依據分析學前教育政策中體現出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戰略性和有效性的價值取向。[7]
三、對已有的研究成果的評述
正如前面指出的那樣,對學前教育政策價值取向變化的研究有助于我們更好了解學前教育走向,窺探未來學前教育政策發展變化。然而在筆者目力范圍,關于對學前教育政策價值取向進行論述的文章數量不足五篇,這樣就為筆者做相關研究提供了必要性。同時對現有研究進行分析,發現相關研究只是針對當前國家幾個主要的學前教育政策,對當代的價值取向進行的分析,雖然有對建國后到現在的教育政策做了整體分析然而過于表層化,沒有認識到政策背后的整體運作規律。
四、對學前教育政策價值取向的分析
主要分析各個專家學者對建國后學前教育政策價值取向變化的論斷,并在分析近年來有關學前教育的相關政策法規基礎上將學前教育價值政策取向分為:⑴社會性價值和個人價值。學前教育政策的制定都以這兩對價值取向為支撐,二者根據社會需要、制度的變更以及國際環境變化而有所側重,最后二者則是在一定程度上的融合并進,最后完全實現個人價值。共產主義的最高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教育的最高價值就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教育政策的價值取向也自然向其發展。
⑵理想追求價值和現實需要價值,也可以說成應然和實然價值,它們伴隨著每個政策的提出、發展、滅亡。無論是個人價值還是社會價值取向中都包含著理想追求價值取向和現實需要價值取向。而理想追求和現實需要的價值又是建立在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基礎上產生、發展的。
參考文獻:
[1]勞凱聲,劉復興.論教育政策的價值基礎[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6):5-17
[2]劉復興.教育政策的價值分析[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14
[3]徐貴權.論價值取向[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4:40
[4]石筠韜.我國學前教育價值取向探微[J].學前教育研究,1997,6:9
[5]邢利婭.建國后我國學前教育政策價值取向的演變[J].學前教育研究,2008,(3)
[6]印義炯.當前我國學前教育政策的價值取向分析與建議[J]文山學院學報,2013,8,(4)
[7]蔡軍.當代中國教育政策的價值選擇[J].教育導刊,2009,1
[8]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ent_1667143.htm2011-07-10.
[9]中華人民國教育部.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201011/111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