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能力,對一個學生來說,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時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一個重要素質。讓孩子愛上閱讀并非是一件易事,教一本教材立竿見影。閱讀卻不能,它需要老師的持之以恒和循循善誘,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讓孩子們愛上閱讀,真正學語文。
【關鍵詞】低年級;課外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小學低年級的閱讀要求是這樣的: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筆者多年從事小學低段的語文教學工作,發現農村小學低年級的孩子識字量過少,課外閱讀存在很大的問題,為了真正讓孩子們達到閱讀目標,讓課外閱讀真正落到實處,筆者做了以下嘗試:
一、一起讀書
和孩子一起讀書,樹立良好榜樣。在我們班的讀書活動中,每天下午,只要我沒有課,我都孩子們一起讀書,他們在自己的座們上讀,我找張凳子,特意在講臺上讀,有時,孩子們想做點小動作,想說說話,但一看老師紋絲不動地讀著書,他也會自覺的調整一下自己。要說明一下,陪孩子們讀書,一定是讀書,而不是監督,如果你讓孩子們發現你是在監督他們,效果會大打折扣的。
二、自由讀書
如果你能給孩子提供合適的書籍,這種合適不是我們想的“讀來有用”,而是能迎合孩子的興趣。那么就從孩子的年齡和知識結構出發,給他們提供一些建議。如果不能,還不如讓孩子自己選擇。讓孩子自己選擇有一個好處,假如孩子選的書不怎么有趣,他可能會看在是“自己選”的基礎上,勉強把它讀完。我在給我班孩子提供書目時,說實話,我也不知道那些書他們是否喜歡,但我告訴孩子們,買來就必須看完,否則下次,爸爸媽媽不會再給你買書。結果證明,有些孩子買來的書,他自己就不太喜歡看,但在各種“壓力”之下,還是勉強看完。這種壓力來自于孩子的自尊,還有就是老師每天有一個固定的時間讀書,孩子們在那個時間里,得不到干別的事情,就當打發時間,也得翻翻。這時候,我們做老師的,不能急,孩子哪怕只讀到兩個字也是進步。當然,更不能讓孩子講講書的大體內容,也就是不要給孩子讀書的任務,哪怕讀完一本書,一個字都沒記下來,也是有進步的。有個故事說的好,老和尚讓小和尚讀書很多書,小和尚說讀這么多自己記不住,老和尚就讓小和尚用竹籃去打水,老和尚說,你看,竹籃一點水都裝不了,但是,你發現沒有,籃子變干凈了。我們不妨讓孩子體會到:讀書不僅是一種學習的手段,而且也是一種消遣的手段。至于說到的給孩子提供合適的書籍,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會想,這很簡單,其實,看起來是簡單,做起來不容易,你得先讀過這本書。我給孩子們推薦《綠野仙蹤》這本書時,首先我過,我知道里面的故事情節能抓住的心,但這是一本長篇小說,乍一看,會嚇住孩子。我建議他們買注音版的,這就解決的認家的困難,接著就是解決怎么讓孩子把書讀完。我陪著孩子讀了第一章《龍卷風來了》,然后我借故走開,回來便大聲向孩子詢問,龍卷風把小木屋吹哪兒去了?多蘿茜和她的狗狗怎樣樣了?孩子很有成就感地給講起來,我們談話引來更多的孩子,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但不能讓他們發現我的“詭計”。我和孩子約定,他回家看,第二天借給我看,其實我早就看過了。第二天不動聲色地把書借來,看幾頁,又迫不急待的問孩子,后來怎么了怎么了?那孩子也爭氣,兩天把書看完了,因為有了之前我們的公開討論,很多孩子都在向這個孩子借書呢。
三、零難度閱讀
在農村,孩子們的閱讀是非常有限的,他們的書就是教材。教材上的文章,即使是一首小詩,我們都要講上兩節課。所以,課外閱讀,對于孩子們來說,難!然而,這個難關是可以攻破的。我們可以從零開始,孩子對沒有文字的色彩鮮艷、形象生動的圖畫書是比較感興趣的。我們畢竟也是二年級了,多少也認得一些字了,這是他們對《幼兒畫報》和《啟蒙》很感興趣的原因,這兩套雜志,旨在學前閱讀,但孩子們的閱讀水平,也就停留在學前閱讀這個水平。所以,我給孩子們推薦了幾套字少畫多的圖書,《青蛙弗洛格的成長故事》、《親親自然》、《我的成長日記》、《大自然的秘密》等,這些的特點都是字特別少,畫多,一本讀下來沒有多字,能大大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他們閱讀的信心,孩子們會很自豪的告訴你,他讀了幾本幾本書了。建立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后,可以慢慢增加難度,讀童話故事等。比較推薦孩子們讀長篇小說,長篇小說的故事單一,學生比較好把握,大大提高閱讀量。
四、讀雜書
前幾年,我也在圖書室借書給孩子們讀,但我借的都是什么作文一類,我個人覺得有用的書。現在才發現,那些書孩子們根本不喜歡去讀。其實,讀雜書沒什么不好,即可以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也可以增加知識面。所以,孩子們讀什么,不要去限制。我們班集體讀書時,有些孩子就是翻看音樂書、美術書等,我會走過去和孩子談談,或者和他一起讀讀。要是孩子偶爾接觸到一本“壞書”,也不必大驚小怪,更不能認為是孩子心理不健康等。前幾年,收了一個孩子的一本書,大約是兩性生活之類的,當時把我氣壞了,不分青紅皂白,把書撕了,還教訓了那孩子,現在想來,真是作孽啊。那僅僅是年齡不適合看罷了,哪里是什么壞書嘛。
五、貴在堅持
開始讀書的時候,孩子們肯定覺得讀書沒有跳皮筋、打珠子好玩,所以,需要一個強制的時間,這個時間不宜過長,一天10分鐘就夠了,也就大約孩子讀完一個童話故事的時間,在孩子沒讀完和快要讀完的時候叫停,效果最好,如果用心讀了的孩子,他不會停的,他一邊走一邊都要把那個故事讀完,因為他想知道,王子和公主的命運。這是好勢頭,讓孩子們嘗到讀書的甜頭。但一定要堅持,農村的孩子們,家庭教育大多是空白的,如果老師松懈了,他們還是寧愿去跳皮筋、打珠子。
六、分享
讓孩子們交換圖書、向小伙伴出借自己的愛書,不但可以增加閱讀量,還可以提高孩子們的社交能力呢。我班那個擁有《綠野仙蹤》的孩子,因為我表現出很喜歡他的書,他便覺得自己的書很珍貴,別人向他借,他表現得不情愿,但迫于老師說的“好孩子是不自私的”,還是勉強借了,但在借的時候,千叮嚀萬囑咐:強調好好愛護書,并盡快歸還。那些借書的孩子當然也趕緊感謝了。從這當中,也可能鍛煉孩子們的交往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要求。也要求:“1至2年級學生課外閱讀量不少于5萬字,3至4年級學生課外閱讀量不少于40萬字,5至6年級學生課外閱讀量不少于100萬字”。可見,閱讀能力,對一個學生來說,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時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一個重要素質。讓孩子愛上閱讀并非是一件易事,教一本教材立竿見影。閱讀卻不能,它需要老師的持之以恒和循循善誘,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讓孩子們愛上閱讀,真正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