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冶學生的美感,培養審美感受力已成為中小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皮杰亞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在語文教學中如何使學生充滿興趣,輕松愉快地獲得知識?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下面,我就初中語文課中“美育”,談談自己的研究體會: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成為美的化身。愛美是人的天性,美的東西能陶冶人的性情,激發人的求知欲望。教師自身必須注重課堂的藝術美,給學生一種美的享受,美的熏陶,才能達到吸引學生的目的。
一、用活語言揭示藝術美
教學語言是教師傳授知識的重要工具。著名的教育學家斯霞曾經指出:對于教師來說,他的語言恰似一面鏡子。通過它,可以看出教師思維的邏輯性,感情的豐富性,知識的廣闊性,認識的深刻性,表達的藝術性以及反映問題的敏捷性。教師在語言上缺乏美感,學生就會感到枯燥乏味。
為了在一開始就能抓住學生的心,我們在每一課教學前都應該設計一個良好的導語。比如上《木蘭詩》這一課時,我們可以搜集古代的巾幗英雄的故事來導入新課,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熱情,也可以使學生對課文產生興趣,聽起來特別地認真。
蓋茨說過:“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強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的努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應當計量地尊重學生,賞識學生,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充分體會教師的語言美。有位特級教師在上《吆喝》時,一個學生模仿路邊的賣豆腐腦的吆喝聲惟妙惟肖。這位教師立即豎起大拇指表揚他:“這位同學模仿太像了,我都想賣完豆腐腦吃了!”這名同學聽了,坐得更端正,舉手也更積極了。
文章不是無情物,教師必須身臨其境,進入角色,讓學生受到美的感染。因為文學作品中具體可感的形象是借助語言塑造出來的,教師必須調動自己的感情去激發感染學生,這是藝術的更高層次。為此,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意境、制造氣氛、表情范讀、看圖描述等藝術手段,以情動情,使語文教學達到一個更完美的境界。
如教學《春》一課時,可創設情境,學生隨著輕柔的音樂《春暖花開》,把學生帶到課文所描寫的意境中,學生自然會感受到春的氣息,春的腳步。學生邊聽邊想,仿佛自己也身處在草地上,沉浸于美麗的意境中。這樣教學喚起了學生的情感活動,做到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相伴相隨,是學生在情境中受到美的感染與熏陶,達到理解語言文學和塑造心靈相統一的效果。
教師優美的語言,適當的鼓舞,情感的調動都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達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二、提倡“美讀”體驗情感美
瑞士思想家阿米爾說過“一片風景是一個心靈的結晶”。可見,要想領略外在美必須和內在的心靈相互迭印,才能情景交融達到心靈的碰撞。朗讀在這一心靈交融過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為了激發學生對朗讀的興趣,我們提倡“美讀”。所謂美讀,就是全神貫注地很有感情地朗讀。
一位教師教學《天上的街市》時,先讓學生聽課文錄音,然后指導學生如何去朗讀,再用指明讀、自由讀、小組讀、齊聲讀等形式讓學生美美地讀課文,學生經過自己反復地朗讀,聽別人朗讀,取長補短。最后,教師表揚學生讀得很有水平,并提出要把學生美妙的聲音錄下來。這一下,學生顯得特別興奮,在錄音時,大家精神抖擻,表現出最佳的朗讀狀態。當自己的聲音從錄音機里傳出來時,學生的臉上顯現出異常的喜悅和激動。
通過這樣的“美讀”,以讀帶思,以思帶解。學生在一遍一遍的“美讀”中,不知不覺地理解了文章所表達的意思,真正讀懂了課文,同時深深地被這種形式所吸引,也被自己的創造感動增強了自信心,更激發了下一次“美讀”的欲望。
三、運用媒體感受形象美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教學也越來越多地使用電教煤體這一輔助教學手段,是的教學的內容具體形象,符合學生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特點,并讓學生從中受到美的感染。這也是現代教育的一大喜人趨勢。
在教學中還可以借助媒體進行音樂烘托,渲染課文。不僅讓學生得到美的享受,而且有助于課文內容的理解。如在教學《斑羚飛渡》一文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斑羚是如何飛渡的,可以通過一段視頻來演示,學生看后,果然能準確地復述斑羚飛渡的過程,還能理解斑羚的無畏的獻身精神。
正確恰當地使用媒體,使教學變得更加直觀、形象。學生在接受美的事物的同時輕松地學到了知識。這不能不說是教學的一大進步。
四、運用試驗表演領會美
語文教學和任何一種教學一樣,最終目的是讓學生理解,然后才能去運用,去創造,而非紙上談兵,死學不會運用。那么對課文中一些難以理解的地方,教師應設法讓學生通過試驗等手段來激發興趣,發展思維。
一位老師在講授《再塑生命》一文時,為了使學生更能夠體會到海倫凱勒的黑暗無聲的世界,他要求學生把耳朵捂住并閉上眼睛,來感受黑暗無聲的世界,果然學生對海倫凱勒的樂觀勇敢勤學有了更深的體會。教學中,教師利用實驗演示的手段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的語言文字,既吸引學生,又使學生學得深刻、牢固。通過這樣的表演,不僅使教學本身吸引了學生,更重要的是學生在游戲中深刻體會了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含義,真是學在樂中。
以上是我經過幾年的教學積累從五個方面“對教師在語文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談的幾點淺顯見解,我相信只要我們每位教師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美好的課堂空間,讓學生在愉快中獲得知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那么我們的語文課就會煥發出無限的生機和魅力,永遠年輕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