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先看一首詩歌丑奴兒令康與之(促養(yǎng)直赴雪夜溪堂之約)康與之馮夷剪碎澄溪練,飛下同云。著地無痕,柳絮梅花處處春。山陰此夜明如晝,月滿前村。莫掩溪門,恐有扁舟乘興人。試題:詞的上闋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請簡要賞析。(6分)
本題需要結合詩的內容,分析上闋的表達技巧。參考答案:想象。詩人想象天上有溪流澄澈如白練,河神把白練剪碎,撒下,寫出漫天大雪、雪花片片潔白飛舞之景,想象奇特而有意趣。學生想不到使用聯(lián)想的手法,那么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聯(lián)想到底是怎么回事。說到聯(lián)想要說一下虛實結合。我們常碰到的虛與實的問題經(jīng)常就是圍繞著景物展開的。我們平時常說的虛實結合一般就是指虛景與實景的結合。
首先,介紹一下詩歌中的“虛”。
詩歌的“虛”,是指直覺中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從字里行間體味出那些虛象和空靈的境界。具體說來,詩歌中的“虛”包括以下三類:
1、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詩人往往借助這類虛無的境界來反襯現(xiàn)實。這就叫以虛象顯實境。例如蘇軾的《江城子》下片前五句述夢境,“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夫妻重聚,一切宛似生前,而又相顧無言,淚落如瀉;詞人通過記夢來抒寫對亡妻的真摯的情感。李白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描繪了一幅洞天仙境,光明一片,呈現(xiàn)了一個相敬相親的極樂世界。而圖景的美好反襯出現(xiàn)實的黑暗。
2、已逝去之景之境。這類虛景是作者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或歷史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景象,但是現(xiàn)時卻不在眼前。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云:“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再現(xiàn)了火燒赤壁這一史實。顯然不是發(fā)生在眼前,所以是虛景。
3、設想之境。這類虛境是還沒有發(fā)生的,它表現(xiàn)的情將一直延伸到未來而不斷絕。故寫愁,將倍增其愁;寫樂將倍增其樂。如王昌齡的《送魏二》: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這首詩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后兩句詩人以“憶”為行人虛構了一個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場景:友人難以成眠,即使友人暫時入夢,兩岸猿啼也會一聲一聲闖入夢境,使他擺脫愁緒。這兩句是虛擬,月夜泊舟已是幻景,夢中聽猿,更是幻中有幻。這樣整首詩虛實結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現(xiàn)空間,擴大了意境,使詩更具朦朧之美,深化了主題,更有助于表現(xiàn)惆悵別情。
再看看詩歌中的“實”。在詩歌中,“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赌钆珛伞こ啾趹压拧分猩详I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寫赤壁險峻的形勢;《雨霖鈴》中上闕所寫的兩人分別的情形,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钡取?/p>
“虛實相生”是指虛與實二者之間互相聯(lián)系,互相滲透與互相轉化,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從而大大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趣味。
虛實關系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實寫虛;另一種是以虛寫實。以實寫虛主要表現(xiàn)為借描寫之景物,傳承作者之志。詩中景狀,是為實寫,但詩歌目的,是為言情達意,情志乃虛物。例如2008年江西卷第十四題的詩歌鑒賞,楊萬里的《初入淮河四絕句(三)》“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只余鷗鶩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碧摼昂蛯嵕暗年P系,有時則是相輔相成形成渲染烘托,從而突出的中心的。
詩人用虛實法,當然不只是光用化虛為實,化實為虛,同樣具有魅力。虛實結合的寫法,可以使作品結構更加緊湊、形象更加鮮明。如歐陽修《臨江仙》:“記得金鑾同唱第,春風上國繁華。如今薄宦天涯。十年歧路,空負曲江花。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孤城寒日等閑斜。離愁難盡,紅樹遠連霞?!北驹娬Z言飄逸,作簡要賞析。詩人想象奇特,虛實結合。詞人忽發(fā)奇想,將本來荒僻的閬州點化為神仙閬苑,賦予了閬州神話般的美麗。虛實處理得到,富有浪漫色彩。
回到開篇的試題《丑奴兒令》只有看懂了詩歌內容,并了解虛寫的種類,這樣才能準確作答。鑒于詩詞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詩人謀求虛實結合,虛實相生,趣味、詩韻俱存,使其內涵豐富,外延無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