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和新教材的使用,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教學行為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也隨之改變。
一、教師應是教學的引導者
更新觀念是實施課改的前提。在音樂教學中應重視體驗互動、探究、合作的教學方式,倡導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體驗,在積極體驗的狀態下,展開想象。教師應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
科學現代的教育提倡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完成教學任務,這并不是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隨意地放任學生,而是應成為他們學習的指導者。教師應該授之以 “漁”,而不是授之以“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觀察,仔細聆聽,隨時掌握課堂中學生的各種情況,并且為學生制定下一步的學習計劃。在實施討論式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適時地參與、指導學生的討論,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精神,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在設計問題時,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要進行合理的課堂教學設計,熟悉整個單元的內容。其次,在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時,教師可以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重新整合,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對教材的順序進行合理的調整。另外,教師在備課時應針對每一節課的內容搜索一些相關的內容。
二、學生應成為學習主體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不僅應使得教師的角色得到轉變,同時也應使學生的角色進行轉變,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如教學《趣味運動會》這一節活動課時,教學的目的主要是通過趣味運動會的形式來培養學生聽辨、模仿、創編的能力。在上課時,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兩組,然后組織學生進行比賽,使學生在趣味比賽的過程中獲得音樂知識,培養學習興趣。在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者,也是知識的發現者。從低年級音樂教學開始,我就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學習,適時展開小組討論,讓學生從小體驗到團結、合作的意識和樂趣。
三、加強學習。提高素質
新的音樂教育理念要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教師也必須具有綜合素質,成為一名學者型的教師。
學校是學生聚集的地方,教師要具備與學生溝通、交流的能力,并具有指導學生交際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認真觀察不同的學生在交際方式上的差異,然后分別進行有針對性的 指導。如可以利用做游戲、講故事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對學生施加影響,逐步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展現出自己靈活駕馭教材和課堂的能力,充分地利用教材,靈活地使用教材。教師還要在教學設計的具體環節中體現出自身的風格和特征,以此展示出自己良好而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此外,在“以生為本”的教學改革中,在課堂上出現“亂堂”的現象時,教師需要有良好的掌控課堂的能力,要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這樣的教學目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教師既要“放得開”,又要“收得攏”,進而使課堂的教學效果得到提高。
四、營造意境注重情感教育
情境教學是要求將情境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強調借助情境促進學生整體的發展,從而將唱歌、欣賞、活動的訓練融合在具體生活的音樂情境中,讓學生通過積極參與體驗到學習音樂 的快樂,使他們既掌握了音樂的技能、技巧,又發展了在音樂表現上的能力。教師將音樂教學模式情境化,不僅使學生獲得了很大的快樂,而且使他們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變“苦學”為“樂學”,真正體現了“樂(音樂)即是樂(快樂)”的真諦。音樂教學的情境化很好地體現了教學美的屬性,并且愉快而有益的音樂教學活動不僅使學生得到精神的愉悅,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喜愛,這也正是我們音樂教學一直不斷追求的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激發學生興趣,促進每一個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情感是最活躍的心理因素,它既是音樂審美的動力,又是音樂教育的目標。音樂審美活動以對審美對象的感知為起點,因此,在審美感知中我們必須帶有情感因素,這樣才能保證情感的積累處于一種清醒的、有章程的狀態。
五、愉快教學 創新設計
音樂課中教學目標的改革,就是要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兒童的探索精神和創造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并讓學生從音樂中得到美的熏陶和美的享受,而這種美的享受來自于寬松民主的氛圍,它可以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讓學生隨時都感受到“我能行”。
俗話說:“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師授課首先要抓好“導課”這一環節,從“德導”到“育導”。成功的導課第一錘就要敲在學生的心上。為此,每次上課預備鈴聲響后。我總是讓學生齊聲背誦一句“激勵語”。例如,“我的歌聲真動聽”“今天我真棒”“音樂是我的好朋友”等等。這樣一來,學生一開始就自己樹立了信心及對音樂課的興趣,再加上老師的話語:“今天你們表現得真不錯”“老師真喜歡你們的歌聲”使學生獲得了雙向的激勵,形成了融洽、和諧、民主的氣氛,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使他們感到能上好音樂課。
教學中,應注意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新穎、生動的教學形式,激勵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和旺盛的精力積極主動地學習,讓學生感到“我能行”。具體做法是:(1)節奏訓練與游戲相結合;(2)歌曲學習與自編自演相結合;(3)引導學生自編動作;(4)啟發學生編歌詞。新歌的歌詞,對于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主要是以教師的“教讀”為主,但有些歌曲,可以引導小朋友自己來編歌詞。
把握重點、突破難點的學習過程,是培養學生善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學生突破了學習的重難點,就把握了學習的主動權和學法上的自主性。
總之,新理念、新方式帶來了音樂課堂的新變化,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濃厚,教學手段、評價方式都發生了變化;音樂課堂充滿生機、活力;學生音樂、藝術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充 分展現;知識、技能與音樂實踐活動有機結合,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