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不斷發展,信息技術也走進了高中教學課堂。經過一段時間實施,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效果并沒有達到預期目標,還需要結合教學現狀進行反思,采取有效的改進措施來滿足教學目標。本文對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現狀進行反思,并提出合理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教學反思;思考
1 前言
改革高中信息技術的課程內容之后,許多學者都在致力于探究怎樣改革教學方法,采取何種措施。極少有人反思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認為學生學不懂大多源自于方法不對,更有人認為學生自身存在問題。因此,對信息技術教學進行反思和思考具有現實意義。
2 反思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分析
2.1 調查教學反思
為了探究教師教學反思現狀,筆者以問卷形式抽查了某高中學校高中部的教師,發放了38份問卷,百分之百回收,有效的問卷為36份,有效率達到了94.7%。因此對問卷進行統計與分析。
1)認識教學反思
調查中顯示,56.4%教師意識到教學反思的重要性,有27.7%教師認識到教學反思的必要性,15.9%教師認為根本就沒有必要;66.4%教師常常進行教學反思,有8%教師極少教學反思,1.2%教師根本就不反思。從調查中體現出絕大多是還是意識到教學反思的必要性,但是能夠堅持教學反思的教師并不多。
2)存在的問題
首先,教學反思缺乏深度;沒有深入反思教學就是教師反思的深度與廣度還不夠。本文的調查顯示,反思的內容缺乏深度,大多數都只是注重課題教學上,主要涉及教學中的各種不足,教學管理、教學策略等等,極少重視新課程教學成功之處及新課程教育的理念,也很少思考學生及學校中存在的教育問題。其次反思時機有限,許多教師反思局限課后,課前以及課中極少反思。其實教學活動前結合教學經驗反思,就能夠有效梳理教學的內容。
其次,教學反思環節不完整;反思教學可以劃分為四個環節,就是認識問題、分析根源、尋找對策以及積極驗證。其中驗證階段就是從實踐來驗證策略方法能否滿足教學所需,但是很多教師雖然明白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的標準,但是卻極易忽略這個環節,極易陷入主觀主義與個人主義。
最后,教學反思方法不豐富;教學反思的方法比較單一,缺乏綜合性;事實上教學反思的基礎就是對事件或者偶然觀察上,根本不具備系統性,一旦進行系統觀察及依照數據搜集程序而取得數據,就能夠進一步提升反思價值。為了增強反思價值,教師還應該結合課例反思法、錄像法、博客以及Wiki等各種方式對教學進行反思。在課余時間,教師還應該利用論壇或者博客真理教學思想。而且教師之間的教學反思交流不及時,有一些甚至還不交流,這樣就可能影響到新課程的教學效果與質量。
2.2 解決問題措施
2.2.1 學校方面
1)增強重視教學反思的程度;在高中學校中信息技術教師屬于特殊群體,和其他的學科而言,這些教師擁有了較強信息技術的技能。所以學校就應該抓住這點,鼓勵這些教師應用先進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教學反思,定期反思教學手段以及反思水平評定。一些反思效果較好的,應該作為范例在全校借鑒學習,這樣不但能夠激發教學反思的興趣,促使探索學習的方法。
2)創建教學反思管理體制;構建管理機制適當給教師施加壓力,如果教師感覺這是一種負擔,必然不能夠獲得較好效果。因此學校就應該制定出一些引導性策略,引導信息技術教師寫教學反思,利用多種方式,比如教學隨筆、教后記等,制定競爭性、激勵性的策略。
2.2.2 教師方面
1)樹立反思觀念;在現實中很多信息技術教師認為當教學中存在問題時,才會靜下心反思,認為平時沒有必要,事實上教師要是時刻牢記這點,自覺反思教學實踐。所以必須要樹立正確反思觀念,要認識自覺教學反思的重要意義,要從不同的角度反思教學中的問題。
2)將反思內容落到實處;教學反思屬于一個內化過程,只用經得起實際教學檢驗的反思才具有價值。教師應該依據反思結果改進教學設計,從實踐來驗證出反思的結果,查看這個結果能不能調動學生積極性與培養學生能力。還必須要及時總結反思,用記錄形式把反思結果記下來,積累點滴經驗,豐富教學理論。
3)對反思經驗進行交流;反思交流使用最多方法就是教學論壇、聽課交流以及教師博客和論壇等各種方式,從交流中比較自己反思結果的優點和不足之處。通過交流就能夠總結失敗,找出教學方法及手段的差距、教學效果上存在的差別,及時更進自我提升。
事實上,教學反思還必須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反饋,結合學生反饋意見進行反思才具有真正的價值。
3 結束語
教學反思是高中信息技術教師不能缺少的環節,有效提升了教師教學科學性與自覺性,通過反思還能夠培養出教師的思維能力及觀察能力。因此教師必須要結合本校實況,分析教學反思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學校、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及時進行反思來體現教學效果,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體現教學反思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李赫,徐繼紅.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實施:校長的認知與作用[J].中國電化教育2010(8).
[2]王保中.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目標的“具象”和“本土”問題探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1(7).
[3]劉向永,董玉琦.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的評析與應用策略[J].現代教育技術,2009(7).
[4]王守恒,姚運標.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發展[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