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語文新課改體系之下要求將學生放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上,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呢。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語文學習思維,挖掘學生學習興趣,進而引導學生展開探究性學習,能夠充分體現出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同時也能提高高中語文教育的質量。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探究性學習
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是新課改體系之下語文學習極其強調和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具體而言,探究性學習是以高中生自主探究語文知識,主動獲取語文知識并發展語文學習的能力為過程,同時不斷完善自身語文學習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不僅充分發揮了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也培養了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體現了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逐漸成為了語文教學中比較優質的教學觀念。下文中筆者主要通過探究性學習的概況以及具體實施策略進行淺析。
一、探究性學習概況
探究性學習作為教育教學實施過程中的一種活動,是以學生獨立自主的探索學習作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式。對于高中生來,探究性學習是一種教師引導他們積極進行探索發現問題的學習方式,教師不會在探究性教學的過程中將所謂的“標準”答案給予學生,需要學生積極自我探究,獲取問題和知識的結論的一個主動性發掘過程。從探究性學習的實質來看,其完全符合新課改背景下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進行自主發現學習。其特征主要表現如下:
1.探究性學習過程具有強烈的自主性,將學生作為教學過程的主體。讓學生自主進行問題的選擇,自主地進行策劃以及探究過程的開展,自主地進行交流和獲取探究結果,自主地進行探究成果評價。
2.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學生自身對于學習興趣的不同,學生學習能力也存在差異性。任何一個學生探究的問題也不一樣,獲取的探究結果也不一樣,教學的結果會出現差異。因此,探究性學習的另一個特征既是探究的開放性,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學習。
3.探究過程是一個極具整合能力的探究,需要學生用用綜合的學科知識去探究所提出的問題。
4.親力性是學生探究學習過程強調學生親力親為進行探究學習。
5.所謂探究性學習,其最本質的特征既是探究性。探究性學習就是要將學科探索引進教育教學活動中,通過學生探究問題獲取結果的過程發展學生的創造性精神和實際實踐技巧。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進行探究性學習能夠保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究、獲取問題的自由空間和時間。也能夠促進學生語文知識、語文技能的發展,提升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實施策略
(一)通過閱讀實施探究
根據我國高中語文課程改革的標準內容,我們可以總結出高中的語文閱讀是高中生進行信息收集、處理以及認識世界、發展語文學習思維、獲得語文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閱讀對于高中語文教師和高中生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探究性學習與閱讀的聯系相當緊密,高中語文教學過程教師可以通過閱讀實施探究性學習。
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免不了進行大量的課文閱讀,而教師則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探究并獲得語文知識,積極進行課文內容感悟。讓學生通過閱讀進行探究性學習,一邊閱讀課文,一邊感悟課文,一邊與自己的心靈對話,一邊與作者進行對話,最終進行課文情內涵和思想感情的探究以及獲得感悟,實現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營造探究氛圍
探究性學習需要教師為學生創設適合進行探究性學習的范圍,促進學生探究以及發現問題。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利用語言文字創設出一個可進行探究的環境,引起學生的共鳴,通過創設的探究氛圍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進行探究性學習。具體方法如下:
1.教師在進行《沁園春·長沙》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音樂音響放出一段江河之水滔滔不絕的音樂,讓學生如同在毛澤東所描寫的環境之下。
2.《我與地壇》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計算機的多媒體進行地壇風景狀況的展示,讓學生了解地壇的具體情況,有利于學生探究課文中所描寫的內容。
3.教師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提出問題進行探究式氛圍的創設。通過課文的題目或者課文中的內容給學生提出一個可進行探究的方向,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三)積極引導 保證學生主體地位
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嚴格按照語文課程改革的要求,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上,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同時在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給予學生足夠的探究技術指導,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樹立正確的探究創新學習觀念。
參考文獻:
[1]趙文壓,史彬茹.探究式教學模式研究[J].教學與管理,2007年.
[2]陸志平.語文課程新探[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06).
[3]陳維.對中學生探究性學習的研究[M].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2001(08).
[4]王金川.探討語文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J].語文建設,2013,(1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