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是提高民族素質和創造能力的根本途徑,是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和二十一世紀國力競爭的可靠保證。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為青少年日后的發展打下牢固的智能基礎,還要利用教材內容和要求引導學生“學做人”,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目標和理想,為以后的發展和創新做好各方面的準備。
一、轉變教育觀念
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思想品質素質,文化科學素質,身體心理素質的全面發展和提高,使學生在做人,求知,健體,審美,創新等方面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萬法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在重視常規教學的同時,不能忽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學,在傳授知識,發展智力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求知欲望和創新精神。
教學中要大膽創新。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人才,教師本身要創新。在教育教學中要改變過去的教學模式,代之以現代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自覺地,不斷地更新知識,了解當今高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和發展趨勢,在教學中加以滲透。站在高科技革命的高度,激勵學生勇于探索。要保證學生有足夠的自學時間,加強指導學生自學,養成自學習慣,使他們主動地吸收知識,處理信息,了解高新科技知識,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使學生養成舉一反三,多角度,全方位的觀察事物,處理問題的習慣。
二、優化教學目標、程式、方法
教學的全過程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應試教育”使得教學目標多而雜,廣而深,教師任務過大,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教學難及顧及學生德、體、美、勞和身心素質的培養。課堂中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首先要優化教學目標,以教學大綱為依據,按照知、能、體系在教材中所處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選擇優化教學目標,便其明確、具體、完整、全面,符合學生實際,有利于學生創新,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優化教學程式就是優化“復習——介紹——操練——實踐——鞏固”這個基本教學程式,使之高效,優質化。復習(Revision)求精,既精選那些學習新知必備與新知密切聯系的舊知識,抓住兩者的契合點。介紹(Presentation)求“新”即介紹使用的語言要新,切入的角度要新,采用的方式要新,特別是介紹方式要根據教學內容經常變換,操練求“準”,即內容選得準——抓住教學重點,難點;音調,結構模仿得準——學生準確模仿語音,語調和句子結構;“時”與“度”把握得準——操練要“適時”“適度”。實踐(Practice)求“多”。通過各種形式適為增加吸收語言材料的量和語言實踐的量,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鞏固(Consolidation)求“實”,把口頭練習過的語言落實到書面上,使學生能夠在新的語境中加以應用。
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教師起指導作用,教師的指導作用是通過教法體現的,因而教師要注意選擇和優化教學方法。英語學科的顯性育人內涵,就是發揮教材和教學的內在思想性,寓思想教育于語言教學之中,在課文教學中注意挖掘思想教育因素,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受到道德情操的熏陶和思想品德的教育。有效手段之一是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以不同的方法創造不同的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激趣的同時,還要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遇到的困難,使學生對學習英語保持永久興趣,并促其升華為志趣。在的講解中,要耐心地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從語言現象中發現語言規律,對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綜合,概括和推理,以此來訓練學生思維,開發學生創新精神。
三、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對學生來說:創新學習精神,創新學習意識,創新學習思維,創新學習方法和技巧的培養與形式,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教師應根據創新學習的特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1、注重傳授知識,更強調培養情惑創新學習在注重知識傳授的同時,首先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滲透情感教育,使學生具有學習熱情,積極,主動地學習。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教師傳授知識的潤滑劑。人是有情感的,中學生的情感尤為豐富。教師要尊重、關懷、愛護學生,要及時捕捉閃光點,幫助學生克服困難。教師要主動去接近學生,了解他們的家庭、學習、興趣、愛好等,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用情感去感化他們,學生一旦感受到教師的愛和鼓勵時,他們情感上產生共鳴,和諧的課堂氣氛將激發學生奮發向上的求知欲。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我們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2、注重訓練技能,更強調掌握方法創新學習強調教師只是作為一條輔助線貫穿于教學過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中必須自己探索規律,自己總結方法。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就像種子一樣,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就需要一定的環境。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積極創造適應學生創新學習的環境,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培養。
3、注重答疑解惑,更強調質疑問難創新學習要求學生不墨守成規,勇于對常規進行挑戰。傳統的教學,教師總是預先在教案中設計出許多問題,學生只有回答問題的義務,而沒有提出問題的權利。而創新學習則要求教師把提問的權利還給學生,多給學生創設質疑問難的環境和條件,鼓勵學生勤思,多問,標新立異,別出心裁。由“一言堂”“滿堂問”的課堂轉變為群言堂,討論式的課堂。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點撥下,親自嘗試,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將舊的知識與所學的知識進行新的組合,形成新的知識和新的技能。
4、注重思維訓練,更強調實踐操作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技能,探索學習方法的主要陣地,教師必須服務于學生的學,要讓學生有更多的動腦,動手,動口的時間和空間。教師應隨時把課堂教學的內容與現實生活,當代科技相結合在實踐中養成主動思考,認真分析,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學會開動腦筋,從多方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提高,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找出學生英語學習中某個方面的突破口,多給予實踐機會,每天由一人值日匯報擴展到二至三人,二人對話可擴展到小組對話,并多鼓勵學生離開座位到講臺前進行小品,角色表演,教師引導學生大膽思維或想象,然后進行創造性改寫表演。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們嘗到甜頭,表演的成功帶來更多學生對英語保持強烈興趣,學生會更積極參與課內外語言實踐活動。
四、改革教學評價
課堂教學評價具有導向,調控,激勵作用,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功能,促進教學改革至關重要。創新學習課堂應遵循:導向性原則;全面性原則;主體性原則;創新性原則。創新學習是課堂的主軸,思維是創新學習的核心,通過激發學生去思考,探索,學生在生疑,質疑,釋疑的過程中才能迸發出“創新”的火花。
綜上所述,新世紀的教育工作者,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我們要為加速培養成千上萬個具有創新精神的接班人而辛勤耕耘,讓我們的學生以更大的熱情去探討自然界未知領域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