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基礎教育中,英語課程的教學占有重要地位。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效果將直接影響學生未來在高中乃至大學階段的英語學習。受基礎教育普遍注重理論知識講授的制約,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較為強調單詞的記憶數量及英語語法的學習,這種過于程序與抽象化的教學方法就給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帶來了負擔。任務型教學法作為一種強調“做中學”的語言教學方法,是初中英語新課改實施以來廣泛使用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本文就此探討了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法;運用
1.前言
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日益增多,英語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為了適應這一發展要求,我國教育部門逐漸深化教育改革,尤其在初中英語教學改革方面,教育部門提出了“任務型教學法”。此種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對于教學效果的良好實現具有重要促進作用。所以本文接下來將對任務型教學方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初步探討。
2.任務型教學法的基本內涵
任務型教學法起源于20世紀 80 年代,是一種已經具備較為悠久的歷史沿革的教學方法。具體來說,它是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情境設定,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以實現特定教學任務為目標的教學方法。它強調“在做中學”,注重教學任務的完成,力求實現語言教學的實用性。
任務型教學法的基本構成要素主要有如下三部分:第一,任務活動。任務型教學法的目標是實現特定的教學任務,它的實現需要借助任務活動的開展。教師在設定任務活動時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特征,要注意將學生的興趣、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與任務設定緊密結合。例如,在進行What does he look like?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充分結合學生喜好追星的特點來設置問題:What does your favorite movie star look like?第二,學生參與。任務型教學法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要求學生充分發揮學習主體性,要求學生在積極、良性的互動中有效鍛煉自己的語言應用能力及交際能力。第三,教師評價。任務型教學法要求教師在對學生的學習作出評價時,必須要將過程評價與終極評價緊密結合,既要重視學生成績的提高,又要重視學生接受知識的動態過程,只有同時關注這兩個環節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獲得優異的英語成績。
3.促進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3.1對課堂教學進行科學設計
促進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有效運用,首先就要求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科學、有效、合理的設計,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的前提。具體來說應從如下三點出發:第一,設計趣味性的任務導入方式。在學習新的知識點之前,教師應積極探索具有趣味性、吸引力的導入方式,以引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關注。例如,在進行“What do you think of game shows?”這一課的講解之前,教師就可以結合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相關視頻及圖片資料,以聲色俱全、動態的形式向學生展示知識要點。第二,在教學過程中設計關聯問題以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索。第三,設計有效的課后問題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深度掌握。
3.2積極構建和諧的教學環境
眾所周知,學生只有在輕松、自由、和諧的環境里才能真正放松身心,才能將學習效果發揮到最好,所以要實現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就必須要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第一,構建良好的教學物理環境。對此,教師應注意教室內部的裝潢,使內部結構益于學生的學習心理;教師應與校方協商,爭取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應用,為學生的趣味性學習準備前提。第二,構建良好的教學精神環境。對此,教師應努力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要在生活上關心學生,更要在精神上關心學生,實現師生情感的融合。另外,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互動,包括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
3.3合理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初中生正處在認知能力逐漸上升,對世界充滿探究欲望的成長階段,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效利用此特點,合理創設問題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一,創設生活性問題情境。知識來源于生活,學習的最終目的依然是為生活服務,即學以致用,對此,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與課本知識結合,形成生活性的問題情境。例如,在講到交通工具這一塊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設置如下問題情境:How did you come to school yesterday?學生可能會回答“by bus、 by car 、by bike”等,隨后,教師就可以向學生展示更多交通工具的單詞,如train、subway、plane,這類的問題情境與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對所學內容更容易記憶深刻。第二,創設故事性問題情境。故事對處于青少年時期的初中生有著十足的吸引力,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將所學內容與有趣的故事情節相結合,讓學生在領略故事魅力的同時實現知識的掌握。
3.4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
任務型教學法的有效應用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教學參與意識。對此,教師應有意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參與到實際教學過程之中。第一,教師可以借助提前布置任務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前學習之中。第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針對提前預習的內容展開討論及辨析,促使學生參與到課中學習之中。學生能夠做到主動參與才是任務型教學法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條件。
3.5積極構建綜合性教學評價體系
綜合性教學評價是任務型教學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指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之后對學生任務完成情況所做出的綜合性看法及評價。它主要包括過程評價和終極評價兩個部分。第一,教師要重視對于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學習態度的評價。學習態度是過程評價的重要參考因素,對它的重視可以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學生整體素養的提升。第二,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及知識運用能力的考察。這部分的考察屬于終極評價的一部分,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
4.結語
任務型教學方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作為初中英語教師的我們必須要積極探索更多有效措施以實現其更好應用及效果的更好發揮。
參考文獻:
[1]任春滿.任務型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華章.2010年08期
[2]車來英.多媒體技術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11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