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以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為主線,讓學生明白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同樣尊重他人也是提升自尊的一種方法。本文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以及如何教學來進行闡述怎樣更好地在中學政治課堂上實施素質教育。
【關鍵詞】中學政治;尊重他人;素質教育;新課改
長期以來,老師們總是抱怨學生學習政治不積極,導致教學效益低下。靜下心來,仔細想想,這些問題的出現與我們的教學方式方法,與我們的教學觀念不是沒有關系。比如教師在上珍惜無價的自尊一課時,對知識發生發展過程以及學生思維過程重視不夠,不去考慮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尊重他人也是完善自我的一種需要,也是提升自尊的一種方法。只是僅僅把教材上的內容直接講給學生。這種教法是不科學的,老師誤認為教材內容是知識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沒有發掘出教材系統前后的本質聯系,導致教師的教學過程,就是照本宣科講教材,另外誤以為教師的思維過程就是學生的思維邏輯,沒有充分關注學生知識基礎和思維特點,導致教師教學過程與學生思維錯位或脫節。以下是以怎樣在初中政治課堂上培養學生尊重他人意識
為案例,闡述了素質教育觀下中學政治課的教學過程。
一、教學主題目標要明確
受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設定目標時,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淡化了對學生能力、感情的培養、品德的教育。雖然,素質教育已早就提倡,大家對其理念也都并不陌生。然而,在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卻仍然沉浸在應試教育的觀念當中,將思想政治教學視為單一的思想、政治常識的灌輸,教材觀點的簡單傳授。在教學的目標設定中,只簡單要求學生對書本知識的掌握,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目標,卻不在老師們的教學計劃中。因為他們還是不重視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還是將高分的培養視為他們教學的首要任務。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怎樣在初中政治課堂上培養學生尊重他人的意識,更好地實施我們的素質教育觀,教師確立的教學目標應該是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認知目標。掌握尊重他人的原則,了解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現。第二,情感目標。使學生明白我們的自尊是在許多人的呵護與激勵下形成的,讓學生樂于去關注和維護他人的自尊。第三,技能目標。使學生掌握如何去尊重他人,并同時要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有自尊、有價值的人。
二、教學過程要嚴謹有序
(一)教學導入部分
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用問題策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積極融入到課堂中來。教師可以用這樣的問題導入:“請同學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想一想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有哪些人對自己非常重要?為什么?他們的贊美與欣賞、呵護與關愛帶給我們的心理體驗是什么?”給時間讓學生認真思考回憶,讓學生回答,最后老師導入本堂課的學習要點。“從小到大,正是重要的“他人”點點滴滴的贊美與欣賞,使我們充滿了做人的自豪與快樂,既然我們的自尊常常受到他人的呵護與關愛,我們當然也有責任去關注他人的自尊,維護他人的尊嚴。無論是誰,尊重他人都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同時教師還可以采用另一種導入手段,可以由一個小活動開始本堂課的內容。可以舉行給班上同學寫贈言的活動。老師可以要求學生從尊重、欣賞、鼓勵、期望的角度給自己的家人、朋友、同學寫一寫自己的贈言。要求是贈言只寫對方的優點,學生最欣賞他人的地方,完成后,當面送給對方。最后需要學生回答:1、你給別人寫贈言,有何感受? 2、你收到別人的贈言有什么感覺?沒有收到,又是什么感覺?3、班上誰得到的贈言最多?為什么? 通過互寫贈言的活動幫助學生學會正確地評價他人,尊重他人,學會正確地看待他人的意見,加強同學之間的了解與信任。
(二)教學實施部分
要提高初中政治課的教育教學質量,最終讓學生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提高覺悟,課堂上就必須處理好“灌輸”與探究的關系。第一次明確提出“灌輸”的是列寧。1902年他曾經指出:“工人階級本來也不可能有社會民主主義的意識,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而“對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任何輕視和任何脫離,都意味著資產階級思想體系的加強。”這一論述闡明了灌輸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里講的灌輸,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學生進行思想理論等意識形態的宣傳教育,使之樹立政治信仰,提高政治覺悟,堅定政治立場,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所以教師在上課的時候,也務必需要正確把握好灌輸與探究的關系。
對于本堂課,教師可以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最后恰當的灌輸本堂課的知識要點。老師可以先給出情景:著名作家蕭伯納在國外訪問期間曾經遇到一個聰明活潑的小姑娘,并和她玩了很長時間。分手后,蕭伯納對小姑娘說:“回去告訴你媽,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著名的蕭伯納。”小姑娘望了蕭伯納一眼,學著大人的口氣說:“回去告訴你媽媽,今天同你玩的是××(小姑娘)的名字。”這使蕭伯納大吃一驚,立刻感到自己太傲慢了。從此,他常常回憶這件事,并感慨地說:“一個人無論有多大成就,都要永遠謙遜。這就是那個小姑娘給我的教訓。”蕭伯納的教訓就在于他把自己看的太高了,忘記了尊重別人,而天真直率的小姑娘用獨立人格,回敬了他的傲慢。
接下來,教師可以讓小組討論:應該如何尊重他人 ?(我們應該怎樣彼此尊重,互相接納,做一個有尊嚴、有價值的人?)教師歸納:不尊重他人的人是不可能得到別人真正的尊重的,要想贏得別人的尊重,我們自己首先應該尊重別人。尊重他人就要把他人看成同自己一樣需要尊重。
(三)教學結束部分
教師開展“一言一行總關情”活動。內容:在不經意間,我們撒播過熱情、尊重、關愛和友誼,感受過你的溫暖的家人、朋友、同學告訴你,你的言行令他們感動至今。你曾記得否?讓學生親身回憶并填書中表格。最后總結:每個人都需要通過其他人的尊重、欣賞、鼓勵、期望來感受到自尊。因此,尊重他人就要做到關注他人的尊嚴,既要從尊重、欣賞、鼓勵、期望的角度來善待對方,更不要做有損他人的事情。這樣,我們才會得到他人的尊重,與他人同享自尊的快樂。與受人尊重一樣,尊重他人是我們的需要,也是我們的快樂。尊重他人就是尊重我們自己。
參考文獻:
[1]崔景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思想品德教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86
[2]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23
[3]鄧初民.新政治學大綱[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14
[4]鐘啟泉.課程與教學概論[J].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
[5]朱慕菊.走進新課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