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期,我校正在以六步教學法為核心,全面推行高效課堂教學活動,對我們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明確要求:課堂教學要與學案有效結合;高效使用和處理教材;有效地促進師生交流,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完全符合《數學課程標準》中的基本理念:“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育改革中也多次強調要培養學生參與各種活動的自學能力、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因此我認為,把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把自主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應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中之重。
一、還學生主體地位
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真正主人,只有學生學會自覺主動地學習,學習才能有成效。新的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每一個學生的基礎不同,大部分學生新舊知識間的遷移能力還不強,這必然會影響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因此,在學生自主探索前必須想辦法幫助他們回顧或補償相關知識。在學習新內容之前先設計一些小問題組織學生完成。比如在學習《角的度量與表示》一節中,我讓學生先回顧小學就已學過的銳角、直角、鈍角,并讓學生找出教室中哪些事物給人以角的感覺,并指出銳角、直角、鈍角。這樣,通過這些內容的練習,鋪路搭橋,清除了學生學習道路上的障礙,為學生進行自主探索提供了條件,幫助學生樹立了獲得成功的信心。
二、營造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
合作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動力。與他人交流是未來每一個公民都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我們將學生分成合作小組。每節課針對重點、難點問題或開放性問題,組織小組學生共同探討。
如在學習《數軸》一節中,兩個負數比較大小是該節課的一個難點,怎么比較兩個負數-5和-7的大小呢?我讓學生獨立思考,再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在討論中,同學們發表見解,相互啟發,取長補短。最后全班交流,學生的說法雖不盡相同,卻各有千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尊重。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發表自己的意見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同時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整個過程,養成自己學習思考,探索的習慣。
1、我們要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問題情境”生活化,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自主發展;讓“問題情境”趣味化,學生在快樂中體驗了成功,獲得了新的知識。
2、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
我們在教學中要相信學生,把學習自主權交給學生,他們的潛力是無限的。凡是學生自己能看懂的,要指導學生自己看。凡是學生自己會說的,要鼓勵他們大膽表達。凡是學生自己能發現的問題,要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凡是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要引導學生自己去分析,去解決。這樣學生在自我實踐的過程中,就會逐步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這種自主性的學習中逐步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四、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只會給學生帶來學習的疲勞,效率的降低。因此,教學方法絕不單純是一個方法問題,而且與教學效率密切相關。有經驗的教師在授課中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教法,讓課堂教學始終充滿創新的意識,課堂的效果自然就會提高。同時教師在課堂上要有充足的智慧應對學生的“發難”,惟其如此,教學才是一種充滿智慧和挑戰的活動,教學的魅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現,教師的魅力才能得到學生的認可。
五、關注個體差異,全員參與,分層指導,適度評價
高效的課堂,應該是師生積極參與,互學共生的課堂。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鼓勵引導學生全員參與,大膽發問。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多關心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同學,讓“我參與,我進步,我快樂”的意識在他們心中扎根。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一切學生的發展,為了發展學生的一切,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評價新理念。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由于學生數學基礎不同,對數學的興趣程度有一定的差異。所以我們有必要實施分層教學。讓每一個有個性差異的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和興趣,讓每位學生感受到成功。這樣學生才能在快樂中學習,在成功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我們的教學也會收到優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