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詩歌精煉的語言、真摯的情感和傳達的人生智慧,對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審美情趣和品味,加深對祖國語言的熱愛都有積極的意義。而詩歌內涵豐蘊、意象抽象的特點使教學設計不太好把握,對于詩歌教學而言,在課堂上恰當運用多媒體,可有效增加詩歌教學的魅力,提升學生對詩歌的興趣。
【關鍵詞】現代詩歌教學;多媒體;新課程;課堂;民族優秀文化
隨著語文教材中詩歌教學內容比重的增加,詩歌在弘揚民族優秀文化,提升學生人文修養和陶冶學生審美情趣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語文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為詩歌單元,共收入五首詩歌,這幾首詩雖然作者、國籍、經歷、寫作時代、風格不同,但是每一首詩都蘊含著深刻而真摯的感情,讀后讓人動情,啟人深思。
新課程目標強調“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而詩歌內涵豐蘊、意象抽象的特點使教學設計不太好把握,如何理解詩歌的感情和意蘊,由文字上升到心靈的體味,與詩人產生情感的共鳴也成為詩歌教學的難點。
一、音樂導入,渲染氛圍
要讓學生愛上詩歌,必須“授之以欲”,而這種“欲”的激發既要接近文本的內容又要吻合學生的心理。英國哲學家赫士列特說:“詩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語言。”要讓中學生也能對詩歌產生興趣,并能盡快進入詩歌的意境,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營造詩意的氛圍。
席慕容的《一片槐樹葉》節奏舒緩,感情真摯,表達了游子思鄉盼歸的深情,為讓學生盡快入情入境,我在導入新課時先利用多媒體播放小提琴獨奏《思鄉曲》來激情,在如訴如泣、蕩氣回腸的旋律中,又用這樣的導入: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情,有了鄉土就有了鄉愁,有了鄉愁的生命即使劈開千山萬水的阻隔也要回到故鄉的懷抱,于是鄉愁成了詩人縈繞心頭、揮之不去的情緒,在無數個日月長夜的低回里寫下一首首鄉愁的詩句。這樣的音樂,這樣的課堂語言很容易讓學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并很快進入課文的意境。
二、音畫結合,感受意境
詩歌是一種凝練優美的語言。凝聚著文化的精髓,承載著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融音韻美、意境美、思想美于一爐。王國維說“詩以有境界自成高格”,所謂的境界就是意境,每首詩歌都是由意象構成意境,再由意境體現詩情。詩歌所特有的含蓄和意境,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的審美享受,而這種美的享受是需要用心感受的。課堂上,借助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將詩歌,畫面和音樂完美組合,易于讓學生建立起與經典詩作的形象聯系。
在教學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這首詩歌時,播放了水墨先生的配樂朗誦,在配樂朗誦中,學生欣賞名家深情的朗讀,借助畫面感受大堰河的勤勞善良,堅韌樂觀,一方面體會作者對大堰河真摯的熱愛和對她悲慘命運的同情,以及作者對不公道的舊社會的控訴。這樣,一個個美麗的畫面配以名家朗讀,學生很快就體會到了這首詩歌凄慘溫馨的意境,如訴如泣的旋律,在字字含淚的哀思中,句句是愛的懷念中。
三、再現意象,領悟情感
“文章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真情。”許多詩歌都具有這樣的情感美。而情感是靠詩歌的意象來體現的,意象就是詩歌中飽含詩人感情,帶有詩人主觀色彩的物象。詩人在從事詩歌創作時,總要從自然界,從生活中選取一些物象用于作品中,借以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學席慕容的《長城謠》,可播放長城、黃河、敕勒川、陰山的畫面,讓學生說說看到這些圖片想起了什么,學生很自然的就說出了祖國、家鄉,這就是詩歌的意象,通過這些意象的塑造實際上表達的是對祖國的熱愛和對家鄉的思念,同時,還可趁勢引導:詩人借用長城等意象表達了自己對祖國和故鄉的一片深情,你認為還有哪些意象可以用來表達類似的情感?于是很自然的,學生說:長河、落日、夕陽、月亮……而在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這首詩,可利用多媒體展示天街上牛郎織女騎著牛兒來往,提著燈籠閑游的畫面,讓學生自由遐想,暢談天街上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
四、配樂朗誦,點燃激情
選入教材的現代詩歌都是名家名篇,都具有語言美、意境美、音韻美的特點,這些詩歌意象鮮明、情感豐富,讀起來朗朗上口。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文”要讀,詩歌更要美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播放名家朗讀,學生會很自然地跟讀,學讀,有感情朗讀,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增加對詩歌的朗讀興趣,從課內拓展到課外。
《大堰河——我的保姆》蘊含著作者對乳母的深情,《一片槐樹葉》表達了對祖國的眷戀,《紙船》透露出對母親的摯愛……這些詩歌優美的旋律,真摯的情感在名家的朗讀中帶動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學習熱情,于是,課堂就熱鬧起來了,同學們躍躍欲試,爭先恐后示范朗讀、舉手發言、品味字詞、暢談感悟……學習的興趣激發了,朗讀的激情點燃了。
五、拓展思維,啟發想象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無窮的想象是孩子的天性,也是積極思考的表現。”十四五歲是詩的年齡,也是點燃激情奇思妙想的年齡,更是詩人情思開啟的年齡。 《頌夏》、《春之聲》、《致青春》、《冠軍》、《暗香》、《憶童年》、《夏日蟬鳴》、《那年的雨》、《仰望星空的孩子》、《假如我是一顆樹》、《獵人,別動那只鳥》……他們或仿課文來寫,或有感而發,這樣,在詩歌教學中引導學生由聽讀到誦讀到賞析到創作詩歌,對學生來說何嘗不是一種新鮮的體驗,一種美的享受呢?
最后讓學生朗讀自己創作的小詩,又是學生的情感的外泄,言語的表露和性情的磨練,師生情在此再次升華。
在詩歌教學中,恰當運用多媒體現代教育技術,利用畫面、聲音、文字給課堂適當的感官刺激,用教師的激情點燃學生的激情,用學生的純情喚醒教師的純情,在優美的誦讀聲中,在思維火花的碰撞中,在詩意的課堂氛圍中,讓師生共同對經典詩作產生最真切的美的感受,從而喚起對美的向往和追求,這就是詩歌教學的魅力!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2]李書閣《走進詩歌教學,感受意境之美》 《才智》 2011年21期
[3]聶振雯《詩歌鑒賞教學的多媒體設計策略》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10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