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是一門立足實踐,高度綜合,注重創新,科學與人文融合的課程,在新課程條件下,通用技術課堂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努力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因此在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文就談談聯系生活實際對通用技術教學的重要性、探討通用技術課堂“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通用技術;生活化;策略
所謂通用技術教學的“生活化”,就是在通用技術教學中師生以生活中的平等地位為基礎,以合作研究者的身份共同面對所學的課題,使日常生活中親身經歷的經驗事實與通用技術教學相聯系,將生活中對未知事物的求知興趣融于教學,用自然而不造作、更不夾帶威嚴的對話方式與通用技術語言相結合,通過師生、生生之間默契地配合形成有效的合作學習,最終在課堂內外形成一個師生和諧的學習共同體,以開展通用技術教與學的全過程。
怎樣實現通用技術教學的“生活化”,同一課堂中的不同學生,他們的生活中既有不同點也有共同點,如果能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在通用技術教學中體現出“生活化”,則對新課程的實施而言或許是頗有意義的嘗試途徑,下述為本人通用技術教學中對此所做的嘗試。
一、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快樂學習
引發學習興趣無疑能活躍課堂的氣氛,提高學習積極性。在通用技術課堂教學中引進有趣的“生活化”素材,能讓學生更有效地學習。如:在講教材《技術與設計1》第二章第二節“設計中的人機關系”時,我拿兩款不同的手機走進教室,讓學生們來選擇并說明理由,學生們興趣高昂,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順勢引入課題,一下把學生情緒帶動起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環境中,體會到技術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欲望。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教師做個有心人,通過合理地創設情境,不僅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而且能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我在上《技術與設計1》中“技術與自然”時,里面有一篇閱讀短文《造就“綠色”技術》,在學生閱讀完畢后,我把事先準備好的幾種不同包裝的牛奶、榨菜、海苔等實物給學生看,讓學生判斷哪些是綠色食品。雖然他們經常吃這些東西,但幾乎沒有學生完全判斷對,他們興趣昂然地問我如何分辨綠色食品,并踴躍地再次判斷哪些是綠色食品。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達到課標要求的“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提高學生基本的技術素養”。
在這個案例中我用到了手機、牛奶、榨菜、海苔等等生活中素材,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體驗式教學情境中去學習、感悟和升華。
二、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問題,讓學生每節課都有收獲
教學的重點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而教學的難點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難以解決的問題。學生在學業上能否有所收獲,就看學生在學習中是否掌握了重點,突破了難點。而選取解決教學重點、難點問題的“生活化”素材,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技術試驗及其方法》講到技術試驗分類有:性能試驗、優化試驗、預測試驗、信息試驗。這里四個很抽象的試驗類型,如果一個一個講概念,至少再例舉四個不同案例,很難清楚表達其中區別,而且課堂結構顯得散亂。我僅用生活中常見的一個氣球作為案例,查閱與氣球的相關材料,分別對氣球做以上四種不同類型的試驗,結果有了明顯的對比,整節課堂比較連貫,整體性強,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設計中的人機關系》一課我以“學生一天生活所見”為主線來設計課堂教學過程。在家里——分析家里的人際關系;騎自行車——分析騎自行車的人際關系,在學校——分析教室里的人際關系;用生活化的例子經過巧妙的串聯,零散的案例變成了一個有機整體。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三、做到情趣高雅有深度,讓學生獲得長遠的發展
生活中的素材有很多,但我們不可能全部取來,即使取來的素材也不一定完全符合課堂教學的要求。素質教育要求我們每節課不僅要有學業上的收獲,而且要讓學生獲得長遠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在選取素材的過程中有一種獨特的搜尋眼光,去尋找情趣高雅、有著較高價值的“生活化”素材,才能實現這一目標。因此,我們在素材選取的過程中,需要一種膽識,敢于去選,同時還要需要一種智慧,善于對原有的素材進行加工與改造。例如,講到《系統的特性》中整體性時,我放棄了教材中企業部門的案例,它沒有很好凸顯整體功能大于組成系統各部分功能的特性,而是選擇了“三元色”和“杠桿系統”這兩個案例。三元色是指顏色系統只有紅綠藍三種顏色,但是可以衍生出無數種色彩,整體遠遠強于部分。杠桿系統中的一個支點,一根杠桿或許起不了什么作用,但是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翹起整個地球”,是因為支點和杠桿形成了一個系統,出現了無窮的力量。這兩個案例都是特別能突出系統整體功能,在課堂中都取得不錯效果。我馬上意識到這就是情趣高雅、有著較高價值的生活素材。
四、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的教育觀念是否更新,教學方式是否發生了質的改變,是衡量課程改革成敗的重要標準,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和核心任務,因此,教師要堅持為學生的課堂行為進行教學設計的理念,通過自己精心規劃設計的教學思路,引導學生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長于歸納和樂于表現,使課堂教學氣氛逐漸由“專制”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單純的學科內容走向較為立體的課堂教學,這就要求我們在選取素材的過程中應該要選擇一些“生活化”素材來發展各方面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五、通用技術教學“生活化”的幾個注意點
首先“生活化”不能等同與純粹的生活
學生的生活方方面面,其中有許多與通用技術有關;但也有許多方面與通用技術關系不緊密,如果將生活化等同于純粹的生活,那么通用技術學習就會本末倒置,本文所指的生活化,應該是緊緊圍繞通用技術教學的三圍目標而不是將生活中的所有事件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有的放矢,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
其次“生活化”必須基于科學化
通用技術教學應該與學生生活相聯系,但生活中的事件未必就是科學事件,一味迷信生活也會給通用技術教學帶來負面影響,讓學生歪解科學例如生活中所說的日出、日落現象事實上是默認的地球作為參考系的,如果忽略了這個基礎,則這種“生活化”就成了錯誤
總之,通用技術課堂是生活的課堂,通用技術教學要貼近學生生活。在高中通用技術教學中恰當選取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解決教學重點、難點問題并是情趣高雅有一定深度的生活化素材,就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促進通用技術課程目標的實現。當然在開展通用技術教學生活化的時候,也要注意不可為生活而生活,只有將教育的本質與生活相結合,才能讓通用技術教學的生活化產生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技術與設計1》 江蘇教育出版社
[2]《技術與設計2》 江蘇教育出版社
[3]《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解讀》 湖北教育出版社
[4]《高中新課程學科教學設計.通用技術 》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